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阐释

2023-09-01 02:46陈慧陈胜云
党政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恩格斯马克思

陈慧?陈胜云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进步的客观历史逻辑中,确证了无产阶级以革命斗争形式战胜资产阶级的现实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投身现实革命斗争,身体力行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精神;基于对现实革命活动的历史分析,高度评价和赞美无产阶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阐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斗争精神;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立场,对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精神作出了系统阐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就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客观历史分析、以实际斗争诠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高度评价和赞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加以阐述,以期深化相关主题学术研讨。

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客观历史分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采用革命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力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革命过程中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战胜强大的资产阶级,最终夺得政权并有效组织和建设新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看,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以什么方式实现两种基本社会制度的更替却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抽象地看,确实存在社会制度和平更替的可能性,但从资产阶级统治的实际情况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和平更替意味着资产阶级自愿放弃赖以存在的利益立场。恩格斯早在1847年底撰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就指出:“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但他们也看到,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用行动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来捍卫它一样。” ①这段话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是对自身被压迫现状的奋力抵抗,而这种被压迫现状是由客观历史过程造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专门写过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必要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无产阶级必须采用革命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并改造社会这一结论,作出了充分的理论阐释。

1871年9月21日,恩格斯在伦敦代表会议上的发言《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对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斗爭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强调工人阶级不能放弃政治斗争是历史现实使然。首先,恩格斯从消灭阶级斗争与阶级本身出发,强调通过政治斗争实现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是达到这一目的根本途径。恩格斯指出:“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谁要想革命,谁就要有准备革命和教育工人进行革命的手段,即政治行动。” ②其次,恩格斯从政治斗争的现实分析出发,强调工人阶级从事政治斗争的必要性。恩格斯指出,不是无产阶级臆想着要从事政治斗争,而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自始至终地逼迫无产阶级拿出政治斗争的武器:“现实生活的经验,现存政府不管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或社会的目的对工人施加的政治压迫,无论工人愿意与否,都迫使他们从事政治。” ③再者,恩格斯重申政治斗争目的在于反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恩格斯指出,政治自由、集会结社的权利和新闻出版自由是无产阶级基于社会现实所能够采取的政治斗争武器,谁想要让无产阶级放弃这些武器,就等于让无产阶级政党放弃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恩格斯反问道:“如果有人想从我们手里夺走这些武器,难道我们能够置之不理和放弃政治吗?” ④

马克思写于1872年底至1873年1月初的《政治冷淡主义》,重点批驳了巴枯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放弃革命斗争的错误思想。马克思指出,巴枯宁主义者散布的无产阶级要放弃革命斗争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在资产阶级力量极其强大的条件下,放弃革命斗争就是向资产阶级统治妥协,从而放弃无产阶级获得自由的机会。归结起来,巴枯宁主义者的错误主张包括:工人阶级不应该组织成为政党;工人不应该以任何借口从事某种政治活动;工人不应该举行罢工;工人不应该采取暴力的形式;工人不应该以革命专政来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等等。马克思认为,巴枯宁主义者的这些主张是不符合历史现实的谬论,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形势不是无产阶级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巴枯宁主义者不是没有看到政治斗争的必要性,而是由于他们认为政治斗争形式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立场,所以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表现出害怕和胆怯。马克思指出:“没有一个工人想得起,有哪一个资本家为了挽救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他的工人的时候曾经犹豫过。” ⑤可见,在资产阶级从来未曾考虑无产阶级利益实现的情况下,鼓吹政治冷淡主义是非常危险和愚蠢的。

二、以实际斗争诠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体现出来的强大统治力量,积极投身多种形式的现实革命斗争,实际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中就称赞“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⑥;早年的恩格斯则借宗教故事赞美耶稣的到来“是为了拯救人类” ⑦。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理论批判和斗争实践的形式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初心使命。从理论斗争看,自1845年前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掌握了分析和批判现实社会思想武器即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他们就把理论批判的矛头指向把资本主义社会永恒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指向无产阶级内部出现的修正主义者及其错误思潮。《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重点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和阐释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对待共产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态度,确证了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现实理想的历史逻辑;《共产党宣言》批判了关于共产主义的各种错误观点,系统阐释和维护了共产主义现实理想;《哥达纲领批判》对草案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坚定地守护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展理论批判与思想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守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并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从事的现实革命斗争实践,主要包括他们直接参与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等,其目的是争取无产阶级的现实解放。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段总结性表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⑧其实恩格斯也是如此,他与马克思始终是最亲密的革命战友,共同为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自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共同参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革命斗争实践。

马克思从最早的《莱茵报》(1842—1843年)时期的理论工作,到《新莱茵报》(1848—1849年)时期的革命理论工作,一直到《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时期的时政评论工作,显示了其敏锐而深邃的批判反思能力及其持久的战斗精神。在1848—18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在创立和领导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过程中,在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与实际地推进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各国工人大会和国际工人大会上留下了他们匆忙身影与斗争宣言,革命战场上留下了他们艰辛足迹与政治呐喊,流离颠沛的生活中留下了他们传世巨作和革命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生,充分诠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

三、高度评价和赞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上,高度评价和赞美无产阶级及其革命家在现实革命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弘扬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有两个层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为了人类整体利益而奉献个体力量,甚至不再顾及私利;二是为了人类进步的整体目标,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于不顾。正是在此语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种场合高度评价和赞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早在1848—18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恩格斯就赞美了在革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革命斗争精神:“人民以无比英勇的、视死如归的精神进行战斗” ⑨,“工人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精神真是令人惊叹” ⑩,“人民充满了革命精神” !1。革命斗争精神有时也用于无产阶级政党,比如在1880年7月22日致敏·卡·哥尔布诺娃的一封信中,恩格斯肯定俄国建立的政党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俄国正处在全世界历史性危机的前夜,那里建立了具有前所未闻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毅力的從事运动的党。” !2

马克思和恩格斯赞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集中体现在巴黎公社时期的文本当中。1871年4月12日,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这封信中赞美了巴黎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 !3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赞美巴黎的革命妇女:“真正的巴黎妇女又出现在最前列,她们像古典古代的妇女那样具有英勇、高尚和献身的精神。” !4马克思认为,巴黎革命者的这种勇毅与果敢源自真理的力量,所以他喊出“巴黎全是真理” !5的口号。马克思赞美“为实现美好新社会而献身的斗士” !6“为公社慷慨赴死的巴黎人”和“在街垒旁和刑场上都视死如归” !7的巴黎妇女。马克思指出:“巴黎全体人民——男人、妇女和儿童——在凡尔赛军队开进城内以后还战斗了一个星期的那种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他们事业的伟大。” !8

在《法兰西内战》一文的结尾部分,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9这与马克思早在1835年写下的德文作文中的一段话形成了高度的互文性,不难看出,巴黎人民在革命中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恰恰是青年马克思伟大志向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0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语体系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一直是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从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即《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表述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 @1而正是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2“夺取政权已成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推动无产阶级追求真理、实现理想这一伟大事业,而对无产阶级政党本身的忠诚最终回到的恰恰是对真理和理想的坚守。正是在这一语境中,1864年10月4日,马克思在致卡尔·克林格斯的一封信中强调:“工人阶级永远可以把我当做一个忠诚的先锋战士。” @4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5页。

②③④⑤⑧!4!5!6!7!8!9@1@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224,225,343,602,165,166,175,176,174,181,227,228,229页。

⑥@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6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⑨⑩!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9,151,43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5—426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5页。

作者陈慧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胜云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