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探究

2023-10-04 22:43李雪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卫生保健学前儿童课程教学

李雪

【摘要】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明晰的操作视点,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独特视角出发,对教学展开多维探索。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革新教学理念,开放思想,强化教育教学手段,校准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兴趣,瞄准学科属性展开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关键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革新传统教学形式势在必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保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教学关注点放在理论知識的讲解、分析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必须站在培养学生多重能力的基础上,借助技能训练,实现知识迁移,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幼师。

一、以目标导向厘清教学路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目标会直接影响教学操作过程,也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有了学习目标,一些结构松散的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让课堂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凸显出来。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自然是零散的,毫无条理性、逻辑性可言,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从学习目标角度出发,对课堂展开设计,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呈现出体系化特点。如果没有目标的支撑,教学过程就失去了灵魂。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需要从宏观的目标导向出发,为课堂教学设计规划出一条清晰明了的操作路线。教学目标设置不是随意的,它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其中最主要的参考对象就是教材。教材内容、主题、重难点等,教师必须对其展开充分考量。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三维性”,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不同维度出发,进行综合设计,兼顾多重因素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学习“学前儿童膳食的配制及饮食卫生”,教学活动伊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猜测。“看到本节课所学内容,请你猜一猜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教学活动没有按照传统操作步骤,直接导入,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展开猜测。新颖独特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格外兴奋,他们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学生对目标的把握不是那么地精准,在引导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让学生的表述更加简洁、明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了学习目标的助力,学生学习探知热情极高,学习活动呈现出多样性。

目标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引,还能让课堂变得严谨、条理,更具操作性。设置目标时,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目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目标的设置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为了让目标设置更全面、深刻,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学生在参与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视角着手,对学习内容展开感知。同时学生灵活的思维、独特的认知也会助力教学目标制定,实现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研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能,优化幼师培养模式,确保全国幼儿园教学管理迈向崭新台阶。

二、以理论阐述夯实学习基础

无论何种学科,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它一定兼有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这样的操作是不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犹如一个事物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理论是支点,能够更好地撬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又能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课程学习往往都需要从理论知识阐述着手。理论知识本身缺乏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传统讲解、分析的形式,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难以保证。阐述理论知识时,教师要从形式上进行革新,让学生乐于倾听、主动聆听。

讲解法是阐述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教师要从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对理论知识讲解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学习“学前儿童常见非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预防”,这节课的内容涉及诸多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对非传染病的内涵及其涉及的内容有清晰感知,还要准确把握寄生虫病特点。为了夯实教学,教师先对文本内容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阅读文本内容,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迅速行动起来。搜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定然会关注相关概念和定义,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理论知识的阐述相对乏味,为了获得更好的导学效果,教师不妨借助具体可感的案例,对相关病症展开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理论知识的阐述必不可少。如何将理论知识引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触发他们的多重情感和体验,还需要教师做出一番探索,借助生动形象的案例触动学生情感。

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兴趣爱好,将案例故事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有了案例的辅助,学生再学习理论知识自然更加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实践操作服务。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具体知识点。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展示检测题,让学生从心理上、思想上产生紧迫感,为知识迁移、内化奠定基础。理论是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实践操作的基石。没有理论的辅助,实践操作就是一句空话。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内容涉及诸多专业名词,学生必须牢牢掌握才能做到学有所用。

三、以核心问题串联知识体系

问题导思是教学最常用手段,也是师生互动的基本体现形式。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强调模块化编排,这就为问题导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趣味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避免问题概念化、程式化。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在具体设计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提问方法。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收获自然不同。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要用独特视角观察,提出针对性具体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感受和探研。学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特点,并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特征有全面了解和把握。中职阶段学生对幼儿身体生长特点的认知是模糊的。为了将知识以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生长、发育、成熟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展示问题。“幼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征和保健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学生要想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在知识的分解、剖析中解决问题。问题就是要触发学生思维和情感,教师在深度挖掘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思考问题,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问题的价值在无形中得到彰显。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问题为导向触动学生心灵,激活他们的探索欲求,学生自觉启动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索。从学习效果看,问题导思的价值得到显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这样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启动学生认知引擎的工具,助力学生能力提升。就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而言,教师要从最新的教学视角出发,借助悬念设置、创设情境等方式层层推进教学,体现问题设置的独特性、层级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快速进入知识核心,提升教学效果。知识系统化的构建不是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多个问题相互推进。教师要以核心问题为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并融入相关问题,使之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问题链条。独特的问题切入角度更容易吸引学生关注,学生感到新颖独特,自然产生探索欲求,教学活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也会更加顺畅。

四、以互动展示深化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涉及众多环节,互动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化的呈现,是学生思维由浅入深,持续发力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交流,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将互动展示交流放在重要位置,从互动方式、互动时机、互动效果等多个指标着手,对学生展开引导,以便更好地调控课堂。中职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思想认知具有个性化特征。

互动是抓取知识精髓的重要方式,但互动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展示中体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常常被忽视。学习本课,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评估方法。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可以划分为0-1岁、1-3岁、3-6岁这三个阶段。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小组学生选择一个阶段进行分析。分组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教学实效性。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分好组后,直接将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规划,组织分工。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讨结束后,学生推荐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穿插其中。有了评价作为辅助,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更加凸显出来。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借助合作的方式缩小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达成学习目标,生成共性特质。

为了彰显个体独特性,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学习认知,教師不妨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给学生提供个性释放激活。在分析、讲解和认知交互中,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对知识的感知进入崭新阶段。互动展示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将交流探讨的结果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多种评价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学习思维品质大大提升。

五、以实践操作助力素养提升

探研学科知识,构建系统化认知体系,锤炼多重能力,关注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追求。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不同纬度出发,展开切入。尤其要关注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现实情况,探究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设计路径。升级优化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将教学重点落在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生成上,秉承生本原则,从学生的感知点、兴趣点、学力基础等方面出发,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

阅读中提取信息,把握知识重难点,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是学习探寻知识最基础的途径。但学习不是仅仅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的,还需要在运用中内化。学习“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传染病的内涵及其特性,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等知识有了清晰的把握。仅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传染病的救治是重要的,但重在预防,因此,如何设计防治预案,学生必须掌握。为此,教师设计了几道练习题,供学生选择。“某幼儿园教师发现一名幼儿脸上起水痘,在其他幼儿身上尚未发现,假如你作为老师,你会如何防止水痘的大面积传播?”“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园长让你制定一份传染病预防手册,分发给幼儿,增强他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你会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制定?”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式的探索更能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认知逐渐鲜活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思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先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构建,进而提升难度系数,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进入自主思考、吸收内化知识的环节,最后形成思想雏形,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中,建立完善认知体系,形成一个人必备的能力素养。

实践活动设置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学生,而学生以后将要面对的群体是幼儿。教学群体的差异性要求教师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找寻训练活动突破点。实践操作形式会对学生认知内化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抓住中职学生兴趣点,将训练活动与现实生活对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完成知识迁移,更能深入地把握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和意义,促使学生为了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关注儿童发展,探索学科知识,锤炼多重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展开切入,切准幼儿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背景探究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设计路径。革新后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秉承生本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了实践的助力,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参考文献】

[1]曾育联.新形势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

[2]林萍英.解锁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新方法[J].亚太教育,2022(20).

[3]林萍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02).

猜你喜欢
卫生保健学前儿童课程教学
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绘本的交互设计研究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利川市培训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员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