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正“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探索与实践

2023-10-20 06:47付译婷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价值观思政

付译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30)

2014年,上海多个高校结合本校优势特色推出“中国系列”课程,与当代青年一起懂中国、识世界,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出积极探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地各校各学科教师均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旨在回归教育的初心,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意见》要求高校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德”即是“道”,立德树人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时代精神,这些都是优质教育中蕴含的内容之一[1]。课程思政的提出和落实可谓与国家社会发展同向而行。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课程思政已然成为全国各高校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亦不例外。大学英语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包含语言、文学、文化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本身就饱含人文内涵,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先天条件,即丰富鲜活的外语素材。外语教学一贯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如小组讨论、辩论、个人展示等,也为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基于此先天优势,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全学科中处于排头兵位置,各教学团队和教师都在积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展开学术探讨。

然而,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贴标签”现象较普遍、思政引领较为生硬、学生接受度不高等。教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缺乏透彻剖析。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思政切入点呈散、乱状分布,学生获得感不佳。外语课程思政就是要把价值观引领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价值观的引领,并把价值观引领摆在重要的位置。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思政理念,很难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和国际眼光的综合型人才[2]。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探索

英语课程的教师要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价值观引领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就要探索新的理念、梳理新的目标、重构新的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路径。

(一)育人理念

1.教学目标四维度

所谓“教育”,教是路径,育是目的。要想课程思政的开展取得成功,高校必须先确立育人理念。2020年11月,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中作了题为《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并指出:“我们应该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新文科建设对外语学科提出了新的使命,即提升国家形象,培养高级“三有”复合人才:要有影响力,会讲中国故事;要有感召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讲懂中国故事;要有塑造力,有家国情怀,去传达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力量、呈现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三有”人才的内涵指导我们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呈四维度:知识、能力、素养和情怀。

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知识目标不应只包含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包含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能力目标包含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素养目标包含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怀目标指向厚植家国情怀、站稳中国立场、怀有中国自信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内涵

2.语言素养与人的发展同向同行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个人”及“人的发展”尤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只有当“人”发展成为“全人”,他们才有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面临角色转换和适应的障碍、沟通交际的困难、学习就业的压力,因此,高校要及时对他们开展思政教育。学者刘正光发现语言结构对心智结构有规训作用,语言的深层语义分类影响学习者对世界的认识,语言表达的人文内容能陶冶学习者的情操[3]。可见,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素养的全面培养,必定能直接作用于学生“全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人文素质与全面发展的同行性和协同性。

(二)教学理念

1.“他者”转向“对话”:中西并重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以外国文化、历史、科技、生活轶事为主,教师很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当代科技发展等话题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导致“中国”内容长期缺位。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语言学习标准侧重“他者”视角,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他者”视角已经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决定其必须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服务,促成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教学的理论视角和目的培养都应该由“他者”转为“对话”[4]。只有一方观点和声音的交流,难以实现公平交际。唯有中西内容并置并重,才能在语言输入层面和教学设计层面达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西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中国文化内容的协调配置、语言文化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从而正确认识语言背后的文化、民族和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实现“对话”。

2.教学任务:目的层级设计

英语教学应以符合我国学情的教学理论作为依据,不能照抄西方的教学法。文秋芳教授提出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设计起点、以多维度评估作为教学设计结点的“产出导向法”,得到广大高校外语教师的认可和应用。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门课程的教学成效。大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教学任务的着眼点是“言”,落脚点是“行”,过程要靠“思”。语言学习是思政教育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阵地。学生投入英语情境,完成相关听、说、读、写、译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任务,这是第一层级的教学任务设定,即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训练相关表达。有了理解作为基础,第二层级的教学任务设定为:通过讨论、辩论、深度阅读、读书反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判断,让正确价值观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融入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课程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程。价值引领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因此,真正有效的思政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把价值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英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交际场景,引导学生知言正行、以言成事、言行一致[5]。

(三)以《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的“The Environment ”单元为例

1.目标重设:价值引领

《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十单元的主题为“The Environment”,教材内容主要为视听材料TED演讲“How We Can Eat Our Landscapes”,讲述英国小镇Todmorden通过推进环保项目实现旧貌换新颜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若教师把核心价值落脚于此,则需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内涵。笔者认为该单元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担当意识的培养上,教师应从个人对社会、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中国对世界的三个维度去探讨,从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到大局,帮助学生增强担当意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Unit10 的教学目标

2.内容重组:教材二次开发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英国Todmorden小镇的生态改造展开,后通过一篇二氧化碳排放说明文来升华主题。若教学设计以此为全部蓝本,中国内容明显缺位,无法实现“对话”。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源涉及意识形态、文化差异,厚“他”薄“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教师无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教学素材,则失去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佳土壤。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英国Todmorden小镇前后对比变化的课本内容,以我国“因地制宜、知天而作”的扶贫举措为背景,开展了青海边麻沟村前后5年翻天覆地变化的图片描绘口语活动。通过口语表达练习,笔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的担当。阅读材料中的温室效应属于全球问题。针对这段阅读材料,笔者补充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听力素材。通过精听填空练习,学生可以准确掌握我国的气候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了解我国为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具体举措,理解中国作为“言必行,行必果”的大国,为世界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师要对课本素材进行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中西并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深刻认识不同文化的异同,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3.课堂重构:言行并重,隐性实现

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我们不能忽略甚至削弱课程的专业属性。教师在讲好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是顺应时代要求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思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成效不佳。因此,教师在显性提炼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将对教学语言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习得,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机融入具体的课前、课堂、课后语言学习活动中。

笔者遵循教学任务设计三层阶原则,将本单元的教学活动细化拆解为培养语言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听说活动;以内化思考、确立价值观为目的的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以践行担当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目的的单元产出任务。笔者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背景,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一起来做低碳人”的倡议视频,以此号召本校学生共同关注环境保护、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这一产出任务基于学生对党和国家“担当”的理解,是个人对社会“担当”的表现,是学生对本单元核心价值“担当”的践行,从而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成效。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变革的迫切性,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安置、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实施的进行到教学评价的完善,整个教学流程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引领。教师要真正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和坚守中国文化话语权的优秀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