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模式对医学生的影响

2023-09-01 07:52杨晓红刘瑾春李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医学生高职院校

杨晓红 刘瑾春 李威

摘  要  目的:探讨“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水平。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3-0115-03

0  引言

为提高高职院校医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及临床应用能力,本文提出“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希望为高职医学生的培养、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下面就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批判意识—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实施注意事项、教学效果等进行研究分析。

1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不敢质疑,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这种浅层学习方式及批判思维的缺乏[1],将导致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缺少创新精神,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无法适应未来临床工作中千变万化的情况[2]。帮助医学生构建科学的自主学习思维系统,才能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发展[3]。

因此,为改变传统的以记忆、被动接受为主的教育模式,发挥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思维的创新性,我们提出“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2  “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实施注意事项

“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批判式学习观念,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不断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使其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及独立见解,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在不断增强。具体方案是应用“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对在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干预教学,通过平行比较、纵向追踪研究,比较学生课程基本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评价其学习能力、自信心、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2.1  构建紧密结合专业知识的观念课程

将批判观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向学生演示批判地去理解所学内容,勇于提出疑问,多问“为什么”,然后经过思考、论证找到合理的答案,甚至将一些疑问暂时不做判断,在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后再去思考、理解,通过不断地演示、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念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先设置一些学生经过思考、求证能够解决的问题,再逐步培养其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持续“问答式”学习模式。

2.2  紧密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思维训练

通过批判式地学习,发现问题之后,训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在思维课程中,借助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应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哲学辩证思维展示所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将之具体化,深入浅出地展示给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应用哲学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制定合适的进度及方案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观念已经部分定型,在观念、思维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极大的阻力,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合适的进度及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并不断地进行调整,使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学生。

在以上理论基础完善以后,我们将这种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医学专业进行了初步实践。

3 “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1  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纳入标准:

1)全国高考统招入学;

2)无严重身体、心理疾病;

3)自愿参加,知情同意。

随机抽样选取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实验组(124人),对照组(122人)。在基线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入学成绩,同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评价学生的校园适应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信心等无显著差异(P>0.05)。

3.2  干预过程

实验班级采用“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教学,即在常规基础理论课程基础上,紧密围绕前期讲解的理论知识,增加观念课程和思维课程,课程安排比例方面为知识理论课:观念课:思维课为6∶1∶1;观念课向学生演示批判地去理解所学内容,勇于提出疑问,多问“为什么”。发现问题之后,训练学生应用辩证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借助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辩证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辩证思维展示所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自主学习能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学期末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统一考核评价系统进行评价,考核评价包括。

1)结果评价即期末考试。參照教学大纲随机抽题,同一时间开考并机器阅卷,两组成绩进行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对象的校园适应性、自信心、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改变。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诊断学课程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下医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学习能力明显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强,自信心较前有所提高。

4  教学建议

4.1  批判式思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引导他们进入批判性思维的捷径就是学会提问。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知识的真正学习就是从提问开始的,通过提问可以使知识深度、思维广度得到升华。在批判式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5WHY提问法,教会学生进行初步的批判式思考。5WHY提问法简单易学,适合在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在学生具备一定批判思维基础之后,再逐渐延伸至更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提问法等,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批判式思维逐渐成熟[4]。

教会学生提问式思考以后,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希望学生提问题,只要求学生照做就可以[5],这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影响了他们求知、探求真理的欲望,也使教师在长期的固定模式教学中思维局限,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所学知识不断地提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先尝试自己解决,通过查阅资料、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小组讨论等方法,自己寻求答案,教师则全程放手不放眼,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式思考能力,教师也在无形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甚至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共同进步。这样一种开放、求真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幅度提升,对其以后的学习、工作大有裨益。

在批判思维的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思维谬误,比如人身攻击、妄求完美、移花接木、刻意陷入两难境地等,甚至用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抵制和消灭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变成自我欺骗。这些错误的思维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会形成一些歪曲的思考方式,教师应积极纠正,教会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他们进入理性的思考方式,使思想同时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思维逐渐成熟。为避免思维谬误的发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思、课后笔记等多种方式,监督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控,帮助学生及时纠错补差,提升批判性思维。批判思考过程中还要避免应用直觉、个人经验、他人证词等证据可靠性较差的方法作为自己的论据,包括权威意见、类比、经典案例等,时刻保持理性的思考,不盲从。

批判性思维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可通过以下步骤逐步进行:

1)改变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不盲从,通过提问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批判式思考、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用充分、恰当的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2)克服自身情感因素,进行理性思考,避免价值观、个人习惯以及个人成见等对信息的干扰,使思想时刻保持开放性;

3)关注有价值的信息,摒弃无价值的信息,比如一些情感因素浓厚的问题不适合批判式思考,避免进入非理性思考;

4)批判思考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批判,避免自己出现思维谬误;

5)反复练习,使批判意识层层升华,批判能力递进发展。

4.2  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

辩证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辩证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亟待提高[1]。辩证思维理论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容易望而却步。这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进行指导、逐步训练。

辩证思维的精髓是以“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演绎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从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演绎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推论的结果才可靠。归纳是以经验为依据,寻找基本规律,善于归纳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新发现,是不断创新的必备能力,但要注意后期不断地进行验证。分析与综合:指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件事情,甚至是更多层面地进行分析。当多层面看待问题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学会分析问题,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抓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大学生年龄及认知限制,可以先侧重于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比如这个问题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逐渐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抽象与具体: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验证、总结知识,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到知行合一。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

批判的辩证思维方法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练习。

1)创建一个相对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质疑、挑战权威,探求真相。

2)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包括跨学科的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多维度、客观全面地思考所学知识。

3)成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享、探讨学习内容,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既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4)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理论结合实践的技能,使其体会学有所用的成就感,体会知识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合学情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目标设定,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努力达成目标,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增强其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6)训练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重视逻辑性、把握小细节。

5  结束语

总之,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渐上升的过程,通过持续的批判观念的培养、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主动学习能力逐步增强,自信心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有助于他们保持学习热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难题时可以拨开表象,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解决难题。

6  参考文献

[1] 沈霞娟,胡航,张宝辉,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学习方式的发展现状及关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2):48-57.

[2] 姜雪茸.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甘肅科技,2018,34(16):44-45,18.

[3] 窦曼娟.高职教育的教学反思与适应性变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71-72.

[4] 王洪才.论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四种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3

[5] 张梅,茹婧斐,印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及成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202-207.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医学生高职院校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