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以“碳”专题为例

2023-10-19 03:26邹馥蔓李胜兵赵华琼
地理教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三课程标准学科

邹 益 邹馥蔓 李胜兵 赵华琼 陈 艳

(1.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 重庆 401147; 2.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重庆 400030)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1]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它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高考评价体系不仅是专家命制高质量试题的指南,也是教学人员开展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保障。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开展。本文以“碳”专题为例,探究高质量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课模式,以期为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考评价体系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全面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深入理解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2]是进行精准、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有利于通过高三复习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通过优化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夯实必备知识,重构地理核心概念,落实基础性和综合性要求。第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应用和创新能力。第三,通过对相应知识的归纳总结,围绕“人与自然相互影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例重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与“碳”有关的内容,明确要求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开始出现与“碳”有关的试题。但部分师生对与“碳”相关的概念、原理以及考点比较陌生,也不够重视。笔者以“碳”为专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以“识碳—释碳—减碳”的顺序重构教学流程(见表1),在这三个环节中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实践反思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三教学的方向

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中所有学科试题命题与评价的指南,教师在进行高三地理复习时,必须以“一核四层四翼”为统领,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正确解读知识点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对核心素养的要求,避免“闭门造车”和“机械训练”。[3]

2.切实回归教材,补齐高三教学的短板

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只见教辅不见教材”,导致学生也不重视教材。高中地理教材是最直接体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标理念的科学范本,也是高考专家命制地理试题的重要参考。教材中呈现的具体知识,是学生必备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力抓手,更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载体。

3.夯实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与综合性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必备知识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在面对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4]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地理试题立足基础性,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要明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地理高考考查的必备知识范畴,[5]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过程原理等的深入讲解与分析。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地理试题要立足综合性,明确地理知识间相互关联的关系。教师在强化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必须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等问题建知识体系,夯实必备知识。[6]

4.培养关键能力,回应应用性与创新性

新高考评价体系将“关键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同,关键能力也有所不同,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国高考报告丛书》的统计,高考高频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必须重视学习关键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关注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提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地理试题要立足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要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重视学科素养,突出核心价值的引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素养是面对不同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7]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地理学科凝练四大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思想价值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这与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的学科素养高度吻合,新高考改革创造性的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教师在进行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的渗透,不能只关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三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