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探寻

2023-10-19 23:46马腾飞
工程质量 2023年8期
关键词:原材料管理工作建筑工程

马腾飞

(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 镇江 212000)

0 引言

市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现代建筑的建造规模扩大,用工量增加。为了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必须使得每个施工环节获得切实、全面的管理,消除有可能危害居民人身安全的风险,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当发生质量问题时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责任,弥补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潜在安全漏洞进行整改,优选稳定性良好的施工工艺与高技术含量的建造设备。为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意义与重要性等,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与监督方式进行了探索。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涵

建筑工程建设单位为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必须对建造活动实施系统性的质量管理,联合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团队,在履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核查,维护公共利益,明确责任主体,敦促各级工程管理者履行自身质量责任。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群众财产安全,必须确保工程按照施工计划稳步执行,按照固定标准定期检测施工工艺,测量已建成的建筑与施工图纸中的样板之间是否有精确度层面的差异,及时发现容易影响建筑使用价值、不利于后期维护保养的潜在问题,整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如原材料用量不足、施工速度过慢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1]。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方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在管理过程中参考借鉴以往出现的各类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合理分配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人员的监管职能与权限,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引导建筑企业逐步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按照行业内部主流标准组织施工建造活动,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对建筑数据与工程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做好配套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工作,遵循相关法律处理建筑建造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工程建造活动,减少工程资源的用量,做好成本控制与安全管理。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

2.1 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步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施工规模有所扩大,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较多,施工工作较为复杂,人员管理难度提升[2]。为规范施工作业的具体流程,保护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科学的施工计划,优选能够保证工程建造质量的工艺与专业技术,高效率地完成各类建筑施工活动的准备与后期养护工作,避免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的安全事故。

2.2 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由于房屋建筑的后期整改难度较高,因此必须保证首次施工的精确性与合理性,才能有效避免返工。施工方应当根据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做好统计与调查工作,组织现场勘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进行重新整修,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防止在工程当中存在安全隐患,切实保证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各项指标符合行业主流标准与建造质量要求,全面发挥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间接地强化企业对建筑行业市场的影响力。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漏洞与缺陷

3.1 质量管理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涉及多个领域、内容较为复杂的监管工作,持续时间较长,且必须消耗大量工程资源。部分工程监理企业与施工单位过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一味地要求一线技术人员提升施工速度,刻意采用消耗原材料较少、较为简单的施工工艺,不重视基于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现有管理制度的运作效能较低,无法发挥对施工单位管理者、一线施工人员的约束作用,导致部分较为复杂的施工项目建造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3]。在发生意外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时,由于权责不统一、管理制度混乱,难以找到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导致工期拖延,部分情况下被迫返工,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承建单位应当把握基本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执行定期质量抽验活动,明确具体的施工流程与重要环节应当采用的建造工艺,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与规章条例,减少危害人员安全、影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3.2 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

建筑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在建造完成后的使用寿命长短,为尽可能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使之能够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侵袭,消除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安全隐患,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合理措施,把握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原材料质量管理、核验、选购、存储等各项基本工作,保证施工用料方式与用料量的合理性。建筑项目一般会消耗大量原材料与其他类型的技术资源,对材料的质量、可塑性、耐火性有着较高要求,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监管力度较为薄弱,将多种原材料混在一起进行存放,容易发生工程材料变质、受潮、自燃等现象,影响工程材料的可用性,资源浪费率较高。针对部分易燃易爆的工程材料,有关单位未能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妥善存放,并未在入库时对此类材料进行核查与化验,难以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一部分存放时间较长的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发生变质,失去了可用性,由于原材料管理制度较为混乱,监管人员不了解哪一种原材料即将过期,未能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建筑材料进行保护。

3.3 质量管理意识薄弱且平均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较为淡漠,未能意识到做好质量管理、消除潜在安全风险的必要性,错误地认为仅需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引入先进建造技术即可完成施工目标。建筑施工活动具备复杂性、层次性,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管理难度较高,负责质量控制与监管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在实践中展现自身才能,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做好施工监督与现场协调工作,然而多数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较为熟悉常见的施工作业具体流程,并未接受过系统性的施工质量管理培训活动,无法准确把握施工质量要求的真实含义,监管意识薄弱。多数基层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来自不同领域,受教育程度有着较大差别,习惯于采用各不相同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技术标准层面的差异会导致危害性较大的施工问题,不利于管理者进行统一监管。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

