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综合护理1例

2023-09-17 03:35王冬颖张晓丽戴芳亢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体温

王冬颖,张晓丽,戴芳,亢彩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据有关资料显示[1],术前肾功能异常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相比于其他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肾功能不全一般表现多为栓塞及感染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将病灶清除,减少栓剂,对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2]。本研究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性,30岁,因无显著诱因出现反复发热3个月,体温多在午后升高,波动在37.4~39.8℃,发热时,伴有肢体乏力、心慌、关节酸痛症状,偶有轻微畏寒,无皮疹、寒战,食欲有所降低,偶有头晕,无显著头痛,予以抗感染、补液和抗病毒治疗,当时体温有所恢复,药物停用后体温再次升高。于2019年12月5日就诊我院。入院查体:胸廓未见畸形,胸廓对称,肋间隙未见狭窄或者增宽,双肺呼吸动度对称,无压痛,叩诊清晰,双肺呼吸音粗糙,右下肺闻及湿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0.5 cm,未触及细震颤,心率106 次/min,律齐,二尖瓣听诊闻及收缩期4/6级吹风样杂音。心脏超声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常规放置起搏导线,若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行起搏器治疗。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多次进行深静脉置管,病情相对严重,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撤除,以降低感染发生率。综合评估患者心理变化[3],根据负面情绪诱因进行心理调节。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生命体征平稳。

2 讨论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且具有老龄化趋势。外科手术和抗生素虽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死亡率较高,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2.27倍[4]。

急性肾功能损伤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约9%~21%,其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血管炎的出现、免疫复合物聚集等造成的肾小球肾炎;②治疗中肾毒性抗生素的使用;③菌血症导致的肾动脉细菌栓塞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治疗中,结合综合护理方法,包括体温监测、营养干预、感染预防和心理疏导[5]。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临床指标和体温变化,加强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本例患者经系统规范的治疗及护理后,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均恢复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治疗过程中,结合针对性护理方法,可促进整体疗效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感染性体温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思考心电图之177》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家畜急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