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常识

2023-09-18 10:04王坤
健康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王坤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实质内出血,属于中老年群体常见病,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脑出血的患病信号以及治疗常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

脑出血的病因及症状

脑出血的病因

调查研究表明,有近80%左右的脑出血患者都存在高血压病史。一方面是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使得脑内细小动脉逐渐发生慢性病变,最终破裂;另一方面是颅内动脉具有中层肌细胞和外层结缔组织少、弹力层缺失的特点,长期高血压可以使脑细小的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可致血管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症状

脑出血一般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常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期。但也有少数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病,这时前期症状一般并不明显。

(1)呕吐:有50%左右的脑出血患者会发生呕吐,主要原因是脑出血引发颅内压升高、脑膜受到血液刺激。

(2)语言及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现象,运动障碍主要体现在偏瘫。

(3)眼部症状:当发生脑出血致使颅内压升高时,患者会出现瞳孔不等大的情况。对于发生脑疝的患者,大都伴有眼球活动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偏盲等。若出血位置在急性期皮层视中枢位置,那么就会出现凝视麻痹。

(4)头痛头晕: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就是头痛,位置在头部出血一侧。这时若存在颅内压升高的现象,那么头痛会逐渐扩散到整个头部。头晕时常伴随头痛发生,尤其是当脑干和小脑发生出血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6)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昏迷或嗜睡现象,严重程度主要由出血量以及脑出血位置等因素决定。若出血嚴重,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

脑出血的治疗

拨打“120”急救电话

若患者处于在脑出血发病初期,意识比较清醒,只是伴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现象时,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在等待“120”的过程中,若家中有血压计,需为患者测量血压。在患者卧床时,需为其解开衣领,打开窗户通风,帮助采取平躺姿势,让头部朝一面倾斜,防止因呕吐发生窒息。患者入院后,医生会进行头颅CT检查,通过影像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发病时的症状诊断是否为脑出血,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如CT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出血点,可按照脑梗死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若脑部存在出血现象,但出血量小于20 ml,且肢体功能比较好,症状轻微,也可以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具体如下:

(1)脑出血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确保情绪稳定。若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可服用镇定药物。在患者卧床休息时,要对其呼吸道中的吸入物和分泌物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呼吸畅通。若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或意识障碍,在24~28 h内禁食,将胃排空。同时,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体温、血糖、心律、呼吸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2)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左右,脑水肿会达到最高峰,且这种现象会持续3~5 d,然后逐渐消退。当出现脑水肿时,颅内压会升高,形成脑疝,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在治疗时,可选择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实现脱水降压。

(3)高血压是诱发脑出血重要因素,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时,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可遵医嘱选择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

(4)患者在发生呕吐以及禁食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时,一方面需要及时给患者补液,以保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另一方面,要保证患者器官功能正常运行所需的营养,每天应补充足够的钾、钠等微量元素以及糖类物质。

(5)使用抗生素和能够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防止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应急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初期,还需运用胃肠减压的方式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以减少胃肠麻痹所带来的腹胀感,避免呕吐引发的吸入性肺炎。

手术治疗

血肿长时间压迫,会导致脑细胞功能受到损害,严重时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只有在早期进行脑出血手术,才能提高治愈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脑出血是一项急诊,但仍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前,医生应当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误吸,同时应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有效降血压,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再出血的现象。术前常规检查是需要做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证,以便于后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指标。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三种: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和脑室穿刺引流血肿。虽然开颅手术能够对患者脑内的出血点进行精准止血,但会产生较大的创伤,非必要情况下一般不建议采用。

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手术指征:(1)小脑中的出血量大于10 mL或者是出血直径大于3 cm,同时还有明显的脑积水。(2)基底节区出血量超过30 mL,后脑的出血量超过15 mL。(3)脑室呈现出铸型改变或重症脑室出血。此外,患者的一般情况需要考虑,如是否存在心肺功能下降。高龄患者手术后一般恢复较差,效果一般,选择手术需要慎重。

术后,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血压管理,以防再出血;服用脱水药物,防止颅内压过高;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术后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早期的功能锻炼。

脑出血的预防

脑出血有着比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预防非常重要。患有“三高”的人群一定要做好定期的检查,每天监测血压、血糖。慢性疾病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可以随意停药,避免加重病情。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天气过热或过冷影响血管收缩。确保情绪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外界刺激。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但运动不要过度,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升高。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尽量选择清淡、低脂、低盐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果蔬,按时作息,不熬夜,戒烟限酒。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