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视域探析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2023-10-14 15:25朱小芬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探究

朱小芬

(枞阳中学 安徽铜陵 246700)

作为一门涉及面较为广泛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学习仅靠过去死记硬背方式很难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能够针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读新课程标准,基于实际学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有效加快教育改革进程,促使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课堂中探究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也能够让历史课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下去。

一、做好史料资源采集,培育学生唯物史观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作为教育引领者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梳理分析有效史料内容的经验能力不足,对于史料的真伪辩证鉴别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中选择真实客观且有效的史料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把握历史社会背景,对史料内容仔细甄别,去伪存真,借助多元教育形式呈现史料内容,带学生重回“历史现场”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综合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特定时空中把握历史史实。

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前研读教材,在上课前搜集整理多则史料内容,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知识整合到一起以供教学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国时期的新闻报道图片、当时的漫画和后世研究的文字材料、文学作品等都作为史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中探究分析,通过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根据史料内容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历史意义,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分析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从统治危机的角度分析清朝速亡的原因,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分析这场革命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学生通过讨论进而得到唯物史观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学生时空观念

科技的进步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各科教学改革得到了质的飞跃。历史教材中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教学内容,知识繁杂且各知识点之间还存在极有规律的联系。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教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呈现一些形象、生动的资料辅助教学重现历史场景,在直观展示抽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加深学生的历史体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将年代久远、复杂抽象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将抽象难懂的历史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这些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比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宣传纪录片的剪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罗斯福能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并列雕刻在美国总统山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罗斯福上台前美国经济惨败的状况,让学生从视觉上对美国人民生活环境恶劣的情况有深刻感知后,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危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而后利用多媒体呈现罗斯福上台实施新政后的境况,鼓励学生积极对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又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引领课堂。这节课要求学生探究国民党政权灭亡原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将人民群众的作用贯穿始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指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并进行分析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人心向背,理解为何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知识,能够跨越时空间隔全方位呈现、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人民群众之所以选择和拥护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政党。

三、基于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利用史料进行实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根据学生的既有认知能力和具体教学内容导入恰当的问题情境,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过程中帮助学生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也能够让学生的史料实证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分别展示涉及不同朝代版图的地图,认真对比这几幅地图,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其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1.从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分析各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分析两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的变化;2.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建构知识结构图;3.探究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针对教师整理的不同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重点知识以动态形式呈现,由此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四、拓展历史知识内容,做好历史解释工作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学有效性对教材内有限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拓展延伸,由此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够做好历史解释工作,让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有系统认识,教师可以在复习相关知识时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与工业革命相关的材料,在课下通过查看书籍等途径搜集相关史料。教师在课堂中补充中西方关于此段历史的评述,呈现案例材料,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请学生探究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思路,在史料对比分析中能够用正确的历史解释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辨能力得以增强,也在聚焦史料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历史素养的有效自我提升。

五、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把握知识点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关注四个素养维度展开教学,针对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即以问题驱动和大单元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引中全面提升历史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学习内容整合,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以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和落实。

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子目标设计不同任务,基于“青春·信仰”这一主要任务情境,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可以围绕李大钊的“青春”细化不同的学习主题,如“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责任担当”,对应五个主题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梳理。在核心任务的层层指引中,学生产生学习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兴趣,主动深入去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远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习,最终实现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

六、注重实践体验,引领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的素材都是经过编选者精挑细选的,教师将全面、客观的教材史料内容生动呈现出来,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主题活动,在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领学生在感悟和认识重大历史事件意义的过程中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活动的亲身体验中形成家国情怀,由此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

比如,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活动课时,就可以先分析教材。这一课涉及我们国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时间线的形式整理出为我们国家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现在和历史进行对比,引领学生关注疫情下的普通医护工作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当前我们国家的生活现状和古代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有哪些异同,鼓励学生在探寻历史联系的过程中建立起思维网络,在历史痕迹的探寻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意义。同时,可以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带领学生从历史课堂中走到校园外,通过到附近的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先烈的革命精神,听老一辈的人讲过去的故事,由此从内心深处真正生发强烈的学习动机,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开学第一课”视频从百年党史学习再往前追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家国情怀的抽象内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我的责任与担当,并牢固树立起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爱国精神。

七、布置多元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内化知识

无论是“双减”政策的提出还是“五项管理”的落实,都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历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明白布置的作业并非越多越好。针对作业机械化、单一化,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能够针对学情做好准确的估量,要能够尽可能照顾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多元化的有一定探究性的作业。

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例,本课的“学习思考”一栏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为何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请同学们围绕该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查找资料的时间,因为这一结果包含多方面因素,有政治层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史论结合,撰写论文,可以培养严谨的思维,并以史为鉴,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又如,教师在教学《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历史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选择,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撰写解说词并向同伴介绍,学习中央台相关综艺节目的语言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生活场景画下来;或鼓励学生以短视频的形式介绍自己学习到的历史变化知识。总之作业形成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大展身手,利用自己的特长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让历史知识深化于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优化历史课堂,可以从做好史料资源采集,培育学生唯物史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学生时空观念;基于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利用史料进行实证;拓展历史知识内容,做好历史解释工作;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把握知识点;注重实践体验,引领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布置多元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内化知识等方面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激发学习热情,习得更多历史知识,从而实现历史学习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史料二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