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患者阳明经热敏灸的灸感探析

2023-10-20 06:47林晶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阳明经施灸曲池

林晶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于IgE介导引发的鼻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喷嚏、鼻塞、鼻痒、鼻黏膜充血,发病率较高[1]。变应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鼻鼽”的范畴,其病因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若儿童患有AR,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功能,使其出现记忆力下降现象,影响学习成绩,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2]。当AR发作时,所产生的不适感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产生较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等疾病,甚至加重经济负担[3-4]。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0例受试者均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AR患者,其中,男生12例,女生8例。受试者的年龄在18~20岁。

(二)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编制的《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AR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4]中关于“鼻鼽”的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40岁;性别不限;病程≥1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四)排除标准

合并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血管运动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未探查到热敏现象的受试者。

二、研究方法

(一)热敏点的探查

环境安静,医护人员嘱咐受试者放松心情,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受试者与施灸者均守神。热敏点的探查按照《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5]进行查找。选取热敏现象较为高发的穴位,包括曲池(双侧)、三间(双侧)、手三里(双侧)、足三里(双侧)、合谷(双侧)[6]等阳明经穴进行探查。医护人员将纯艾条置于距离腧穴2~3cm处,在探查到有热敏现象出现后,施以饱和灸量,灸至热敏现象消失,多次探查,做好记录。

(二)观察指标

观察灸感的形式及变化。

三、结果

表1显示,在受试者中,不同腧穴的热敏现象,其持续时间不同。个体不同,同一穴位的热敏现象持续时间也不同。同一穴位的初次探查时间相对较长,后续探查时间相对会缩短,短则约1~5min可激发热敏现象,长则需10余分钟。热敏现象持续时间短则12min,长则60min。三间穴热敏现象的持续时间相对最长。

表1 穴位热敏现象持续时间

由表2可知,热敏灸感的出现形式主要有扩热、透热、局部不热远部热、传热及其他非热感觉。在非热感觉中,又以痒感和凉感最为多见。曲池穴感传方向可顺经或逆经传导,其灸感可传至合谷穴,部分热感可传至曲池穴,或经曲池穴顺经传至上臂臂臑穴,局部可明显感受热感。合谷穴主要表现为传热、透热感。曲池穴灸感可扩散到肘尖或可至臂穴,部分受试者出现臂穴的热敏现象相较于施术的曲池穴热敏现象更明显。灸感或往内透热,或传热至手背部,个别受试者会出现痒感。三间穴灸感传导可至合谷穴透热,个别受试者此穴会出现食指末端不热,反而凉。足三里穴主要表现为扩热感。

表2 AR 患者热敏灸感表现形式

四、讨论与体会

(一)鼻鼽与阳明经的关系

中医认为鼻鼽的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风寒之邪,侵袭鼻窍,病位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开窍于鼻,能够通利鼻窍,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易感受外邪。肺的功能也需依靠于脾的运化与肾阳蒸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功能与肺宣发相互影响,可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若体弱久病、过度疲劳或饮食偏嗜,损伤后天之本,以致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津液运行障碍而滞留鼻窍,发为鼻鼽。

从五行关系来论述,土可以生金,脾乃肺之母。从表里关系来看,大肠与肺是表里关系,胃与脾也互为表里。肺脏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依靠大肠和脾胃产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可见,肺—大肠—脾—胃四者有着密切联系。

从经脉循行来看,手足阳明经均循行于鼻。《素问·脉解》中提到,“所谓客孙脉……阳明并于上……故头痛、鼻鼽、腹肿也”,说明阴阳经病变会产生流涕、鼻塞、头痛等症状。由此可见,鼻鼽的发生与阳明经络病变关系密切。其中,曲池穴乃手阳明经的合穴,临床中常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7]。有学者认为曲安奈德注射曲池对AR疗效显著[8]。手三里乃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之处,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病症,能治上、中、下三部的病变。合谷乃手阳明经之原穴,临床上常用此穴治疗口面部疾病,正所谓“面口合谷收”[9]。三间乃手阳明经之输穴,可以治疗肢体疼痛、头面五官、内科等多种病症[10]。足三里乃足阳明经之合穴,为保健要穴,可增强体质,补肺、脾之气,临床上也常用此穴治疗AR[11]。因此,医护人员可以阳明经作为切入点,以治疗肺系病证。

