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2023-09-13 12:00梁振华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海派三体现实主义

梁振华

《三体》

近代以降,海派文化以其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中国文艺界变革新风的一面旗帜。20 世纪初叶,滑稽片、武侠片、爱情片、动画片等异彩纷呈的类型影片在上海生根发芽,《狂流》《风云儿女》《木兰从军》等国产海派电影成为影史经典,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桥头堡的地位。文学领域,诞生于上海的“新感觉派”、还有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文坛“异数”,一度引中国现代文学“海派”风气之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获》《萌芽》等海派文学杂志发掘的文学名家更是不胜枚举。如今的新海派,携21 世纪的新风尚而来,早已融入更广泛的大众文化消费和日常生活之中。

在海派文化的滋养下,多年来,上海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中,也始终处于创新引领的先锋行列,沪产电视剧凭借一部部为大众所喜爱的精品剧集,屡屡掀起行业新风。作为一名编剧、制片人,同时也是影视文化的研究者,笔者有幸参与过沪产电视剧的创制,既是参与者,也算是见证者。坦诚地说,在上海这座城市创作、与上海影视剧同仁们合作,经历多有愉悦,亦受益颇多。

优秀的作品,具有直观而强大的说服力,优秀的沪产剧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制作精良风格鲜明、现实主义张力十足、类型创作力求突破……通过对近十年来沪产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与过去交织的光影中,那些承续传统与现代精神、引领创新与变革风尚、探索时代与未来希冀的诸多精彩和可能。凡此种种,都值得各位同仁进一步总结研究,于此,仅以个人看法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承续之风:书写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历程

以开放与创新之姿,承续传统与现代之风,是上海赓续至今的文化基因。沪产电视剧,无疑是这份文化基因的集大成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沪产剧,充分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品格,已然成为上海精神重要的文化具象。

在讲述时代变革历程,融合时代思考与人文表达的作品中,《人生之路》《大江大河》《风吹半夏》等现实主义作品备受观众认可。它们选取的故事背景,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之交前后,多少风起云涌,多少人间故事,汇聚于光影铸就的意象中,成为勾联过往峥嵘路与当下新征程的桥梁。

以我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风吹半夏》为例,这部作品聚焦20 世纪90 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历程,虽是以钢铁行业为背景,却力图描绘时代变革中一代创业者敢想敢拼的奋斗精神。在原著小说阿耐的笔下,那群有着朴素理想、为梦想而野蛮生长的人们是如此鲜活,而影视剧的创作中,我们依托沪产剧本身具备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质,立足当下宽阔而温暖的时代背景,把功课做得更扎实、把细节考据得更详细、把时代质感不断增强,引入了更多扎根真实生活的情景,为剧中人面对的复杂人性与艰难抉择寻找到心灵的支点,由此构筑起大时代中个人奋斗与国家改革的协奏曲。

也有人说,《风吹半夏》是讴歌人与时代、致敬奋斗者的一首人文主义颂歌,在全剧的终点,历经起伏、得失、省思的许半夏,那一段发自肺腑的自白令他们泪目。我想,关于时代的回应,终究在于时代本身,每个人都能通过作品思考属于自己的答案,《风吹半夏》如此,其他书写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历程的沪产剧也是如此。

当下,现实主义全面回潮,观众对剧集的品质要求也随之提升,面对“钢铁+大女主”这类看似偏向传统的叙事,当然是充满挑战的。但沪产剧的精品精神和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品格,予以了我们更为扎实的底气。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与我们的团队感受着个体生命在大时代中的同频脉搏,力图创作具有时代感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必然是与当下时代趣味相符合的现实主义作品,是能与青年人构成对话关系的现实主义作品。毕竟,现实主义中传统的部分只要做到极致,必然可以经典永续,也唯有持续的创新,才能赋予现实主义题材生生不息的力量。

回望世纪之交,既遥远又陌生,而传统的现实主义表达似乎也是如此。具有现代性的人文记忆书写,依旧会是沪产剧的重要构成,那些凝结着大众集体回忆的光影篇章,既承载过往时代的光辉岁月,也将陪伴新时代观众迈向遥远的征程。

开拓之风:探索中国特色类型叙事的广阔天地

艺术创作没有标准答案,大众的需求,总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对于2023 年的观众来说,各类曾经一度新颖的多元类型作品,早已不再新鲜,面对美剧、英剧、韩剧甚至泰剧等各类精品剧集的冲击,我们如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叙事模式,成为摆在每一位创作者面前的必答题。而在上海,一切总是最新潮的,文化产品必然经历残酷的优胜劣汰,而这也成为沪产剧不断革新、突破的重要动力。比如,《天才基本法》《梦华录》《功勋》《在一起》等沪产剧佳作,在作品风格类型、题材结构等方面,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市场和观众的反馈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应时而变还需内容为王。

