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地区呼吸科就诊患儿常见病原体分布特征

2023-09-21 04:24魏军龙赵鸿薇郭艳琴虎勇蔺金军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龄期病原体阳性率

魏军龙 赵鸿薇 郭艳琴 虎勇 蔺金军

作者单位:745700 甘肃庆阳,环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发热等[1-4]。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早控制,可引发多种相关疾病,增加患儿痛苦[5-6]。然而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在不同患儿中常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患儿无法正确描述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7-8]。简单的对症治疗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清除病原体,进而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确定病因、对因治疗才是治疗疾病的首选[8-9]。有研究表明,呼吸道病原体与儿童常见病存在较强关联[1,10-12]。儿童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A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AIV)、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BIV)、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腺病毒(adenovirus,AD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和柯萨奇B 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9 种[12-14]。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大多无法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感染者血清中会出现特异性抗体[15]。AIV、BIV、ADV、MP 等IgM 抗体可在感染早期(1 周内)出现,因此IgM 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指标[16]。本研究选择2 645 例呼吸科就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9 项呼吸道病原体IgM,分析各病原体在不同性别、年龄患儿以及不同季节、临床诊断和感染类型中的分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0月1日—2021 年9 月3 日本院呼吸科2 645 例就诊患儿的资料,其中男性1 569 例,女性1 076 例;年龄0~13 岁,平均(2.28±2.18)岁。根据年龄分为新生儿期(0~28 d)、婴儿期(>28 d~1 岁)、幼儿期(>1~3 岁)、学龄前期(>3~6 岁)和学龄期(>6~13 岁)。季节分组以3~5 月份为春季、6~8 月份为夏季、9~11 月份为秋季、12~2 月份为冬季。临床诊断分类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热和其他症状。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批准(审批号:20220510),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

表1 2 645 例疑似病原体感染患儿的基本特征

1.2仪器与试剂 VI-200 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购自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抗体检测试剂盒(AIVIgM、BIV-IgM、HPIV-IgM、ADV-IgM、MP-IgM、CPIgM、RSV-IgM、ECHO-IgM 和CVB-IgM)均购自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血清样本采集 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 置于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以3 000g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于-20 ℃保存备用。

1.4检测方法 参考厂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样品和试剂准备、定标、质控、测试和结果计算。血清样本稀释比例为1∶10,由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根据检测信号和质控标准曲线自动同步计算抗体浓度,检测结果≥20 kU/L 判断为阳性。

1.5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多水平分布趋势比较采用Z检验(Bonferroni校正)。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raphpad Prism 9 软件绘图。

2 结果

2.1IgM 检测抗体阳性率比较 2 645 例患儿中检出1 261 份9 项病原体IgM 抗体阳性样本,总阳性率为5.30%;共检测出880 例感染者,总检出率为33.27%。MP 的IgM 阳性样本占比最高,其次为ADV,CP 和ECHO 占比最低。见表2。不同病原体IgM 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IV 与BIV、HPIV、RSV、CVB,BIV 与HPIV、RSV 和CVB,HPIV 与CP、RSV、ECHO 和CVB,CP 与RSV和ECHO,RSV 与ECHO 和CVB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IV、BIV、RSV 和CVB,以及HPIV、CP 和ECHO 的IgM 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 645 例患儿9 项病原体IgM 检测结果

2.2IgM 检测阳性标本的性别分布特征 1 261 份IgM 阳性标本中,男性757 份,占60.03%,9 项病原体IgM 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患儿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880 例确诊患儿中男性522 例,占59.32%,是否感染在不同性别患儿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9 项病原体IgM 检测阳性标本的性别分布特征

2.3IgM检测阳性率的年龄分布特征 1 261份IgM阳性标本中,婴儿期占比最高,为33.86%,其次为幼儿期,为31.64%,新生儿期和学龄期均占比较低。880 例确诊患儿中,婴儿期占比最高,为33.07%,其次为幼儿期,为31.02%,新生儿期和学龄期均占比较低。见表4。

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AIV 阳性率较低,在学龄前期达峰值,至学龄期降低(P<0.05);BIV 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最高(P<0.05);HPIV 随年龄变化趋势为“W”型,两个低谷为婴儿期和学龄前期,学龄期最高(P<0.05);ADV表现为先升后降,婴儿期和幼儿期最高,学龄期为最低(P<0.05);MP 随年龄增长先降后升,幼儿期为低谷,学龄期最高(P<0.05)。不同年龄组的CP、RSV、ECHO、CVB 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年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9 项病原体IgM 阳性率的年龄分布特征