(二)热敏灸的现代研究

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其价格相对低廉,疗效确切,操作相对简单,是防病、治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热敏灸是基于热敏点上实施艾灸疗法。“热敏点”指的是机体对艾灸产生的热很敏感,通过持续的艾灸熏灼,会产生扩热、透热、传热等现象。很早就有了关于灸感的研究。周楣声发现艾灸能治疗多种疾病,并提出掌握灸感三相,方能发现灸感现象,提高疗效[12]。研究表明,当人体处于病变状态时,身体上的特定腧穴会对炙热更为敏感,此时更适合艾灸疗法。此种现象被称为“腧穴热敏化现象”[5]。在热敏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若能持续施灸,直至腧穴热敏化现象消失,若已达到敏消量足,此时的热敏灸疗效最好[13]。

现代研究表明,热敏灸在临床广泛应用,且疗效较好。热敏灸结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热敏灸在妇科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多与任脉、膀胱经、脾经、肾经、督脉有关[15]。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热敏灸疗法能有效防止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能更快恢复患者肠道的营养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6]。在热敏灸对AR的疗效研究中,相关学者发现不同灸量对AR患者的疗效有影响,饱和灸量组的疗效高于常规灸量疗组[17]。在热敏灸对照西药治疗的研究中,相关学者发现热敏灸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人员通过随访调查,发现热敏灸组的症状评分仍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热敏灸对AR的临床疗效显著[18]。

(三)个人体会

在热敏腧穴探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同一患者的不同腧穴,其热敏现象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同一穴位,不同患者的热敏现象也不尽相同。灸感多以热流感常见,多为单纯灸感,个别受试者会出现复合灸感。同名腧穴双侧灸感大多数是一致的,少数受试者的同名腧穴灸感有差异。热敏现象是否出现和灸感的表现形式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灸量、体质、施灸手法等。

热敏腧穴的个数与病情的轻重程度、病程长短相关。相对而言,病程长、病情重的受试者,其热敏腧穴的个数相对较多,热敏现象表现得会相对更突出,热敏现象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反之,若受试者病情较轻,其热敏腧穴个数相对较少,灸感也相对较弱。

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因素的介入有可能会对热敏现象产生影响,如艾灸与皮肤的温度。因患者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故艾灸与皮肤之间的温度有差异。若没有达到足够的热感,热敏现象出现的速度相对缓慢。热敏现象也会随着患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守神,出现心神不宁等情绪变化,对热敏灸感的感受会相对不敏感。在施术过程中,患者应确切感受灸感,并能准确地描述感受,可见治神的重要性。

在施灸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安全,谨慎对待,防止患者被烫伤。此时,艾条会暂时离开施术部位(一般不超过10s)。受试者的热敏现象在继续施灸后会逐渐恢复或持续增强,即短暂的停止施灸对灸感传导影响较小。灸感的出现快慢也与施灸次数有关,初次探查,热敏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后续探查时,患者的热敏现象会相对更易诱发,更早出现。在探查热敏穴的过程中,部分受试者当下出现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可即刻缓解。亦有患者在施灸过程中产生口干、鼻燥等症状,医护人员应嘱咐其在艾灸结束后多饮水。热证亦可灸,《红炉点雪》中亦有提及灸法,认为灸法可治疗寒热虚实诸证。因此,热证能够应用灸法[19]。

本研究样本量小,年龄跨度小,临床中AR患者的病因、病情、体质、精神状态、配合度等各有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患者的热敏穴位不一致、热敏灸感形式不同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阳明经热敏灸感的探析,以期对临床上热敏灸治疗AR提供思路。

在热敏灸操作过程中,所用时长不一,短则十余分钟,长则超过一个小时。因此,若让患者或其家属学习热敏灸,可在家操作,更为简便。患者家属可帮患者施灸,既可节约医疗资源,又可推广热敏灸法,让广大AR患者能够认识并运用热敏灸,以便达到自我养生与保健,甚至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阳明经施灸曲池
居家艾灸提升免疫力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中暑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小穴位 大健康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