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脑卒中康复的运用

2023-09-18 10:04隋瑞峤
健康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醒脑中风肢体

隋瑞峤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造成血液不能够顺利流入大脑相应部位,而诱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肢体活动不利,甚至意识丧失等。虽然脑卒中的预后会因发病部位、病变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越早康复,恢复效果越好。本文介绍针灸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运用。

脑卒中的治疗

外科治疗

(1)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微创取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当出现两侧脸不对称、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者突然言语不利、说话口齿不清楚、胸口憋闷时,一定要在4.5 h内到能治疗脑卒中的医院进行血管再通治疗。

(2)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若脑出血比较大,出现脑水肿、中线移位等,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或开颅清除血肿;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行动脉瘤结扎,或采用介入穿刺的微创治疗,通过弹簧圈栓塞相应血管,防止其进一步破裂出血。

内科治疗

(1)缺血性卒中的内科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治疗。

(2)出血性卒中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科治疗。如脑出血量小,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脱水、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等。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颅内高压,可通过穿刺放脑脊液;发生脑水肿,可进一步脱水治疗;发生颅内血管痉挛,可使用尼莫地平治疗。

中医治疗

无论是在脑卒中发作期,还是康复期,中医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用中药或针灸及理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为什么要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救治后,还要注重后期护理,否则极易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

(1)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有神经功能的缺损。而通过康复,可以促进缺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减少残疾的发生。

(2)康复治疗可减少脑卒中后并发症的风险,如焦虑抑郁、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等。其中,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针灸以及相应的推拿,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

一般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48 h后,可开始康复治疗,比如进行摆放良肢位,部分患者可早期开展针灸、运动训练。虽然康复的黄金时间是前3个月,患者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也不能忽视之后的康复治疗,这对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大有裨益。

如何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除了必要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按时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外,最主要是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可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如矫型具、机器手等。当然,也可以采取传统医学的方法,如配合中医的针灸、艾灸、拔罐、按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在早期及恢复期,建议患者在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的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后续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于家中自行进行康复训练。

针灸如何促进脑卒中康复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传统针灸经络学说的角度形成了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等经典选穴原则,采用毫针刺法、刺血疗法、温针灸法、电针法等。

脑卒中的针灸治疗方法

常用头皮针法,即通过刺激头部特定部位的穴位或者穴线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运动障碍会选择运动区,感觉障碍选择感觉区,平衡障碍会选择平衡区,言语障碍会选择言语区。毫针或电针治疗应用也比较多见,尤其是对瘫痪的记忆群,通过电针治疗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时也会选择艾灸,可补充人体阳气,能够改善瘫痪患者因气血不足导致的训练后易疲劳现象。

当脑卒中后以失语为主症时,针灸治疗时常取风池、完骨、天柱、哑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等穴。其中,金津、玉液是点刺放血,针刺完骨时,针尖朝向舌骨、咽喉方向斜刺,使针感到达咽喉部,效果较好。中风伴失语的患者需要坚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后偏瘫在临床上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脑梗死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中风性偏瘫,早期介入针刺有一定的急救醒神作用。特别是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越早进行针刺治疗,效果越好。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则要因人而异。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稳,或有再度出血的可能,一般不建议针灸;如果生命体征比较稳定,采取适当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会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穴位,如醒脑开窍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等穴;肢体偏瘫及改善局部供血,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乏力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

针灸的治疗要分期,包括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期。

(1)急性期: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以早期介入,具有醒脑开窍的效果。选穴大多是一些大的穴位,如极泉穴、内关穴,刺过后患者会感到手指麻木;还有委中穴、三焦穴,刺过后可引起患者肢体抽动或者麻木。

(2)恢复期:在恢复期可取肢体的一些穴位。上肢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是肩手综合征,即患者的患侧手突然浮肿疼痛,伴有肩关节疼痛,手功能受限,严重时可因疼痛并发上肢挛缩,或手掌不能打开,或肘部屈曲不能伸直,肩部不能打开等一系列症状。此时,可针灸上肢的手三里、曲池、外关、肩髃等,下肢的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穴、丘墟穴等。对一些处于软瘫期的患者,如肢体肌张力差时,用电针刺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此外,在中风恢复期,还可辨证选穴,如出现热证,可选曲池、外关、合谷;出现血瘀,可选手三里等。下肢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下肢过伸外旋,常选用的穴位有气冲、髀关、风市、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封、太冲等。对于肢体无力的情况,着重点在于增强肌肉力量,如无法屈曲大腿,需选用臀部穴位,如秩边、环跳等。

(3)后遗期:如后遗期患者肌张力很高(痉挛瘫痪),此时针刺激量不能太大,主要是做一些艾灸,以减少肌张力。

在针灸的同时,配以穴位按摩,可取得更好的效果。风府穴属于督脉经的一个穴位,位于头后枕骨部位,时常按摩此穴,有醒脑开窍的效果;风池穴属于胆经的穴位,轻轻揉按,同样可以起到醒脑开窍、祛风、疏通经络的效果。

结束语

针灸治疗疾病的历史比较悠久,通过辨证论治,对脑卒中康復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醒脑中风肢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肢体语言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