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的研究

2023-09-08 04:43张春燕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介入社会工作

摘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下智慧养老模式的应用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并且在养老服务面临更高要求的影响下,社区居家养老俨然成为主要趋向之一。而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能够在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开展的同时,确保其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构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本文从对老年友好型社区中社会工作介入现状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智慧養老;老年友好型社区;介入

全球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的改革、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点。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在智慧养老模式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构建以友好型为导向的养老社区,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社会工作的科学、合理介入,能够在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控制的同时,通过对舒适、健康居住环境的打造来助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建构。

一、养老服务和运作情况分析

养老服务的提供强调对老年人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依据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分析,以社会、政府、家庭等组织资源的整合为前提,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多样性的服务。目前,学术领域关于养老服务尚未做到对定义、标准的统一,本文以居住方式为切入点,将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居家养老。该养老模式以家庭为主要场所,在村社、社区的带动下,由中介服务或公益性组织对居家老年人进行养老服务的提供,以帮助老年人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服务质量,在居家养老模式运作过程中,需加强对服务人员专业素养的把控,[1]并依据需求进行家政服务、休闲活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的提供。

二是社区养老。该模式以日间缺乏人照顾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社区为载体进行寄托抚养服务的提供,通过日常生活照料来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时,社区养老模式的应用还强调对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构建,为老年人享受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锻炼等创设良好环境。[2]

三是机构养老。该模式主要以无偿、低偿、有偿等形式,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送至敬老院、养老公寓、福利院等,通常情况下,上述养老机构的开办主体包括私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等。依据不同的条件与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生活环境与服务体系。

二、社会工作介入友好型社区的意义

智慧养老模式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和生活支持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和支持,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智慧养老模式,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健康管理、日常照料、心理支持等,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促进老年人社交互动。[3]通过有效介入来组织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交流。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社区等平台,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其社交孤立感,提升老年人的社交支持网络。(3)增强老年人自主能力。智慧养老模式实施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自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能力。通过智慧养老模式,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掌握使用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能力,如在线购物、在线医疗咨询等,从而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独立性。[4]

三、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现状

(一)缺少专业的人才

当前老年友好型社区能否有效建构与专业人才存在密切关联,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介入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工作人才在智慧养老模式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养老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老年人心理支持等。然而,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和教育体系仍存在不足,导致社会工作人才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5]另一方面,则是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缺失。智慧养老模式需要社会工作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与信息技术、医疗护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和合作。然而,目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往往偏重于社会科学领域,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导致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综合能力不足。因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社会工作介入收效甚微,进而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构产生不利影响。

(二)资源的获取有限

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功能、价值体现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纵观当前社会工作的介入,仍受到资源获取有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资金来源不足。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智能设备、建设信息化平台、培训社会工作人员等。[6]社会工作在养老领域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往往依赖于政府拨款或慈善捐赠,导致资源的获取面临一定的困难。二是技术设备的供应不足。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然而,目前市场上供应这些技术设备的厂商相对较少,导致社会工作在资源获取方面受到限制。

(三)欠缺实践型平台

智慧养老模式实施背景下,要想在友好型社会构建中发挥出社会工作的作用,需以实践型平台的建构为前提。而当前实践型平台的欠缺,使得社会工作介入成效不佳,主要表现包括:(1)实践平台的建设滞后。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建设实践平台,用于实施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和交流等。然而,目前实践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平台标准和规范,导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7](2)缺乏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如医疗机构、社区居委会等。然而,目前缺乏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导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支持和资源。

四、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策略

(一)引进专业人才

要想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来优化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构,并助力智慧养老模式的有效落实,需以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前提。在实际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多领域的专业人才。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社会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等。通过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可以提升社会工作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二是引进跨学科的专业人才。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合作,如医学、工程学等。引进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可以为社会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创新和发展。[8]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对此需重视引进国际专业人才,可以促进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其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制。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制。需依据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要求的分析,重视对培训和学习机会的提供,搭建交流和合作平台,并保证薪酬和福利待遇具有较强竞争力。通过上述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并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丰富资源渠道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离不开丰富资源的获取与应用,同时为促进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需以资源渠道的丰富为切入点,结合以下几点来提升友好型社区的构建水平:

(1)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网络。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与各方合作,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业机构等。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网络可以丰富资源渠道,为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2)拓展社区内外的资源合作。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与社区内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和资源。同时,与社区外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引入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知识资源。

(3)创新社会工作的筹资模式。为了丰富资源渠道,社会工作可以探索新的筹资模式。除了传统的政府拨款和捐赠,还可以考虑引入社会投资、社会企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中。[9]

(4)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为了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社会工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将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老年人和社区居民使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社会工作资源渠道的丰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并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友好和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社区环境。

(三)构建实践平台

为保证友好型社区的建构符合智慧养老模式需求,并发挥社会工作介入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作用,需重视对实践平台的优化、科学建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平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如健康咨询、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等。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第二,推广智慧养老科技应用。需明确智慧养老科技是智慧养老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社会工作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广智慧养老科技应用。通过引入智能设备、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技术,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第三,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实践和培训的重要场所。通过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培养社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社会工作实践基地也可以与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综合化的服务和支持。第四,建立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智慧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建立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参与和决策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只有做到对实践平台的有效构建,方可为社会工作的深入、全面介入提供保障,并实现在智慧养老实施背景下,为更多老年人营造更为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10]

五、结束语

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不仅可助力智慧养老模式的全面推进,亦可促进当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而作为友好型社区构建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介入水平与老年人服务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鉴于此,需在明确社会工作介入友好型社区意义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策略来促进社会工作的优化介入,以期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有效营造来促进智慧养老模式價值发挥。

参考文献:

[1] 燕晨阳,王美兰,李慧雲,等.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3,14(03):31-33.

[2] 刘洋,韩明友.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医疗—养老—保险”一体化智慧社区养老模式[J].劳动保障世界,2019(05):22.

[3] 岳世川.“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以厦门市智慧养老为例[J].社会治理,2020(04):81-87.

[4] 宋元盛.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22.

[5] 高莉宋利.社会工作在“智慧—互助型”养老新模式中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区域治理,2022(32):117-120.

[6] 李静,郑秋莹,卢霞,等.互联网+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的模式构建[J].中华养生保健,2022(17):40.

[7] 尹银,崔优优.金融社会工作助力智慧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22(05):57-63+96.

[8] 江凤香,林俊杰,杨涵惠,等.“互联网+”视域下西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路径[J].湖北农机化,2019(22):53-54.

[9] 董默,郭萌.社会支持理论下“智慧社区—医养机构”联动养老模式探析:以吉林省长春市X养老机构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09):47-51.

[10] 张晓迪.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研究:以Q市六大社区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5):11-12.

作者简介: 张春燕,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介入社会工作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