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2023-10-20 20:38李庆功
中学语文 2023年26期
关键词:研习革命传统

李庆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9 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课标把此任务的目的确定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研讨革命传统作品,使其体会革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人格,陶冶性情,坚定志向,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任务群的设置体现了语文课程要与时代发展相互适应的规律。

当代青少年作为21 世纪新人,生活在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国家强大的时代,对于革命传统中的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难以有直观感受。而现代生活网络化、经济快速发展、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等情势,也使得“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与当代高中学生越来越疏远。距离感和陌生化的迫临,也意味着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加强对高中学生的革命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教学实践困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指反映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和当代社会建设中所形成的优秀革命传统、道德品质、思想信仰等的作品。这些作品曾经在艰辛的革命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今也为我们进行文明社会建设带来精神的依托,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指导。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历史和社会变迁有较密切的关系,对我们了解历史与理解现实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当前,“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以下困境。

1.任务本身:教学内容开发不足,学习效果较难量化评估

要完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需要学生阅读与鉴赏相关作品,并在多样的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梳理、研习,师生之间要不断表达、交流,以体验环境、自主活动、合作探究等形式,实现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要紧扣“革命传统”这一关键词,选择文学类、实用类和论述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与学生共同研习,让学生在文字所描写的革命世界中,结识那些在极端严酷环境中仍不断奋斗的革命者们,感受他们非凡的意志力、超人的远见以及广大的革命胸怀,从而真切地感受作品所刻画的英雄形象及其强烈的爱国精神,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品质[1]。

但在当前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开发不足。与曾经的“山药蛋派”“白洋淀派”等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革命作品相比,目前,相关题材作品的创作者没能把握好读者的心理,也没有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导致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生动立体,其所描写的革命生活无法与当前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结融合,学生因此无法体会作品营造出的革命世界,更不用说产生共鸣、提高阅读兴趣。另外,当前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往往内容较多、篇幅过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阅读碎片化、学习效果浅层化等情况。而且,该任务群的教学缺乏具体与系统的学习检测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难量化评估。

2.学校:资源不足,活动与管理较为缺乏

有些学校“硬件”不足,比如图书馆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较少,学生想要阅读却找不到相应的图书资料,这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缺少相关资源库,没有构建专题平台,阻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软件”方面,许多学校都较为重视升学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执行得并不到位。学校开展的活动本来就较少,其中涉及革命教育内容的更是有限。即便是举办革命教育相关活动,也常常以教师或领导发言为主要形式,这很难对学生的相关学习起到引导作用。上述情况反映出学校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教师:相关教学素养、教学组织经验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大环境下,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普遍由政治和历史两门课程完成,语文学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常是微乎其微的。当语文教学中出现与革命相关的作品时,一些语文教师只是从文学角度零散地介绍革命背景,未能立足于语文课程性质,对其进行系统研读,并深入分析。

目前,在引导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进行研习时,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单篇阅读的方式,较少进行任务群阅读,尤其缺乏对学生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价值观的讲授与灌输,无法把革命精神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无法真正促进学生获得精神洗礼和语文素养提升。一些教师干脆减少了文学教学的比重,不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文学作品,而是通过艰深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研习。这样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阅读兴趣。学生对革命传统的情感没有被真正唤醒,其主体性也被教师漠视,这导致学生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积极性受挫,师生难以顺利、有效地完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任务群,最终导致这一任务群的教学功能和承载的教育意义也无法实现[2]。

4.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兴趣不高

在笔者所在学校对高中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关于“你每年阅读了几本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为,阅读量为1~2本的学生占63%,阅读量为3~5 本的学生有26%,阅读量为 6~7 本的占6%,阅读量达到10 本以上的占5%。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量仍然不足。以当前的阅读量,学生很难将革命精神内化为自我意识,更遑论实现思想品质的提升。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学生读过的作品大多是《红岩》,这与学校的统一安排有关,其他读得较多的作品是《红星照耀中国》《历史的天空》《毛泽东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革命作品,认为革命作品所描写的故事距离现在的时代较远,理解起来有困难。同时,学生还反映部分革命作品明显存在所描写的事情较为单一、故事的趣味性不足等问题。而在外部因素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学业任务较为繁重,很难抽出时间阅读革命作品。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当前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距离革命时代与革命人物较远,所以较难理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的精神特质与人物思想;二是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学生在时间与精力上无法保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量[3]。

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教学突破路径

诠释学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读者和作品各自的视域不断融合,使读者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实现对作品真正的理解与体会。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上述困境。

1.以“群”为纲,安排专题教学

和传统教学相比,“任务群”使知识系统化,学生要以此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知识体系。教学不再只着眼于单篇作品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等,而是将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形成任务群。任务群教学是在总体学习任务的指导下选取教学内容,进而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群教学必须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设置一定的专题教学。教师应该先设置专题题目,再从核心素养以及实现任务群目标两方面出发,进行专题教学。专题教学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以任务驱动学生进入专题研探,进行小组合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2.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当下的一切都在快速向前发展,人们被物欲裹挟,部分学生对革命年代的认知模糊不清,也没有兴趣、动力去探索。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对革命时代有相对清晰的了解,发现那个时代中英雄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教师可利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结合多媒体技术,还原真实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风云,与英雄、伟人同行,感悟革命精神。历史的风烟中,长存的是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教师要用这些精神激励学生。该任务群的教学还可以与其他任务群结合,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挖掘学习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21 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知识的壁垒,道路的建设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地理空间中的资源,让学生感受革命时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查找、选取革命传统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PPT、音频、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讨论;设置具体情境,创设真实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全程参与课堂,真正做到学有所研、学有所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大促进意义,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有力抓手。教师应充分发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功能,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贡献“群”价值。

猜你喜欢
研习革命传统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