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2023-09-18 10:04汪祺
健康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收缩压硬化血压

汪祺

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每年都会有大量患者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如何有效诊断与治疗高血压,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因素、肥胖、食盐摄入过量、吸烟等有关。而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老化也是重要诱因。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原因是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动脉中层钙化,导致动脉僵硬,弹性随之降低,使得心脏射血阻力和周围血管阻力增大。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低心排出量、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升高。

肾功能减退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有效的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之肾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造成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调节机制障碍

受动脉粥样硬化、机体老化的影响,老年人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对体循环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减弱。

其他

胰岛素抵抗、肥胖、内皮功能损害等因素也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

临床症状

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及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及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及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但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时身体不同部位可有反复出血的情况,常见的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患者可有咯血,其未必与血压水平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

临床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亢进,年龄较大的患者呈金属音,可有第四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若患者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患者会有左心肥厚征象,发展到晚期,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

血压水平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标准为:年龄≥60岁,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若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老年高血压的主要临床特点

收缩压增高

收缩压是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危险性的主要预测因子。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收缩压会随着年龄增长所升高,舒张压则是在60岁以后会缓慢下降。临床相关研究指出,在脑卒中、左心室肥厚与心力衰竭等相关性方面,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强。当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占高血压的60%,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脉压增大

脉压作为反映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子。经临床证实,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线脉压与心血管性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生呈现正相关。

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随之下降,动脉壁的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导致当情绪、体位、季节发生变化时,血压会出现明显波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不仅可影响血压总体水平、治疗效果的评价,药物选择也更为复杂。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硬化等疾病,一旦血压急剧波动,容易诱发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属于非杓型,或>20%属于超杓型,会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相比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遵循治疗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与成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但实际过程治疗中,在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还要根据老年人的病理及生理特点、个体差异等方面,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在获得最大化的降压效果同时,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积极治疗

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标准,以收缩压<150 mmHg、舒张压65 ~90 mmHg为宜。

个体化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的初始治疗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可以是成年人服药剂量的一半,随后逐渐加量。对于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直到有效控制血压。

非药物治疗

(1)合理饮食:每天钠盐的摄入量不得超过5 g;适当减重,建议体重指数在24kg/m2以下;适当补充钾、钙盐;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脱脂牛奶,以及富含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限制饮酒:男性酒精量<25 g/d,相当于750 mL的啤酒或250 ml的葡萄酒,或者38°的75 g白酒(若為50°高度酒减少到50g);女性1天的酒精摄入量控制在15 g以下。

(3)运动锻炼:患者应结合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一周3~5次,每次0.5~1 h。

药物治疗

利尿剂

利尿剂能够减少血容量,并减轻周围组织、心脏负荷,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噻嗪类利尿剂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周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自动调节血流动力学,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改善舒张功能。

钙通道阻滞剂

该药物主要通过组织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降压疗效十分显著。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作为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特点相同,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延缓血管肥厚、动脉粥样硬化。

猜你喜欢
收缩压硬化血压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稳住血压过好冬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