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小人物教学方式探究

2023-09-01 03:59蒋文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边城

蒋文丽

内容摘要:小人物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边城》以散文化的笔法书写小人物的大情怀,歌颂真善美。教学《边城》,至为重要的是解读小人物形象与他们背后的大情怀,探究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实现立德树人的大目标。

关键词:语文学科 小人物教学 《边城》

近年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逐渐增强,语文教师更应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小人物时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简单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小人物”,进而体会“大情怀”,帮助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探究小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重要性

1.觀照时代背景

刘勰曾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即是人学,是一面真实的反映社会历史背景的窗户,揭示时代发展规律、关注人类命运前途是文学作品的追求。小人物形象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普希金发表的短片小说《驿站长》中的驿站长。此后,许多中国当代作家也开始关注小人物,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小人物也愈发增多。如《边城》中的老船夫、《台阶》中的父亲、《阿Q正传》中的阿Q、如《老王》中的老王等。各色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定时期的缩影,透过众多小人物不起眼的、细琐的生活现状,可以更加真实地去观照一个时代,这也是作者书写小人物的意义之一。

2.拓展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学习小人物形象,需要一定的文本阅读、分析能力,同时,需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特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在分析小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小人物形象进行归类、将现在所学的小人物形象与先前所学的小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单篇课文中小人物形象的前后进行对比、对同一个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不同时期创作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等,在分析小人物形象的同时历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考的越多,收获的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够得到一定提升。

3.增强精神力量

小人物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个性鲜明,极具特色。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是这样赞美小人物的:“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有着大情怀,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1]他们似乎从来不曾被困难所压倒,更多的是一种从心底里迸发的力量在让他们在生活的浪涛中勇敢前行。他们看似对人生没有追求,却有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发现美才会欣赏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感知潜力,启发学生学生不能仅关注小人物的外表,更应当关注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二)必要性

1.积累言语经验

学习语文要从语言出发,解读文本要从文字着手。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言语系统,即使是出自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言语表达也并不千篇一律,作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更是各有特色。一个人说的话,要符合个人的身份、地位,当然还要符合情境。学习小人物形象,就需要把握各色小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心里特征、对话情境,要仔细品读,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世界,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掌握表达技巧,在生动的言语表达中积累言语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形成个人言语风格,在培养良好语感的同时学会表达与交流。

2.培养悲悯情怀

小人物不仅值得被作家们所关注,还值得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去关注。真正的感同身受也许很难做到,但是做人一定要有悲悯情怀。对待身边的困难人群,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学习小人物,也恰恰是学习小人物身上的大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漠视这个社会的底层人民。即使自己还处于困顿之中,也不会忘记还有无数个同他们相似的人,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也许我们现在没有经历,将来也不会遭受。遭遇苦难并不可怕,正视苦难,理解苦难,方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人生、社会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3.了解真实历史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小人物形象,也会思考语言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历史现实,即使不是那么清晰,也能够有所了解。小人物的存在,将大到宏观的城镇化进程,小到细致入微的人的心理变化全部涵盖在小人物的身上。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系列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施加给最底层的人们以怎样的压力。[2]通过对小人物进行审视,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小人物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对他们所处社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鲁迅常借助他笔下的小人物,指出封建文化的弊害,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指导学生了解真实历史的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希望与美好。

二.小人物形象教学的独特之处

(一)主要人物形象教学

1.从正面描写入手

正面描写,是指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论、行动等,反映所描绘人物精神面貌的一种写作手法。朱自清在《背影》中是这样描写他的父亲的,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文中足有两次提及父亲的衣着,可见朱自清对父亲穿着黑布马褂青布棉袍的印象是多么深刻,与朱自清本人提及的用来当垫子的紫毛大衣相较,穿着黑色衣裳的父亲显得有点沉闷,棉袍也是格外臃肿,一个稍显肥胖的父亲的形象就展示在了读者眼前,许多父亲同朱自清的父亲一样,总是会想着尽自己的所能,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紧接着,朱自清又描绘了父亲去给他买橘子的场景。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3]当读者读到此处,不禁潸然泪下,一个身材不是那么高大、行动不是那么灵活的父亲,为了陪他亲爱的儿子多在车站呆一会,只得想出来买橘子的好主意,儿子一眼望去,只见孤单的一个黑色背影,令人心疼的父亲形象立刻鲜活起来了,无一字眼说父爱,满眼看去却尽是深沉的父爱。

2.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绘与所描绘人物相关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反映所描绘人物的一种写作手法。以《背影》为例,我们可以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与儿子在心中暗笑父亲的迂进行比较,年轻的朱自清那时候还不懂得一个为人父亲的心,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便可以照顾好自己,对于父亲拜托茶房的事情不太在意,再大一点成家了为人父母时,声声叮嘱听不见,唯有千行泪。还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人物,朱自清的父亲给他写信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从这短短几十个字,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令人心疼的父亲,先前还说身体平安,后面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给儿子交代后事的感觉,尽管身体疼痛难忍,却还是放不下儿子,想要交待二三事。

(二)小人物形象教学

小人物形象探究同样需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大方向进行,但这样并不全面,還需要从更细致的方面进行探究,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细节描写入手

