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的研究

2023-09-16 17:46蔡斌
文理导航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

蔡斌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棒垒球作为一项能够培养学生运动参与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且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运动,乡村小学要看到其优势,积极开展棒垒球启蒙教学。对此,乡村小学要积极进行运动场地的规划、运动器材的配置及师资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要强化认知推广,科学设计课堂,带领学生展开体育比赛,尽可能获得社会面支持,使得棒垒球运动成为乡村小学综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关键词】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

新时代下小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应当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但部分乡村小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的重点还在教材之中,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合作能力迟迟得不到发展。而如若小学体育教师能够看到棒垒球在器材需求、场地需求等方面的优势,看到其对学生全身力量的调动,并积极开展启蒙教学,乡村小学学生便能够逐步实现综合发展。

一、合理规划场地,确保器材质量

一般来说,乡村小学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宽阔,利于各种体育运动的展开,但介于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场地的利用率较低,体育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对此,在开展棒垒球启蒙教学之前,小学体育教师要联合学校相关负责人,根据棒垒球运动所需的场地规格进行规划,满足棒垒球运动的日常教学和比赛需求。器材作为棒垒球运动不可或缺的存在,乡村小学也要积极寻求当地教育部门或当地制造企业的帮助,为棒垒球启蒙教学的展开提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安全且耐用的棒垒球器材,缩短乡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源差距。

乡村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棒垒球运动的规则,向学校场地规划的有关负责人出示场地规划方案。如:棒垒球比赛场地总体呈直角扇形,直角两边是划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边线。两边线以内为界内地区,反之为界外地区,二者皆为比赛的有效地区。界内地区又要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正方形,四角各设置一个垒位,内场之外的地区即为外场。比赛场地的地面务必平整,不应存在障碍物。其次,在场地规划结束后,學校和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器材的选择,确保其质量。如,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负责人可以与当地的教育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棒垒球所需器材的申请,包括投手手套、捕手手套、捕手头盔、护肘、木棒、铝棒、球、钉鞋等。如若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学校还可以向当地的制造企业寻求帮助,用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实现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最后,在场地规划与器材准备结束后,体育教师还可以组成一支棒垒球队伍,录制简短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场地的规划原理和器材使用方法,在激起学生对棒垒球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为之后的棒垒球教学做好前提准备。总之,场地的合理规划和器材质量的有效准备,是乡村小学展开棒垒球启蒙运动的前提,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步。

二、强化认知推广,落实综合教学

在乡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强化对棒垒球运动的认知推广,加强对缺少群众基础的乡村地区展开推广训练,此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下乡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从多个角度提高棒垒球启蒙教学的效率。不仅如此,在认知推广的过程中,还能够丰富学生对棒垒球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可持续性的启蒙教学效果。

乡村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室内教学的机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棒垒球比赛的有关视频,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棒垒球比赛视频、2022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棒垒球赛视频等。在视频观看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视频中所出现的棒垒球技术动作,包括上手传球、侧手传球等传球技术,地滚球、接高空球、平直球等接球技术,正面投球等投球技术,接手、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外场手等位置技术,长打等击球技术,跑一垒技术、连续进垒技术等跑垒技术。与此同时,在视频出现得分、胜利等关键点时,教师还要带动学生的热情,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荣誉意识等,扩大认知推广内容的范围。其次,在学生了解棒垒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加入“认知推广队伍”,引导学生在校园范围、村庄范围内进行棒垒球知识的推广。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假期时间,自主展开小范围的棒垒球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和动作。因该项运动在乡村的“知名度”较低,所以学生的训练活动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达到推广棒垒球运动的效果,使得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范围的扩大。总之,教师和学生对棒垒球认知的推广,能够让学生对棒垒球运动产生自己的认识,能够最大化启蒙的意义,达到学生认识、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

三、强调师资培训,提高启蒙质量

棒垒球对于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是一项新兴运动,教师在该方面的专业知识难免存在不足,不利于启蒙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乡村小学要强调师资培训,设计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教师培训的规模,以给予乡村小学学生更好的棒垒球启蒙学习体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乡村小学可以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类院校达成互助关系。具体来说,一定区域内的乡村小学可以成立一个棒垒球启蒙教学培训中心,体育类院校的教师或学生定期到培训中心对教师进行理论、动作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的先进性。除此之外,体育院校还可以将一些淘汰但仍可以使用的棒垒球教学器材赠予乡村小学,为其启蒙教学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棒垒球师资培训还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借助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参加资质深厚的棒垒球专业教师开展的线上课程,及时提出自己的教学疑问,实现针对性成长,缓解乡村小学因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造成的培训困难,促进启蒙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乡村小学还可以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融合。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在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后,要及时开展线下的研讨与实践活动,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印证所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实现乡村小学棒垒球教学水平的长久提升。总之,教师作为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的重要因素,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水平,所以乡村小学要积极强调师资水平,提高启蒙质量。

