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2023-09-13 12:36李丽平赵婷王樱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8期
关键词:异丙嗪司汀前庭

李丽平, 赵婷, 王樱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病区, 河南 郑州 451100)

前庭周围性眩晕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 患者通常伴随耳鸣耳聋、 恶心呕吐、 突发旋转性眩晕等症状, 部分患者存在自发性眼震症状, 该病发作较为急促, 病情极易反复发作, 若不及时治疗, 将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质量造成极大威胁[1]。 异丙嗪、 倍他司汀为临床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常用药物, 虽能有效减少患者眩晕发作次数, 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 影响患者预后恢复。 研究[2-3]显示, 天麻素注射液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 且具有良好的镇痛、 镇静效果, 在眩晕症疾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 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5 月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收治的82 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n=41) 与对照组 (n=41)。 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8 例; 年龄29 ~68 岁, 平均年龄 (47.89 ± 8.52) 岁;病程0.5 ~3 年, 平均病程 (1.69 ± 0.45) 年。 对照组男性22例, 女性19 例; 年龄27 ~68 岁, 平均年龄 (48.72±8.64) 岁;病程0.5 ~3 年, 平均病程 (1.62 ± 0.53) 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4]中前庭周围性眩晕相关诊断标准; 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精神性疾病、 认知功能异常者; ③合并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 ④合并恶性肿瘤者; ⑤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 接受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同时, 对照组采用异丙嗪、 倍他司汀治疗: 肌肉注射异丙嗪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57420, 规格: 2 mL ∶50 mg), 25 mg/次,1 次/d, 待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倍他司汀 (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1020945, 规格: 4 mg) 治疗, 12 mg/次, 3 次/d。 观察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 异丙嗪、 倍他司汀用法、 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将天麻素注射液 (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 国药准字H32026501, 规格: 1 mL ∶0.1 g) 与5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60 mg/次, 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症状评分: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 根据眩晕强度、 次数及时间等进行评估, 0 分为无症状, 1 分为轻度症状, 2 分为中度症状, 3 分为重度症状。②睡眠质量: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估, 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催眠药物、 睡眠效率、 日间功能、 睡眠质量7 个维度, 分值范围0 ~21 分, 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③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两组的嗜睡、 肌张力障碍、 恶心呕吐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描述,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描述, 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治疗1 个月后, 两组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症状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症状评分比较 (, 分)

?

2.2 睡眠质量治疗1 个月后, 两组的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的PSQ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PSQI 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PSQI 评分比较 (, 分)

?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前庭周围性眩晕属于真性眩晕, 致病因素较为复杂, 主要是由前庭神经节、 感受器及神经颅外段病变所引起, 具有发病急促、 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目前,临床多采用倍他司汀、 异丙嗪等药物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 其中倍他司汀可促进前庭内耳毛细血管扩张, 通过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局部血液循环, 有助于减轻内耳淋巴水肿状况, 达到缓解眩晕、 耳鸣症状的目的[5]; 异丙嗪可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调节, 作为吩噻嗪类抗组胺药物, 能够通过发挥拮抗作用, 调节体内乙酰胆碱水平, 有效缓解血管痉挛状况, 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 实现镇静效果[6]; 以上两种药物联用虽然能够有效控制前庭周围性眩晕病情发展, 但长期使用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不利于患者恢复。 天麻素注射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可有效抑制大脑平衡失调状况, 促进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并可有效防止体内血小板聚集, 清除机体内自由基, 具有镇痛、 镇静等中枢抑制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及PSQ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天麻素注射液、 异丙嗪、 倍他司汀联用在缓解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究其原因在于, 天麻素注射液、 异丙嗪、 倍他司汀等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联用时能够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促进药效发挥,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眩晕等症状, 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 (P<0.05), 提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 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究其原因在于, 天麻素注射液对机体刺激性较小, 与异丙嗪、 倍他司汀联用时能够提高药物疗效, 减轻药物副作用, 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 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 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异丙嗪司汀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