4.1 针对施工准备工作施加监督

建筑施工活动的准备工作能够起到合理调节工程资源分配格局、重构管理流程的基本作用。为规范准备工作的执行方式,做好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建设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施工现场派遣多位建筑质量管理员,使之负责督导工作,搜集建筑工程的相关资讯,把握核心施工工艺的类别、应用价值与基本的技术标准,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计划,将施工计划中技术水平较高、工艺复杂的重点内容提交给上级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查施工单位与建筑团队提交的资格认证资料与施工许可证,评析其是否达到了行业项目审批要求,落实监管部门的职责,保证准备工作能够为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稳固的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员可使用多种类型的技术设备,如红外激光扫描仪、卫星定位设备等,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勘测,预测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预估技术标准的变化趋势,引导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施工成本,控制原材料消耗量,去除过于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的工程建造工艺,全面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

4.2 做好参建主体管理工作

国内建筑工程中参建主体主要包括监理单位、设计机构、施工团队、建设单位等。为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将施工图转交给监管机构进行核查。施工单位应当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为施工工作配备专业的施工团队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避免将施工任务转包给无资质的劳务公司,杜绝可能发生的管理人员刻意降低施工质量、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等现象。

建设单位必须派遣专业的施工监理队伍,对施工单位的活动进行监督,首先应核查参与建筑施工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承担任务、履行社会责任的资质,并检验其资格证书的到期时间与真实性,做好手续认证与计划变更登记工作,采纳具备可行性、能够缩短工程建造时间的施工方案。其次,必须定期在施工现场组织合格性检测工作,对不同环节施工活动的材料用量进行控制,基于施工工艺调整材料的使用方式。施工人员必须做好材料存储、运输、配比等各项基本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取证,改进工程材料的调配方案。建筑工程监管人员必须基于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工艺,精准测算整个施工工作的成本与材料消耗量,预估施工效率与工程建造质量,做好成本预算、报价审核工作,提升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

5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正确监督方式

5.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为提升建筑工程建造质量水平,控制建筑原材料的消耗量,建设单位应主动使用采购价格较低、供应链稳定、质量较高的建筑材料。要做好针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入库保管、性能核查工作,预防可能发生的建筑项目质量事故与安全问题,避免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因材料质量较低、强度不足而发生形变。为控制好建筑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当把握基本的材料质量控制原则,在市场上比对不同商家销售的工程材料的价格、可用性、存储时间等基本属性,批量采购质量较高、可支持长期存储的原材料,如砂石、石英石、花岗岩等,定期组织开展公开的招投标活动,让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公开竞标,发掘潜在的成本控制空间。施工人员应当做好原材料入库勘验工作,对即将被长期封存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材料的使用性能、存储寿命。

5.2 强化质量控制意识 提升工作能力

为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对施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与知识论坛,让行业专家面向一线技术人员与基层劳工传授重要的质量控制经验与安全防护技能,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使之有能力在实践中基于国家法律,进行基本的施工作业操作,将质量控制标准落实到施工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中[4]。建设单位必须合理分配质量监管任务,要求负责质量监管工作的一线技术人员积极使用超声波检测设备、卫星定位仪器等器材,提升专业水平,发挥安全防护意识,确保工程的正常开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施工人员必须基于施工安全要求与质量标准,把握关键环节,组织专业的现场勘查活动,让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单位、各机构参与到专业核查工作之中,合理调配技术资源。

5.3 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控制力度

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参与施工现场的质量核查工作,定期抽查已建成建筑中某一部分的施工质量,灵活调整检查位置与核查标准,有效约束施工团队的活动,消除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在调控施工活动整体方向、资源配置格局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拓展建筑工程监理制的影响范围,要求施工单位、设计机构等各方参与主体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总结不同阶段施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保证施工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促使施工人员端正对待施工过程的态度,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政府必须要求建设单位配合监管机构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基本工作,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

6 结语

为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提升对细节的控制力度,组织职业培训活动,面向一线技术人员传授质量控制经验,规范建筑工艺的应用渠道与施工流程,做好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工作,减少因人工失误导致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定统一的建筑项目施工标准。Q

猜你喜欢
原材料管理工作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观点
知识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