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青少年抑郁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3-09-26 09:08陈子霞冯自攀李树龙冉昌华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养育温暖青少年

陈子霞,胡 巧,冯自攀,李树龙,冉昌华,钟 欣

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12

抑郁症状是以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和情绪低落等为主要特征,但不完全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状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功能,也是抑郁症的征兆或初期症状[1],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期急剧上升[2]。国外一项根据NIMH 对9~17 岁人群的调查,4.9%的人群患有严重抑郁症,8.0%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研究发现,西方社会中青少年在年轻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为3.2%~8.5%[3]。家庭环境已被确定为导致青少年受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2]。一项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状与家庭功能关系的报告称,青少年抑郁症状与家庭功能有关,家庭功能障碍与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呈正相关,抑郁症青少年还与养育子女方式有关[4]。家庭里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即他们的养育方式,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养育方式的质量与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明显相关[5],父母养育方式能确定抑郁症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主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传递[2]。目前研究认为抑郁症发病可能与情感温暖、理解及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养育方式有关[6-8]。通过进一步探讨首诊青少年抑郁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抑郁症状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1 月东莞康华医院精神科门诊300 例首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精神科主治医师及以上的专科执业医师首诊。(2)能独立完成问卷评分。(3)年龄≥11岁且≤18岁。排除标准:(1)排除器质性、神经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2)排除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过敏者。(3)智力低下者。(4)双亲任意一方丧失者。本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取,主要收集首诊青少年的性别、年龄人口学资料。300例青少年平均年龄(14.45±1.54)岁,其中男性117人(39%),女性183人(61%)。

1.2 调查工具

(1)采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患者抑郁症状,还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轻重,条目后的数字1、2、3、4依次代表“无、有时、经常、持续”,共20个条目,将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等于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在小于53分属正常群体,归为非抑郁组;53分以上定义有抑郁症状,归为抑郁组,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中度抑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重。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自评的方式,量表由青少年独立完成。信息的输入统一由护士输入我院心理测量软件系统。

(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9]是1980 年由瑞典Umea 大学精神医学系Perris 等编制,中文版由岳东梅等人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父亲养育方式58个条目6个因子和母亲养育方式57个条目5 个因子两大类,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为两者相同因子,前者还含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后者还含过干涉、过保护;每个条目答案中的1、2、3、4 代表“从不、偶尔、经常和总是”,根据1~4 级评分,将各因子条目的分数相加,对父母的因子分别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使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连续性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ANOVA 方差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少年人口学资料与父母养育方式情况

首诊青少年中有85.3%存在抑郁症状,女性青少年抑郁症状占比高,除父母亲偏爱被试方面的其余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偏爱被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青少年人口学资料与父母养育方式情况

2.2 青少年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表1 结果中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抑郁(赋值:否=0,是=1)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赋值:实测值)是青少年抑郁的保护因素,父亲过度保护(赋值:实测值)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赋值:实测值)是青少年抑郁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青少年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可严重损害其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青少年抑郁症状是抑郁症的前兆,了解和预测这种疾病发展的可能途径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于防治青少年抑郁症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比男性高,原因可能为男性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好和面对挫折能够更积极一些,男性更为理性,而女性更为感性,更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7]。面临不同性别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要根据男性或女性青少年的具体情形,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呼吁父母亲在养育方式上,更多地关注女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与许多家庭因素有关,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心理环境,这个环境的特点和在其中发生的相互影响,决定了孩子是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成长,还是在紧张和威胁的环境中成长[2]。作为家庭因素的父母养育方式被强调为青少年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系列研究确定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联,父母和青少年如何互动被认为一个可能导致抑郁风险的关键环境,养育方式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显示,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所接受的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明显更高的过度保护[4],抑郁症状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较高水平的抑郁症状与较高水平的父母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相关[6]。父母的过度保护可能会阻止儿童和青少年对自主性和能力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影响他们的整体社会发展和福祉,导致更严重的抑郁症状[5];过度的保护也会导致青少年没有形成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一个生活态度,遇到挫折时没有勇气面对,遇到困难时难以自己解决,总是想着别人来帮助自己[10]。有研究显示,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和父亲过度保护行为,助长了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行为,限制了青少年适应社会的机会和能力的提高,还增加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父亲过度保护对抑郁症状存在直接影响和预测作用,通过青少年的神经质人格特征来影响抑郁症状的则是母亲过干涉过保护[1]。故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养育过程中父母应重视青少年的养育方式。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存在明显的影响,既往研究显示,抑郁症状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呈负相关[6]。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7],父母的温暖度低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1],父母的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感到他们的经历是正确的,并且他们的父母可以容忍听到他们的困难经历,在这种认可的环境中,青少年还可以练习容忍自己的情绪,练习诚实说话而不是退缩[12]。在一项对多动症患儿治疗的研究中,父母表现出更多温暖,孩子在治疗后抑郁症状减少[13]。父母漠不关心的孩子,其抑郁和焦虑的水平最高,冷漠养育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冷漠养育家庭中的孩子极度缺乏与父母的互动[5]。既往研究也有不一致的观点,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并不能用父母的温暖来解释,而是与父母共度更多的时间可以预测[8]。青少年对父亲的的行为可能不同于对母亲的行为,与非抑郁家庭相比,抑郁家庭父亲的情绪与青少年的行为存在联系[2]。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在父母亲中又是联系紧密的,父亲如果表现出的情感温暖更多,母亲情感上的支持也会更多[14],父亲表现出情感温暖积极肯定的养育方式会促使母亲产生积极肯定的养育方式。抑郁情绪与自杀风险密切相关,良好的父亲情感温暖可能是防止女性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对父亲的情感温暖感到空虚的女性青少年患自杀意念的风险要高得多,缓解抑郁症状,可以降低自杀风险,良好的父亲情感温暖可能是防止女性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15]。所以,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能对青少年期孩子更为重要,鼓励父亲提高自身素质,多参与到孩子积极的交流互动中来,用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孩子,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让孩子体验到足够的情感温暖、理解,预防和减少孩子的抑郁情绪,促进孩子的情感支持以及良好的心理发展。

综上所述,精神科门诊首诊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尤以女性青少年严重,父母应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优化并尽可能改变他们的养育方式,避免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增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无法证实青少年抑郁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任何因果关系,研究对象仅为门诊青少年就诊者,纳入的非抑郁组样本量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设计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因素。

猜你喜欢
养育温暖青少年
温暖冬夜
青少年发明家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温温暖暖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爱·温暖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