《风吹半夏》

比如,《天才基本法》被称为“双时空成长励志剧”,是因为其在以往的穿越叙事层面上,加入了更多对亲情、爱情等人性情感的刻画,其中难得的人间烟火气让所谓的天才人设更显可爱与可信,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含蓄情感表达、符合中国情景的校园环境呈现,也令该作品在一众高概念剧集中脱颖而出。再如,古装女性励志剧《梦华录》的热播背后,既有剧作上对女性意识的表达、对古代商战的呈现、对经典故事的升华,也有剧集的拍摄中通过色彩、运镜等方式,综合实现了东方式审美的美学诉求。当文本的精妙与镜头的运用高度契合,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学风范成就了沪产剧在古装类型方面的新突破。

此外,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在一起》《功勋》等时代报告剧类型,将时代与人民作为创作的核心,基于现实主义和主旋律表达,以不同章节、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故事,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范式。比如,我在担任《在一起》中第一篇章《生命的拐点》编剧之时,和张黎导演在创作中达成如下共识:离生活现场近一点,再近一点,既要符合创作的基本规律,也要警惕套路化的戏剧矛盾、常规化的煽情方式。为此,我深入调研采集抗疫英雄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细节,再以艺术加工手法质朴地呈现出其中的不凡所在。时代求实、技术求准、人物求真,是我与同仁们创作时坚守的准则。作为一部典型的沪产剧,该剧应时代之需,集结了文艺界一线力量,短短几个月内高质量完成制播,本身便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一位创作者,我们始终希冀让那些具有历史纵深和社会深度、社会广度的内容,能被更广大的观众群体所喜爱。为此,我和主创团队竭尽全力避免“套路”,用尽可能丰富和创新的艺术手段来丰富思想主题的表达。沪产剧的精品创作中,无论类型和风格如何变化,创作的原点总是聚焦于内容为王这个要点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团结在此处的原因所在。

未来之风:打造新时代人文与科技的生活寓言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气质禀赋。上海的先锋气质,令其具备了一种超越性和未来感,而沪产剧也继承了这样的特质。年初热播的科幻剧《三体》,无疑在科幻类型上给了我们一个重磅惊喜。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三体》虚实交织的“硬核表达”时,其背后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意义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科幻剧是中国当代影视剧中的“稀缺品”,拍摄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并且需要技术和创作观念上的突破。尤其对于《三体》这个万众瞩目的中文科幻名作,如何在改编过程中把握尺度,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三体》却以惊人的还原度和根植于中国现实时代环境的扎实拍摄,不仅做到了让原作书粉满意,也让更多普通观众感受到中国科幻的魅力。

科技是行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不难注意到,沪产剧在行业拍摄技术上的先进应用,在《三体》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三体》的拍摄过程中,“三体游戏”的部分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实时捕捉主演们的动作,包括我本人在内,好些业内同仁也进入“三体游戏”客串了虚拟角色,不仅过了一把“科幻瘾”,更对影视新科技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亲身体验。而当剧情发展到高潮,“纳米飞刃”切割“审判日”号巨轮时颇具震撼力的CG 特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既凸显出新媒介环境下互动性带来的观剧变革,也为同类影视剧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就像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多样性,《三体》系列更多后续衍生剧集的开发,以面向未来的态势,彰显出令行业所乐见的诸多可能性。然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科幻类影视作品的发展必然是阶梯式迭代和创新的过程,技术、人才、平台等方方面面的资源还需统筹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

在面向未来的过程中,应警惕浮夸与悬浮的病灶复燃。脱离现实的创作,不仅让观众厌倦,也对行业的伤害不浅。令人振奋的是,在沪产剧的创作队伍中,一批敢作敢为的创作者们,以一系列精品剧正面回应着大众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盼望,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供参考的标准。我相信,优秀的影视剧创作在任何时代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沉下心面对自己的手艺、提升作品的品质,便能在时代的大潮中实现穿越,通往观众心中所向之处。

正如海派文化是基于积极广泛的吸收,在优胜劣汰中的发展,新时代的电视剧行业,也必将经历在时代新风中不断砥砺前行的过程。面对各类题材的创新,中国电视剧行业必然迎接更多变化,需要与海派文化一样,通过吸纳、转化与升华,在赓续传统的过程中厚积薄发。

行文至此,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戏剧界的一段典故。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话剧队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进京演出,如惊雷一般,冲破思想禁锢,汇入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浩荡春潮。我以为,这是海派文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海派文艺甘当时代先驱的精神缩影。

在无数不可知的变量中,唯有不变的信念,才是影视行业生生不息的根基。风从海上来,乘风谱新篇,以上所思与大家分享,也期待和各位同仁共勉同行,为国剧之振兴、为沪产剧之不懈前驱贡献微末之力。

上海这座城,我常来,常行走在寻常街巷弄堂,似乎在找寻历史和时代的印痕。作为一个编剧,一个写作者,我总觉得和这座城市有着未了的情缘,也期待未来的创作能跟这座城市有更多美妙的邂逅。

猜你喜欢
海派三体现实主义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