四、科学设计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要想实现乡村小学棒垒球教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必不可少。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运动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一至二年级学生要以基础动作为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三至四年级学生要以动作强化的专门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五至六年级学生要适当展开棒垒球比赛教学,基本完成棒垒球运动的全部教学。

此处以三、四年级动作强化的专门训练为例,完成棒垒球基本技术——传球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比赛视频向学生讲解棒垒球运动中传球的基本要领,包括接球时的准备姿势、移动、正手接球、反手接球,还要熟悉棒垒球的球形、手套的使用方法等。借助技术分解图片或教师向学生演示分解动作,引领学生掌握接球技术的关键所在,包括在迎球接球时要两眼注视来球的方向,掌心要面向前方,技术的连动、出球的方法,掌握来球方向的判断技巧等。其次,在了解相关理论与要求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实践训练。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抛球、自主接球,自主熟悉手套的用法、性能;第二,学生可以借助毛巾,做出传球姿势,练习传球技巧;第三,学生两两一组,二人分开10至20米做传球练习;第四,学生左手戴好手套,右手拿球甩向左手,完成传球中的甩腕练习。最后,在课程结束前,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素质练习,一是用活跃的课堂结尾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启蒙。如,教师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两排,相距一米背对站立,在教师吹响“信号”后,两排学生同时跑向自己方向的终点,教师再次吹响信号后,到达终点人数最多的队伍获胜。如此,学生的速度素质便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总之,鄉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课堂的科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实现学生认知、技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五、获取社会支持,助力启蒙教学

乡村小学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推进棒垒球启蒙教学时难免会遇到难题,对此,乡村小学还要积极获取社会层面的支持,为棒垒球启蒙教学的推进争取更多赛事支持和资金支持。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棒垒球运动规则和技巧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班级内部的小比赛。在比赛前,学校可以向社会层面发出邀请,邀请学生家长、当地体育部门有关人员、棒垒球热爱者等,并提出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如此,教师和学生便可以发现自己在棒垒球教学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可以加入社会中的体育活动、比赛,一是可以锻炼学生所学棒垒球运动技能,二是可以节省学校的资金支出,一举两得。当然,在参与社会活动或比赛时,教师和学生还要积极宣传本校的棒垒球运动,以获得社会层面的关注与支持,用良好的社会效应推动乡村小学棒垒球教学的长久发展。

六、开展体育比赛,升华教学效果

体育比赛的加入一是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荣誉意识、竞争意识等,实现学生的综合性成长。对此,乡村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体育比赛,并以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参加,升华教学效果。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内场防守的练习,和学生重温内场站位的要求。在开展内场防守练习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八人一组,防守的学生在接地滚球后传本垒、一垒、三垒。对于内场站位,教师要带领学生记忆并实践:一垒手位于一垒垒包前2~6米,距离边线2~4米;二垒手位于一、二垒之间,于场外2米左右,其中中防、浅防时位置要向一垒方向移动3~5步;三垒手位于三垒垒包前2~6米,距离边线2~4米;游击手要位于二、三垒之间并偏向二垒,浅守和收缩守,守深于场外2米左右;投手和接手要在本垒处接回传球。在基础知识和技巧得到巩固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应用封杀、触杀、夹杀等展示,以求比赛的胜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场外指导,引导学生“以投促击、攻守兼备、以攻为主”,实现学生棒垒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扎实提升。总之,乡村小学棒垒球启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而比赛恰好能将二者融合,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比赛的优势,促进乡村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小学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要关注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对此,乡村小学要抓住棒垒球对学生成长的优势,合理规划教学场地,确保器材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积极获取社会层面的支持,为棒垒球启蒙教学的推进提供多方面的支撑。乡村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努力进行认知推广,科学设计棒垒球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助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裕钰.谈低年级软式棒垒球教学中游戏的创编与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1(36):25-26.

[2]杨林涛.小学三年级投掷垒球教学策略多样化研究[J].考试周刊,2021(96):97-99.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
新课改背景下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
例谈乡村小学的发展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浅谈做好一名乡村小学校长的有效策略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信息技术走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想象模拟”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