从细节描写入手,以小见大。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本开头就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她是在迅哥小时候带着他的一名女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姆,迅哥的母亲管她叫长妈妈,迅哥平时也就跟随母亲称呼她一声阿妈,连“长”字都不带,感到厌恶的时候甚至连阿妈也不叫,就干脆喊一声阿长了,比如当迅哥知道是阿长谋杀他那可爱的小鼠时。名字是一个人的身份,可是阿长却是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姓名,在众人的一声声阿长、长妈妈、阿妈中,她愈发地忘记了自己除了是这些人按照习惯称呼自己的长工,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许觉得称谓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罢了,毕竟她也没有思考过除了温饱以外更深的问题。所以,在这细小的称呼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下,尤其是雇佣工人,她们只知道整日做事,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日复一日就这样麻木机械地活着。

2.从背景情境入手

从背景情境入手,依境观人。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本中提到阿长懂得许多规矩,这与迅哥在的时代异常严苛有关,封建礼教数不胜数,各种风俗繁琐之至,迅哥现在也只能记得长妈妈反复念叨过的元旦仪式了。元旦清早吃福橘可避难,一年到头顺顺溜溜。阿妈在元旦头天夜晚就特意叮嘱迅哥,第二天起来记得对她说:“阿妈,恭喜恭喜。”一年到头辛苦干活的长妈妈异常期待着听到迅哥的祝福,这求得的祝福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语,更是饱含着她对明天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不止是一个长妈妈会这样去想,当然还包括数万万像她一样的生活在底层的辛苦为生计劳累着的中国劳动妇女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从背景情境出发,去分析长妈妈的举动,就可以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去把握长妈妈的形象,固守传统不一定代表封建保守、一成不变,同样也可以寄寓着希望与美好。

三.小人物教学方式探究——以《边城》为例

(一)收集资料,初解文本

上课前,教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沈从文个人的生活学习创作经历,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从而带领学生了解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边城》是沈从文远离城市的喧嚣、社会中的尔虞我诈,重新回到他深爱的湘西净土写就的,他在小城中描绘了各色小人物,涉及多个行业地位、性格类型,那么该如何准确分析小人物呢?学生需要融合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了解一段时间内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精确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4]

(二)巧用系统,学会分析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从单元导语、课文插画、注释处解读文本。例如教材中展示了一幅凤凰古城的插画,教师可以从环境与人的关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居住在边城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的性格如何?是与边城的自然环境相悖还是相符?如果相符,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教师还可以抓住这张插图,结合文章开头提及的中国其他地方还在苦难中挣扎的场景,这里的人民似乎还不曾遭受,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祥和,还保存着传统的过节习俗,端午节赛龙船、中秋节舞狮子,可谓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热闹了,这无一不寄托着沈从文保存美好传统风俗人情的真切愿望,他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中寻求平等、自由、热爱。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是分析小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目的。[5]教师要启发学生将边城中的小人物与现代社会浮躁的人进行比较,美丑对照,大小对比,进一步体会到老船夫等小人物的大情怀。

(三)探究交流,丰富体验

再次,教师设立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边城中各色小人物的形象。以分析边城女儿翠翠的形象为例。从翠翠对黄狗说话和等字眼,我们看见的是一个青春可爱的少女。从她想起先前骂傩送那句话和她沉默了一个晚上等心理描写,我们可以发现翠翠的心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她可能认为傩送是个轻浮的人,所以调皮地骂了一句傩送“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现在看人家非但不计较她骂人还愿意帮她,面对一个陌生男子的援手,少女翠翠还是有些羞涩的,但情窦初开的少女为何一整晚都睡不着呢,可以发挥想象,是不是因为爱情的种子已经悄悄种下了呢?课文还有很多这样设置留白的地方值得探究分析,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给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丰富学习体验。

(四)课外阅读,体味人生

课文只是《边城》节选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积极阅读全文,反复品味。然后再根据书本中的学习提示,进一步思考为何沈从文要在那个年代创作边城这么一个世外桃源,书写边城的民风淳朴、人民良善。与边城相对的是都市,与边城众人美好品格相对的是城市中人的庸俗浅薄,赞美小人物的大情怀,是对污浊的城市的一种无形的批判,也启示学生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裹挟,要坚守传统美德,做有大情怀的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讲究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民族,语言文学、文字是富有穿透力、感染力的,语文学科作为教学祖国语言文字、文学的科目,更应当为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小人物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收集资料,初解文本,让学生在了解文本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去解读小人物形象。二是巧用系统,学会分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潜在资源去分析文本,解读小人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三是探究交流,丰富体验,通过小组成员合作,集思广益,在教学活动中对小人物形象进行探究,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四是课外阅读,体味人生,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强德行,扬文化。当然,小人物教学方式远远不止这些,随着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小人物的增多,未来可以将小人物进行专题讲解,定期开展读书沙龙,鼓励学生对小人物进行书写。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等.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55.

[2]戚萌.新世纪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9(06):107.

[3]朱自清.背影:朱自清散文(国民阅读经典)中华书局[M].北京:2016(05):89

[4]王慧颖.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的方法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2(11):106-109.

[5]常桂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07):9.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边城游记》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边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