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分析

2023-08-29 09:38娜仁花
求知导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活化幼儿园

摘 要: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将生活化素材合理引入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层次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自我表达的欲望、组织幼儿参与动手创作活动等策略,以期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水平,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

作者简介:娜仁花(1974—),女,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有助于幼儿在学习美术知识或在参与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生活。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美术作品内容,有效培养与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充分发挥美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源于生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幼儿园阶段,加强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当前幼儿园教育革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与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阅历少、认知能力较薄弱等是幼儿普遍存在的特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1]。

为了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性,除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要增强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吸引力,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幼儿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进而主动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教师要选出生活中有利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美术素材以及各类资源,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生活,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

美术创作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对其内心世界进行剖析,精准把握幼儿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将美术创作技巧的传授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创作中大胆想象,并引导幼儿将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衔接在一起,进而将生活中的美融入创作中,以有效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熟练掌握美术知识,提升美术素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设计策略

(一)加强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生活可以为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总结生活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再以教育与接受教育的形式掌握知识,进而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循环系统。教师要聚焦幼儿生活进行美术教育,加强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为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美术教育不仅会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会影响美术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的重视程度,让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生活,并培养幼儿从生活中主动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的意识。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对幼儿学习回归生活、融入生活的引导,目的是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让幼儿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达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美术教育效果[2]。

例如,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设计美术观察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小动物,如幼儿园自然角放置的小金鱼,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兴趣,并使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感受与体会不同品种小金鱼的外观美,初步感知不同品种小金鱼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在观察活动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教师提出“小金鱼的身体上面有什么?”“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等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一旁给予适当点拨。幼儿观察到小金鱼头上有两只圆圆的大眼睛,身上有鱼鳞、鱼鳍,它的尾巴在游动时像摆动的扇子。“观察+提问”的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调动幼儿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认识到小金鱼的外形美,并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加深对小金鱼的印象,积累相关的美术创作素材,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二)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与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这既能发散幼儿的思维,又能起到调动幼儿美术创作积极性的作用。将幼儿园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更好地發挥自身的想象力,因此,基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挑选合适的美学素材,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并引导其在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生活之美[3]。教师除了要正确认知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的重要性,还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氛围,立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需要,并综合考虑幼儿个体发展差异,进行合适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情境创设,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其切身感受与体会生活的美好。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装饰房子”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游戏活动。首先,在活动正式开展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准备一些道具,如彩色卡纸、胶水、水彩笔以及小剪刀等,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能力。其次,在“装饰房子”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设计与绘制的房子,并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漂亮的房子,简单叙述自己设计的房子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和交流彼此设计的房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通过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最后,教师重点示范如何制作可以开启门窗的房子,以及绘画与剪贴不同类型屋顶的技巧,指导幼儿利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卡纸对房屋进行设计。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尝试独立解决或与其他小伙伴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与创新,自主完成生动且有趣的作品创作。美术教育游戏活动中的形、色、质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有利于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开始敢于表达自身情感,同时对生活中蕴藏的美进行理解和感受,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激发幼儿自我表达的欲望

若想有效发挥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的作用,教师应综合考虑幼儿整体思维能力水平,在生活中筛选与提取幼儿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内容,将其融入美术教育生活化设计中,以保证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情况紧密贴合。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但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时,应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使幼儿全身心投入美术教育活动全过程,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幼儿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效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穿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给予幼儿良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幼儿准确表达生活中的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一些合适的绘本,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本《我的幸运一天》(隐藏绘本中的文字内容),让幼儿在观看PPT上的绘本内容的过程中参与“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使其初步感知与理解绘本中的插图,正确理解“幸运”一词[4]。其次,教师选择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绘本中的小猪和狐狸,表演小猪糊涂认错门,但最终运用智慧从狐狸家脱险的过程。教师随着幼儿的表演进度播放对应的绘本内容,向幼儿展示动态且鲜活的画面,以保证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教师引导幼儿将“狐狸开门看见小猪”“狐狸给小猪洗澡”以及“狐狸给小猪按摩”等画面作为重点表演内容,将绘本的故事脉络清晰地呈现,让幼儿带着疑问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探讨,帮助幼儿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意识,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最后,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危险或者突发事件等,或者联系一些生活中的情景,如受伤、火灾等,让幼儿尝试说出脱离危险的方法,同时教导幼儿在遇到困难与危险时,也要像小猪一样沉着冷静,并努力想办法脱离危险。总之,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共同讨论交流,都可以让幼儿体验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乐趣。

(四)组织幼儿参与动手创作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以此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发展与提升,进而增强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的活力。立足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有助于幼儿直接积累生活经验,对幼儿正确审美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过去幼儿园美术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绘画技能培养等,忽略了对幼儿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教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动手创作活动,同时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从生活中获取艺术灵感,寻找和收集创作素材,帮助幼儿将生活中的美通过动手创作进行展现。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变废为宝,向美而行”为主题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及废旧物品,让幼儿通过动手创作,实现“变废为宝”。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园内掉落的树叶以及废弃纸盒等,再亲自示范并指导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运用不同的造型技法和色彩技法创作形式各异的面具,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5]。其次,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意义,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落实勤劳节俭的美德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意识到共同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深刻体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赋予物品更高价值的过程,增强幼儿自觉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作贡献的意识。最后,可以将幼儿动手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园内明显的位置,以此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以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积极参与类似“变废为宝”的创意创作小活动,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让幼儿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与想象,将各种废弃的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如贝壳做成的风铃、塑料桶做的花盆、纸箱制成的房子等,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各种废弃物的利用价值,从而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化理念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的是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促进自身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升的知识,有效提升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强化幼儿园美术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美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邵辉.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科幻画报,2022(7):49-50.

[2]沈鐵梅.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24):135-136.

[3]张嘉嘉.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应用分析[J].智力,2021(32):187-189.

[4]杨芳.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42):203.

[5]蔡燕.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究[J].求知导刊,2021(30):89-90.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