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2023-08-24 01:23吴丽娟
全科护理 2023年23期
关键词:幻觉家族史精神病

吴丽娟,万 丹,邹 莹

精神分裂症属严重精神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尚未明确阐述,一般认为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1]。精神分裂症病人思维、行为极易被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控制,且缺乏自控力,随时会出现打砸、自伤等危险行为,威胁生命安全[2]。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持续进展,但病人受多种因素影响,仍存在不同程度危险行为,易伤害自我及他人,危害社会[3-4]。采取何种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危险行为现已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据此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5];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者;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伴有严重自杀倾向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82例病人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18~72(45.29±5.48)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专科36例,本科及以上23例。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调查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45岁、45~60岁、>60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专科、本科及以上)、家庭关系(和谐、紧张)、就业状况(稳定、不稳定)、家庭经济状况(贫困、非贫困)、精神病家族史(阴性、阳性)、幻觉妄想(有、无)、服药情况(规律、不规律)、情绪低落(有、无)、应激生活事件(有、无)、就医态度(主动、被动)、情绪高涨(有、无)、家庭支持系统(照顾周到、照顾不周)、怪异行为(有、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差异的因素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观察指标

1)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病人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至调查期间存在“自我损伤、对他人侵害、对财物损毁、对社会侵害”行为,即定义为有危险行为(有危险组),无上述行为则定义为无危险行为(无危险组)。2)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发生情况

8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40例有危险行为(有危险组),42例无危险行为(无危险组)。

2.2 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水平、精神病家族史、幻觉妄想、服药情况、情绪高涨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2.3 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以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无危险行为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45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有幻觉妄想、不规律服药、有情绪高涨症状均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发生现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病人临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如感知觉、情感等方面障碍,病情易反复发作,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加重或恶化,病人可能会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6-7]。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临床需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改善预后[8-9]。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40例有危险行为、42例无危险行为。

3.2 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发生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水平、精神病家族史、幻觉妄想、服药情况、情绪高涨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有幻觉妄想、不规律服药、有情绪高涨症状均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1)年龄<45岁:青壮年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思维能力和性格还不够完善,故承受外界压力、刺激能力较差,易患上精神分裂症,产生危险行为[10-11]。2)教育水平低: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不愈,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就医,积极接受有效治疗,预后较为乐观,而部分病人教育水平较低,对疾病认知不足,未加以重视,拖延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会造成病情持续进展,出现精神衰退,产生危险行为[12-13]。3)精神病家族史(阳性):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发生率较高,临床相关研究[14]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子女患病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精神分裂症,子女患病危险率为7%~17%,而该类病人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更易发生危险行为,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有幻觉妄想、情绪高涨:精神分裂症病人行为、思维易被各种幻觉妄想、情绪高涨等精神症状控制,该类病人自控能力差,故易出现言语威胁、伤人等危险行为[15-16]。5)不规律服药:精神分裂症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若存在不规律服药情况,病情难以有效控制,并逐渐加重,最终引发危险行为。

3.3 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年龄<45岁:该年龄段病人主要为学生、工作人员,受学业、工作影响,压力较大,医护人员鼓励其在感觉压力时采取有效措施宣泄,如大声喊、唱歌、打拳等,避免情绪积压,产生危险行为[17]。2)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医护人员通过口头、图片、演示文稿(PPT)等多种形式向病人普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告知打砸、言语威胁等属于不当行为,避免发生[18-19]。3)精神病家族史(阳性):医护人员针对该类病人需加以重视,重视性格的培养,鼓励其与社会接触,培养自立自强性格,告知家属避免对其进行心理刺激,防止产生危险行为。4)有幻觉妄想、情绪高涨:医护人员在精神分裂症医院、社区管理中应重视精神症状的识别,尤其存在情绪高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病人,加强医院、社区管控力度。同时,精神科医师也应加强随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人精神症状[20-21]。5)不规律服药:医护人员告知精神分裂症病人按时服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嘱其遵医嘱规律服药,并要求家属监督。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等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后续仍需继续加大样本量,深入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做好防范措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借鉴。

综上所述,年龄<45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有幻觉妄想、不规律服药、有情绪高涨症状均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幻觉家族史精神病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真实的幻觉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都有精神病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