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展路径探析

2023-09-25 03:23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严雪婧王中航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3年8期
关键词:委员会标准化标准

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刘 洋 杨 晓 严雪婧 王中航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 引领性作用。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作用, 是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1979 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初步提出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形式, 之后成立的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为第一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8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颁布实施后, 明确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法定地位。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 因创新发展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活, 因经济全球化而兴, 因高质量发展而强。

近年来, 我国标准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标准法治化、 制度化建设加速推进, 标准化顶层设计不断发力。 修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台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有序推进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工作, 目前已形成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 为根本, 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试行)》 等为主干, 以年度报告制度等专项文件为补充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制度体系。 自2015 年来, 完成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系统、 一平台” 建设, 有效保障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可获取、 过程可追溯, 目前已实现委员征集、 换届、 调整、 日常工作全流程线上办理, 标准化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稳步推进、 总量动态平衡、 结构持续优化, 为我国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2022 年底, 我国已成立546 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56 个分技术委员会(SAC/TC/SC) 以及17 个标准化工作组(SAC/SWG),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从工业为主扩展到覆盖农业、 工业、 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涵盖农业农村、 食品消费品、 交通能源与资源环境、 装备与材料、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 服务业、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日趋完善, 全域标准化工作局面加速形成。

56697 人次来自生产、 科研、 检测等方面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企业委员是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成的主力军, 当前企业委员占比已达59.2%, 外商投资企业对提高我国标准技术水平、 提升与国际国外标准一致性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60%以上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参加, 他们不同程度参与了我国标准的预研、 立项、 起草、 审查、 修订等具体工作。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吸收了众多高端人才, 159 位两院院士担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们致力于标准化学术研究、 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工作, 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标准化事业的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稳步扩大规则、 规制、 管理、 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提出标准化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 明确了七个方面的任务, 部署了七大工程、 五大行动以及数十项制度创新举措, 对新时期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迫切需要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方位提升组织效能。 对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 落实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新任务, 当前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转变需求。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使命感、 紧迫感,加快提升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与各方面紧密合作, 共同推动标准化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优化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体布局

从我国产业结构看,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比过半, 但当前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体结构中, 依然是工业领域占据主导, 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农业、 服务业、 社会事业领域分别约占9%、 18%、 2%, 现有结构难以适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全域推进标准化的任务。 随着产业变革和科技快速发展,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需要统筹规划布局、 做好系统谋划, 全盘考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组织体系, 根据需求加快农业、 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 保障各行业各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衡发展。 同时, 根据国际对应关系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变化和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的新形势, 对相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动态调整, 不断优化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职责边界。

(2) 加强标准体系协同推进

2015 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明确了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 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政府供给标准的单一结构, 增加了团体标准这一类市场标准供给, 新标准化法更是赋予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也提出了团体标准培优行动和政策导向。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标准化的 “国家队”, 吸收了众多企业、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行业协会、 检测认证机构、 政府机构相关方代表, 经过多年发展, 具有成熟的标准制定经验和更专业的标准化团队, 要准确把握各层级标准特点和定位, 串联起国家、 行业、 地方、 团体等各层级标准化工作, 打通不同层级标准的“隔断”,形成全方位相互支撑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及时完善, 依体系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

(3) 提升标准质量水平

当前, 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已超3.8 万项, 受委托制定的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已达1500 余项, 占我国国家标准总数的90%; 另外, 我国近70%的行业标准也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数量超过5.3 万项。 除此之外, 尚有6300 余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400 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1.2万余项行业标准正在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研制。 研究制定标准是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责主业、 立身之本, 一方面要对标创新引领, 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提出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 发展目标, 积极吸收科技项目、 产业研发、 业态演进的最新成果,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速度, 做高水平的原创标准, 引领和规范新技术、 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另一方面要对标优质高效, 紧抓质量和效率两个关键点, 强化标准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周期管理, 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

(4) 推进标准宣贯培训与贯彻实施

近年来,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专业性强、 组成多样、 与行业领域结合紧密的优势, 强化标准化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及时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和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由此可见,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从单一“制定标准” 向全面推进“标准化” 转变, 不仅是标准的“生产车间”, 还是标准化在本行业本领域发挥作用的综合性平台。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首先要让标准“会说话”, 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渠道、 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 综合运用小视频、网络平台、 一图读懂等新媒体传播形式, 及时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 用好“标准云课” 平台,开展标准解读, 积极营造全社会学标准、 懂标准、 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让标准 “活起来”,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只有让标准实施好, 才能发挥其作用, 要在标准发布后, 主动出去讲标准, 推动行业用标准。 同时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标准实施情况, 及时总结标准推广实施的好经验、 好做法, 并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 及时开展标准复审, 动态优化完善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适用性, 充分发挥标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 引领性作用。

(5) 强化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 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标准化人才做出重要工作部署和要求, 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才能更好落实新阶段标准化工作任务, 推进新时期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 吸收创新能力强的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企业、 中小微企业代表以及科技领军人才、 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参与工作, 形成多方参与、 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技术精、 规则通、 外语好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充分运用 “委员课堂” 平台开展标准化政策法规、 基本原理、 工作流程等基本能力培训, 提升委员和专家标准化工作能力。 多举并措, 逐步形成人才层次梯队,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推动全员精准发力参与标准化工作, 为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 标准化事业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结合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的有关要求, 争做标准化事业先锋兵, 找准自身定位, 转变工作思路, 突破思维定式, 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提升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实现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 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委员会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