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2023-08-25 16:21王京
南北桥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

王京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和网络的融合,而在这一过程中,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各专业教学中。在教育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翻轉课堂的出现为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相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基于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特点,阐述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流程与关键点,并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思路设计以及教学问题和建议等方面,探讨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实践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人文地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和网络技术的融合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新型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并加强线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与不足。文章以高校人文地理学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如何在高校人文地理案例教育教学中科学应用翻转课堂,研究其设计策略,从而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1 高校人文地理学特点

人文地理属于社会科学的一种,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包括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涉及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因此,在学习本专业知识时,学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性更强,且视角更为广泛。在构建教学体系时,教师需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优化原有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入学期间需要对人文地理知识有初步的掌握,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解决各种学术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在该学科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还需要积极融合经济学以及地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内涵本质[1]。

2 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流程与关键点

2.1 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需要进行课前准备,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在深入分析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录制微课视频。并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的2~3天将这些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能够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巩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课视频的制作要直观呈现本次课堂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视频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更容易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其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3]。

此外,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平台的反馈评价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在平台上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和应用,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

2.2 教学关键点

首先,教师需要掌握翻转课堂的具体形态。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然后将微课视频共享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充足的资料作为参考。而这种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实时指导。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4]。

其次,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翻转课堂的核心理论就是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于地理知识丰富且多变,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因此教师的备课量也会大大增加。要想提高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教师则需要具备丰富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技能。

最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还需要完善翻转评价系统。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后总结反思情况等。从而真正做到总结性与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以及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有机结合。

3 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实践设计

翻转课堂指的是调整学生的课堂内外时间,打破教师主导的束缚与限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获取知识,而教师则在课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突破重难点知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在课下也要积极自主学习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或者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讨论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同时自己也需要对教学任务的盲点进行反馈,教师则进行梳理和串联;在课堂后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收集和调查,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更加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本文以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四节“农业区位论”这部分知识为例,探讨和研究如何在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实践和设计翻转课堂。

3.1 教学任务设计

区位论可谓近代地理学理论的基石,在人文地理学教学中是教师的教学重难点所在。区位论的知识也可以看作区位理论,对促进地理学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次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学习农业发展历史,逐渐过渡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学习,这是本次课堂的重点目标。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难点,本次课堂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杜能圈形成的原因和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杜能圈在假设的孤立国空间中的现实情况。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该理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并通过情景展示的方式呈现理论知识的要点以及现实农业的空间布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索隐藏于实际中的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6]。

3.2 教学思路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等,并以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在课前教學设计阶段,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任务单,并基于本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用视频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农业的发生发展历程。学生需要对农业起源中的多因素耦合说、宴享说以及生存压力说等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并自主归纳总结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再通过微课视频分析近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隐性内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重难点知识之间是否衔接、视频内容长短是否合适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视频,以动态化的声光影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进行课前测试,通过课前测试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课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对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知[7]。

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讲解和梳理本次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为了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常见问题的指导,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一起探寻本次课堂的难点和盲点,帮助学生填补知识漏洞。这种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促进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在本次案例教学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方式与地域配置原则是建立在地租收益公式的基础上的,并帮助他们建立农业空间配置与地租公式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目标看似不难,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很难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名词的概念。而通过课前线上视频的回顾以及课堂的讲解,则能够让学生理解诸如耕作极限等抽象名词,使学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知[8]。

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后教学阶段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文地理学这一专业学科拥有较强的综合性,掌握理论知识,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开始,而这之后则需要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应用翻转课堂,辅以教学案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深入所在的城市积极进行实地考察。并基于本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积极思考和实践有关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的相关问题。通过课后活动实践,有效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进行跟踪式评价,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9]。

3.3 教学问题及建议

要想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学生需要拥有坚忍的学习毅力和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师需要拥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虽然近些年翻转课堂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在教育界中十分普遍,帮助各个学校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限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通过反馈和研究发现,翻转课堂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如今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并不充裕,很多时候大学生会被各种烦琐事务缠身,除了日常社团活动,还包括一些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性活动等,因此自主学习时间较少,课前预习效果不佳。而且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的自学目标。此外,人文地理学属于大学生接触较早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不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都不同。一些储备不太扎实且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前自学时无法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会产生挫败感,很容易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0]。

另一方面,很多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翻转课堂的高质量应用需要教师进行完美的教学设计。基于多种先进的现代技术,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材料,制作学生的课前自学视频。而且教师还需要组织和统筹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的平台交流等。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应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辅助软件,能够驾驭全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今正处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过渡创新时期。很多国内高校的翻转课堂应用仍然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因此在具体应用翻转课堂时应该进行由点到面的实践。先针对部分知识进行设计,当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再进行全面的实施,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目前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课堂的应用中尚缺少完善的体系,需要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研交流和学术探讨,并将研究的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在研究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韩艳红,沈萍,文玉钊,等. 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实践教学研究——以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为例[J]. 生活教育,2022(12):42-45.

[2]王世航,李彦旻,杨震. 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策略改革的探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1):225-228.

[3]韩艳红,徐琪,文玉钊,等. OBE背景下高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培养探讨——以湖州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5):483-486.

[4]刘燕,韩少卿,严佩升. 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的困境及改革对策探讨[J]. 高教学刊,2020(33):141-144.

[5]马仁锋,姜露露,杨柳. 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特征[J]. 中国地质教育,2020,29(2):44-48.

[6]孙中伟,郑红娟,李晨静,等. 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校企合作探讨——以石家庄学院为例[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3):30-34.

[7]严清,陈昆仑,刘小琼,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以湖北省属高校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2):41-49.

[8]李银河,李瑶瑶. 中朝俄边境地区高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建设探索——以珲春为例[J]. 国际公关,2019(11):1-2,4.

[9]张喆. 探讨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J]. 现代盐化工,2019,46(4):159-160.

[10]刘红光,吴未,胡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课程改革[J]. 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88-97.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