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模块游考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13 08:34吴成竹刘珊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细目学科模块

吴成竹 刘珊珊

(1.合肥市南门小学 2.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纸笔测试常常无法真正有效地体现评价功能,为此,众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小学低年级学习评价开展了新的探索。同时,“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掀起了小学教学与评价改革的浪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对于小学低年级更是提出了“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一硬性要求。因此,更加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模块游考,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小学教育者的青睐,成为小学低年级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一、“模块游考”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游考”亦称为“乐考”“游园闯关”“非纸笔测试”等,是相对于纸质测试的一种学业评价方式的创新和探索,在国内多个学校都有探索和实践。但根据学校的实践,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1.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忽略了内在要求。“模块游考”的组织更注重形式上的活泼、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因此组织者容易过度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评价的内在要求,对各学科的考查内容和目标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统一的规划;活动设计随意性较大,致使“模块游考”的测评效度和信度得不到保障。

2.考核程序不规范,缺乏统一架构。多数“模块游考”活动是在期中或期末时段组织的,以“游园”的方式来开展学习评价,本质上是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是对原有纸质评价的改革、重构和创新。但课堂教学仍囿于原有的教学逻辑框架内,致使教学与评价严重脱节,无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怎样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匹配“模块游考”,同时也能通过“模块游考”的结果来指导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考核资源匮乏,缺少优质资源包。因政策急需落地,模块游考在许多学校快速铺开,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因前期经验的缺失,规范、高效的资源包仍未形成,简单地将以往的纸质测评内容分解后搬到“游园”现场,考查不能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匹配,因此开发优质资源包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模块游考”组织策略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以及学校三年多对“模块游考”的探索经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模块游考”。

(一)顶层设计,构建模块游考的系统框架

“模块游考”是小学低年级评价的一种方式,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初,应该从全局出发,系统规划,构建科学的框架。具体从以下五个维度予以设计。

1.确立游考双向细目

“模块游考”旨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依据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划分模块,通过整体研读对应模块的教材与课程标准,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分析教学内容,对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以及培养目标进行细致的划分,确定重难点和对应的评价目标,编制出“模块游考双向细目表”(简称“双向细目表”)。此细目表包含两大板块,一块对应教学目标,另一块对应评价目标。教学目标细目表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建议;评价目标细目表包含知识、技能、核心素养、情感、适应性。为教师的教提供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提供评价目标,充足准备保证了“模块游考”的科学性。

2.设计游考任务

“模块游考”开展是否有效的重点在于模块设计,而模块设计的优劣,关键在于测评任务的设计。在全面分析“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根据评价目标,以团体协作、独立完成两种方式设计测评任务。

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厘米和米”这一单元,根据“双向细目表”设计了模块游考的测评任务(见表1),该测评任务多维度考查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测量方法、统一度量衡的必要性的认识等;同时在测评过程中教师还着重关注低年级学生对“模块游考”学习现场的适应性。

表1 “厘米和米”测评任务设计

3.研制游考评价量规

游考作为第一学段的学业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它既具有诊断、反馈、调控、激励、检查等功能,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群体活动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刻画和评判。通过评星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量刻画,多维度评价学生在完成测评过程中的表现。仍然以“厘米与米”这个知识点为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三星”到“五星”评价等级,既符合评价要求,也能有效利用评价反馈信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4.组织游考活动

评测团队多元化,包括授课教师、家长志愿者、其他学科教师等。其中,新增家长志愿者。以前的测评考试家长仅为“结果”的见证者,游考活动中家长作为评委或指导老师参与进来,不但能深度体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还能对教育有进一步思考,同时也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综合类项目评价,彻底改变了期末课堂让位于语数复习的不良现象,测评涉及所有科目,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组织好复习工作,门门都是主课,人人都有项目,形成所有任课教师都积极反思总结的好现象。

5.分析游考结果

在游考结束后,多维度分析评价结果,以结果指导和改进教与学、调整评价标准。以学科为单位,学科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学科教研组内部开展教师反思与讨论,基于组内讨论结果,提高学科教研组、学科教师对学情的认识与把握。坚持量化结果,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制订上升到证据意识、数据支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调整,我们意识到要提高质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前提,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手段,及时的反馈是保障。

(二)资源开发,形成完整的资源供给链

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对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模块游考的核心是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一方面要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精研课程标准,制订“双向细目表”;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打破学科界限,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1.资源的分类

经过探索,将游考资源分为三大类别。

学科类测评:以学生的学科现实为基础,构建学科任务群,旨在测评学生的知识、技能、核心素养、情感、适应性。

跨学科类测评:以学生的其他学科现实为基础,融入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主要以语数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进行多元评价,体现学科的整合与融通。

超学科类测评:以学生的生活现实为基础,设计测评任务,强调真实性、情境性和综合性。

2.资源研发路径

评价标准的设定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我校建立了确立研发理念、组建研发团队、确定资源类型、梳理资源清单、构建资源群、拟定操作手册、投入使用、实践资源效果、修正方案的循环过程。

(三)多样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用无纸化测评的结果倒逼日常的教与学,实现以评促教的逆向重塑功能。

“模块游考”触发了教师对第一学段教学观念的转变,让语文、数学教师淡化“分数执念”,从近三年游考的情况看,现在第一学段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不断凸显。综合类测评让教师对多元的智能理论和多样的成才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大大提升了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的教学动力。

1.常态化评价

随机性评价与作业类评价融入进来,打通阶段性和日常评价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家长在教育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正面引导和激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形式也在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教师、家长、学生三元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评”教育闭环

以以始为终的评价先行策略,构建“评—学—教”教育闭环,运用高质量的评价方式和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学科目标高质量落地。

三、模块游考的展望

模块游考的测评研究,应该从测评形式的多种形态向测评核心素养的内核转变,应指向全面育人,促使各模块游考设计更科学,让测评的方案更优,站位更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超越学科,实现跨学科,立足多元评价,反思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细目学科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学科新书导览】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双向细目表在财会理论复习中的运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双向细目表统领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总复习双向细目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转载细目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