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9度新地标

2023-10-08 04:28供图庄河市交通运输局
中国公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庄河市满族公路

■文/供图|庄河市交通运输局

是否有一座城,让人怦然心动;是否有一条路,让人邂逅美好?答案是肯定的。地处北纬39度的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崔桂线,就是这样的一条人气路。行驶在这条路上,司乘的感观可以和诗意山水撞个满怀,味蕾可以被特产美食肆意打开。不止于此,这条路上还充盈着浓浓的满族风情、醇厚民风和历史遗蕴……

庄河,地处辽东半岛、黄海北岸,位于沈阳、营口、丹东、大连1至3小时生活圈内,不仅是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投资竞争力“双百强”城市,还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崔桂线位于庄河市碧流河水库上游河畔,东起庄河市步云山乡崔店屯,西止于桂云花乡与国道庄西线蛤蜊河大桥相连处,是庄河市北部连接步云山乡与桂云花乡的重要通道。

崔桂线全长23.36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始建于1958年,于2019年通过“五聚焦”完成提质改造。如今的崔桂线,沿途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人气新地标,也是当地一张崭新的亮丽名片。2023年6月,崔桂线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评选中,从全国70余条参选路线中脱颖而出,获评2022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是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公路。

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特色产业五味子

聚焦创新管理 对标对表抓谋划推进

围绕打造精品“美丽农村路”的工作目标,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推行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无缝衔接。

在崔桂线建设过程中,庄河市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并对崔桂线建设过程中的两座桥梁进行穿越水源地风险防范设计,全力打造“生态环保路”。

为进一步加强通行安全保护,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对崔桂线沿线山体易落石路段采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网措施,全线共设置18个防护段,防护总长度近1500米、防护总面积约30723平方米;同时定期对崔桂线沿线桥涵进行检查和专业检测,确保其使用安全,在高路堤及急弯处设置1.4万延米波形钢护栏,设立115套标志标牌,全力打造“通行安全路”。

在工程建设收尾阶段,养护部门提前介入,不断优化公路沿线景观、驿站等基础设施,通过栽花补绿、草养路肩等方式,让崔桂线沿途风景靓起来。同时,庄河市在崔桂线沿线采用路宅分离的方式,减少行车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全力打造“便民服务路”。

聚焦旅行体验 用心用情抓优质服务

立足把崔桂线建设成为游客来庄“慢旅游”优选地的思路,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在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在崔桂线沿线建设了集停车、娱乐休闲、绿化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区4处,为过往旅客及当地居民提供停车、休憩、观景等服务。与此同时,服务区也成为当地居民开展党建活动及文化娱乐活动的有效阵地,有效凸显了公路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提升了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交旅融合 有声有色抓全域旅游

崔桂线沿线分布有银月湾民俗观光园、步云山温泉、春平侯剑出土纪念地、大连抽水蓄能电站、满族少数民族村寨等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在崔桂线建设过程中,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长远规划,注重交旅融合发展,使得公路与沿途景观完美结合。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历史对话,打卡国家一级文物春平侯剑的出土地及清代古钟和多处烽火台遗址;可以踏寻红色足迹,聆听抗战烈士的革命故事;可以品尝满族美食、了解满族民俗文化,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同时,崔桂线又是一条穿山越水的路,设置有14座桥梁、54道涵洞。沿着崔桂线慢游,蛤蜊河、碧流河水波荡漾、一路相伴,步云山、桂花谷、桂云花山苍翠巍峨,游客不时会产生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感觉。在这里,春日登山,可感受天然氧吧的惬意;夏日亲水,可体验激情漂流的魅力;秋日采摘,可品尝黄金纬度的果香四溢;冬日康养,可尽享身心舒畅的温泉养生之旅。

崔桂线便民休息区

崔桂线的建成,使公路与旅游景点有效衔接,串联起乡村之美,形成了连珠成线的生态旅游模式,大大提高了庄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

聚焦乡村振兴 出新出彩抓公路品位

近年来,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排水工程。

在崔桂线升级改造过程中,庄河市交通运输局注重向大自然“借景”,在绿化布局时尽可能实现景观通透;同时,注重“造”景,在路边栽种密枝紫叶李、金叶复叶槭、组团大叶黄杨、连翘球等树品,大大增加了崔桂线沿线的景观观赏性。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卫生治理,打造“畅安舒美”农村公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

崔桂线的一端是桂云花满族乡,满族人口占比36%,为凸显崔桂线的独特魅力,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以路为媒、以美为介,在公路沿途打造极富地域特色的满族风情墙绘走廊13处,将文明新风、民族风情和乡村美景通过墙绘的方式展现给途经的旅人,将崔桂线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乡风文明路”“特色风情路”“美丽乡村路”。

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党建引领特色村寨美丽乡村观光区

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特色农业产业区

崔桂线文明乡风墙绘画

岭东村满族文化广场

崔桂线春平侯剑出土纪念碑

聚焦产业发展 共建共享抓村民增收

崔桂线沿线农副产业蓬勃发展,主要盛产蓝莓、软枣猕猴桃、大樱桃、步云山苹果及五味子等庄河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为切实做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不断优化崔桂线沿线营商环境,通过采用机械化与人工有机结合的养护新举措,打造“畅美舒安”绿色公路;通过采取多部门“无缝隙、无盲区、无死角”联合执法,强化公路路政管理精准规范;通过实行数字交通平台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崔桂线智慧交通建设和美丽农村路建设水平。

如今,崔桂线沿线全部乡镇已开始大规模种植各类特色农产品,并形成区域品牌,销量不断攀升。其中,五味子采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已形成“育苗、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年产量达120万公斤;软枣猕猴桃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已有多家深加工企业入驻;桂云花满族乡的蓝莓受山区小气候影响,口感极佳,现已形成“技术种植、鲜果采收、精装销售”的产业闭环,年产量达300万公斤。

如今的崔桂线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山水路、人文路、风情路、振兴路。下一步,庄河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持续推动崔桂线的“美丽农村路”建设,将“美丽农村路”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美丽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密切结合,打造与本地区农业产业特色相融合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全力助推地方经济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庄河市满族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完善农机监理工作?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