2.4IgM 检测阳性率的季节分布特征 不同季节IgM 检测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夏季与秋季、冬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 项病原体IgM 检测阳性标本的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春季感染占比最高的为MP(63.30%),其次为BIV(16.49%);夏季感染占比最高的为MP(58.47%);秋季感染占比最高的是MP(36.31%),其次为ADV(22.76%);冬季感染占比最高的是MP(36.69%)和ADV(36.35%)。见表5。

表5 9 项病原体IgM 检测阳性标本的季节分布特征

AIV 的IgM 检测阳性率呈先降后升趋势,夏、秋、冬季逐渐增高,秋季和春季持平;BIV 为下降趋势,春、夏季持平,秋、冬季递减;HPIV 呈先升后降趋势,夏秋季持平于高位,春季次之,冬季最低;ADV 呈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季逐步递增;MP相对均衡,但夏季偏高,其次为冬、春季,在秋季稍低;CP 呈先升后降趋势,秋季到达峰值,冬季高于夏季;RSV 在春、夏季持平,秋季到达峰值,冬季稍低;ECHO 在秋、冬季持平,春、夏、秋、冬季呈轻微递增;CVB 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春季最低,夏季为峰值,秋季下降后冬季又到达一峰值。见图2。

图2 9 项病原体IgM 阳性率的季节分布特征

2.5IgM 检测阳性率的临床诊断分布差异 880 例确诊患儿中,19.66%为上呼吸道感染,56.93%为下呼吸道感染,10.45%为发热症状,12.95%为其他疾病。9 项病原体IgM 检测阳性率的临床诊断分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HPIV-IgM 阳性占比与其他症状比较以及上/下呼吸道感染的CP-IgM 阳性占比与发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9 项病原体检测IgM 阳性临床诊断分布特征

AIV-IgM 在发热患儿中阳性率最低,其他症状患儿最高;BIV-IgM 在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患儿中阳性率最高,其他症状患儿最低;HPIV-IgM 在其他症状患儿中阳性率最高,其余3 组基本持平;ADV-IgM 在发热和其他症状患儿中阳性率较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最高;MP-IgM 在其他症状患儿中阳性率较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最高;CP-IgM 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率最低,发热患儿最高;RSV-IgM 在发热患儿中阳性率最低,其余3 组基本持平;ECHO-IgM 在各组患儿中阳性率基本持平;CVB-IgM 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率偏低,其他症状患儿偏高。见图3。

图3 9 项病原体IgM 阳性率的临床诊断分布特征

2.6单一与合并感染类型分布 2 645 例患儿中880 例为单一或合并其他病原体IgM 阳性,感染率为33.27%;其中586 例为单一感染(阳性率为22.16%),294 例为合并感染(阳性率11.12%)。见表7。675 项检测(2.84%)存在合并感染,其中两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占76.53%。9 项病原体检测阳性样本的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IgM、MP-IgM、和CVB-IgM 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V-IgM、BIV-IgM、HPIV-IgM、CP-IgM、ECHO-IgM 和RSV-IgM 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儿单一/合并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合并感染率在学龄期偏低(4.76%)。不同季节单一/合并感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合并感染率最高(42.82%),秋季(36.14%)、夏季(22.58%)次之,春季(13.58%)最低。单一/合并感染在不同临床诊断患儿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9 项病原体IgM 检测阳性标本感染类型分布特征

3 讨论

在9 项病原体IgM 检测中,MP-IgM 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ADV-IgM;阳性占比中,MP 达到42.59%,ADV 为24.58%,与国内的9 项病原体IgM 检测研究中MP 和ADV 是导致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结论类似[17-20]。有研究表明,BIV、RSV 的阳性占比也较高,但本研究中AIV、BIV、RSV、CVB、HPIV、CP 和ECHO 的阳性占比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发病率较低病原体分布的变化值得深入研究,病原谱的细微变化是否继续,或出现新的主要流行病原体,或因地区差异导致,需要进一步的长期、多中心研究去证实,加强监测有其必要性。

目前有研究证实,有22%~64%的患儿存在合并感染[16,19-20],本研究显示合并感染者比例为11.12%,但分析合并感染项目比例高达53.53%。近年来疫情防护下卫生习惯的改善可能造成合并感染概率降低,但合并感染项比例差异不大[11,14,16,20]。本研究中冬季合并感染率最高,春季最低,与多数研究一致[19-21]。不同性别合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先前多数报道一致[2,19-21]。9 项病原体检测总阳性率在各年龄组患儿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项病原体在年龄分布上表现不同。不同季节中9 项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也较大,同样各项病原体在季节分布上表现各异。9 项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在临床诊断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呼吸道感染以外的疾病上。以上结论与多数研究结论一致[13,16,19-21]。9 项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可以及早确定患儿病因,病原体谱特征的监测对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学龄期病原体阳性率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