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沪产电视剧:光影描摹人间烟火,真情绘就时代画卷

2023-09-13 12:04方世忠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题材上海时代

方世忠

《破晓东方》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艺样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生动描摹生活、塑造鲜活人物、引发情感共鸣而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一部部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接续完成了文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重要职责,并以其充足承载力、丰富展示力、巨大影响力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支柱型门类,发挥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画像的重要作用。

上海是电视剧创制的传统重镇,沪产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历史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年推出的《围城》《济公》《上海一家人》《十六岁的花季》《孽债》《儿女情长》等作品早已成为国剧经典。迈入新时代的十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上海广电系统和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打响“沪产电视剧”品牌,努力打造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功勋》《超越》《大江大河》《小欢喜》等10 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电视剧类最具分量的四大奖项。2022 年,共有23 部沪产电视剧先后登陆央视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五大卫视和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2023 年上半年,已有《破晓东方》《三体》《人生之路》等5 部作品汇聚央视荧屏,有望实现沪产电视剧新的突破。

坚定文化自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努力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一是厚植红色文化,描绘弘阔的革命画卷。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新时代十年,坚持把中国革命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精心创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1 年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以大写意的方式深情记录跨度长达35 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2023 年初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聚焦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接管上海的革命历史,填补了之前此类选题的空白点。歌颂共和国功勋人物,书写艰苦奋斗、忠诚为民、献身祖国壮丽画卷的《功勋》,记录成功改造国民党战犯、表现共产党人博大胸襟、坚定信心、强大感召力的《特赦1959》,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体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的孩子》等沪产优秀剧目,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凸显出上海作为光荣之城独特的红色气质。

二是聚焦改革开放,观照温暖的人间烟火。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新时代十年,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时代”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小人物”有机结合起来,凸显出沪产电视剧“温暖现实主义”的特色。2018 年底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浦东》,真实记录了30 年间浦东所发生的时代变迁,既是一部浦东新区深化改革的史实侧记,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 年伟大成就的礼赞。以改革开放为题材的《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和《风吹半夏》三部精品电视剧,以时代弄潮儿在社会变革中探索和突围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为改革开放进程作了生动注脚,展现了沪产电视剧的实力、魄力与魅力。

三是强化多元选题,凸显丰满的时代叙事。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新时代十年,注重沪产电视剧选题的丰富性、多元化,充分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十年间,既有体现高立意、大格局的反腐题材剧《猎狐》、抗疫题材剧《在一起》、冬奥题材剧《超越》、军旅题材剧《特战荣耀》、援非医疗剧《埃博拉前线》,又有以小见大、以小见长的现实题材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小敏家》;既有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古装女性励志剧《梦华录》,又有探讨当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心居》;既有刻画平凡人物奋斗形象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人生之路》,又有充满科幻色彩、魔幻意味的科幻剧《三体》、穿越剧《庆余年》等,全方位全景式展现立体中国、时代中国。

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奉献精品力作

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沪产电视剧创制的生命线,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秉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场景,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是注重都市生活的深度开掘。坚持以都市生活为艺术创造和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源泉,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城市之美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塑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讲述平凡中国人的故事,讴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新时代十年,涌现出讲述都市行业奋斗故事的《安家》《平凡的荣耀》《金牌律师》,讲述都市老百姓生活故事的《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心居》等,这些沪产电视剧以都市生活为蓝本,聚焦职场成长、子女教育、婚恋情感、住房安居等生活元素,探寻和记录时代变迁中老百姓真实的情感状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体现了浓郁的市民情趣,充盈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展现出多彩的都市风貌。在反映时代沧桑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的同时,依靠细腻淳朴的写实风格,完成沪产电视剧“温暖现实主义”的情感表达。

《大江大河》

《大浦东》

《三体》

《围城》

二是注重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把优秀的文学IP 通过影视二次创作搬上银屏,实现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再提升,这是沪产电视剧的一大鲜明特色。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是对路遥经典文学作品《人生》的拓展与改编;国内首部科幻电视剧《三体》,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经典科幻小说;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装剧《梦华录》,根据关汉卿的元杂剧改编而来。这些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导演、编剧、演员的二次创作与演绎,通过电视剧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了新的更强的生命力。新时代十年,涌现出了数十部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优秀沪产电视剧,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

三是注重创制手法的创新探索。这种创新探索,既有内容表现上的,也有制作手法上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既有对陈毅等老一代革命领袖风采的集中呈现,也大胆设置了虚构人物经济学家纪南音等线索,既保持了历史真实性,又兼具艺术观赏性。科幻剧《三体》,采用特效制作和CG 动画实现技术,将沉浸式的“三体游戏”、惊心动魄的“古筝行动”和振奋人心的“麦田宣言”等原著经典场景还原呈现,创造团队用“七年磨一剑”精神,打造了中国科幻剧的开山之作。冬奥题材剧《超越》,首次采用双时空的叙事方式展现两代运动员竞技精神的传承,并适应高速拍摄要求探索了架设多角度飞猫、研发大型人力冰上推车等拍摄手法,增强了拍摄效果和艺术表现力。这些题材和手法上的创新探索,显示出沪产电视剧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的勇气和品格。

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影视创制良好生态

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优化强化电视剧创制资源配置,努力营造上海“剧作创制最优生态”,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建立题材“蓄水池”。坚持把立足上海、放眼全国,抓好重大现实题材规划和创制作为沪产电视剧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启动沪产电视剧重大题材线索“蓄水池”工程,编制2023—2025 年上海电视剧创作计划,努力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将更多的重大题材、现实题材转化为影视创制的灵感源泉、精神内涵和视觉表达。特别是将重点孵化《风雨宝兴里》《城中之城》《法官荣誉》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项目,推动播出献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十周年的乡村教育题材剧《乡村教师》。同时,以《千里江山图》《繁花》《秦腔》《尘埃落定》等项目为重点,统筹经典文学IP 影视化创制工作。

二是整合各方资源,用好创制“加速器”。注重发挥上海广电整体力量,自抗疫题材剧《在一起》开始,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头部制作机构组成上海广电铁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高效高质的工作合力,确保圆满完成电视剧重点项目创制任务。统筹上海影视摄制基地、产业园区和相关行业协会,发挥影视服务机制作用,优化重点电视剧创作生产流程。持续提升“上海电视节”专业性、国际性和惠民性,创造性开辟“玉兰星辉”“玉兰绽放”“玉兰对话”“玉兰视界”“玉兰飘香”等板块,将专业评奖、业界研讨、市场交易、惠民放映等融为一体,推动“白玉兰奖”成为重要风向标,引领中国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化营商服务,打造最强“支撑力”。围绕选题规划、创作指导、资源配置、拍摄保障、资金引导、人才引进、审查发证、推优选优等重要环节,探索推出“最优服务营商包”。创新推行“一一四三”电视剧创制服务模式,包括形成一套推进机制,成立电视剧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强选题策划、项目规划和创作引导,统筹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一个重点项目库,加强电视剧重点项目选题储备,对入库项目实施分级管理和配套服务;健全选题孵化推进平台、拍摄服务保障平台、片单基金申报平台、宣传推介展示平台等四大功能平台;把控“月度有梳理、季度有推进、年度有发布”三大推进节点,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专班管、专人盯,确保全流程跟踪指导、全链条管理服务,推动沪产电视剧创制跑出“加速度”和“高质量”。

玉兰花盛开,馨香向未来。新时代十年沪产电视剧硕果累累,这是沪产电视剧艺术创作的新高峰,也是沪产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上,上海广电系统和行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肩负起“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沪产电视剧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题材上海时代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