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立雯的乡村垃圾“移山计划”

2023-10-21 11:59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厨余填埋场垃圾桶

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计划建造1万台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逃离被太阳毁灭的命运,这个计划被命名为“移山计划”。在电影之外,公益组织“零废弃村落”的负责人陈立雯,也在进行着一项有关环保的“移山计划”——推动中国乡村垃圾分类。

垃圾要不要分类?绝大多数人会持支持的态度,但怎么做、怎么坚持,背后的困难比想象的还要多。

10余年来,陈立雯“追着”垃圾,从河南的村庄跑到浙江的村庄,再来到河北、江西、湖北和浙江的乡镇,在1个县、5个乡镇和6个村庄里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她究竟是如何践行这项“移山计划”的?在接近2个小时的访谈里,陈立雯向我们铺开了她的环保蓝图。

起航于乡野的环保初心

记:陈老师,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并聊聊自己为什么会走上公益环保之路。

陈:我是环保公益组织“零废弃村落”的负责人,从2008年开始从事公益环保工作。这条路的开端是在2006年,我偶然在一档访谈节目里听到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创始人廖晓义在分享中国环境问题,里面提到的现象让我非常震惊。那时,我想起小时候问过爸爸,为什么看不到星星了?爸爸说,因为城市里的灯光太强太亮了。我知道这不是正确答案,因为不仅星星不见了,家乡的蓝天白云也越来越少见,一路成长所看见的变化,使我想要去从事环保事业。

成了一名全职环保人之后,有时候我会带公众去参观垃圾填埋场。我成长在华北平原上,很少见到山,当填埋场里10余米高的垃圾出现在我眼前时,这种伴随着臭味和废水而来的如山的压迫感,令我极为震撼。2009年左右,垃圾填埋场附近依旧有村子和住户,我在北京的一个垃圾填埋场调研时,住在周边1~2千米的居民说,一到夏天,他们都不敢打开窗户,每天几千吨的垃圾,臭气熏天。也有医生告诉我,垃圾填埋场周边村子里,很多人体检后都发现了问题。目之所及,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让我开始思考应该做些什么。

记:您为什么会从垃圾分类开始做起,分类对于垃圾处理有怎样的意义?

陈:“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这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那时候我还在国外读书,研究中国垃圾分类和回收史。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后,我就回国开始在乡村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的生活垃圾里有50%是厨余垃圾,如果混合处理、填埋,厨余垃圾在无氧环境里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在填埋场里无法被处理,生成臭气不说,一旦流入河流,还会造成极大的污染。由此,进行垃圾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后,让它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一方面可以堆肥滋养土地,另一方面对后续的垃圾运输、填埋环节也有好处。

记:您选择从农村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的原因是什么?

陈: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有三个优势:第一是需要动员的人没有那么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花费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可能仍无法撬动一个城市的变化,而在农村只要得到村委会的支持,就能很快开展工作。第二是干湿分类处理厨余垃圾要有出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缺少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而农村有土地,方便把厨余垃圾回填。第三是农村是熟人社会,说服教育和制度约束比较容易落实,并且以村为单位去建立体系,相对来说也更有效。除此之外,还有我个人的乡土情结,我本身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如果有机会,我更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生活。

人心齐,移山易

记:农村的垃圾分类从哪一步做起?

陈:以我现在所在的诸暨枫桥镇为例。2022年8月,我们来到枫桥镇。一开始,我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镇里所有的村庄、农贸市场、大的垃圾中转站等,了解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之后,我们会锁定一个村。这次我们选择了枫桥镇先进村作为试点。这个村在我们来之前就有垃圾分类的桶,而且每家的垃圾桶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标志,党员是红色的,村干部是黄色的,我一边调研,一边沿路随机掀开这个村几条街的垃圾桶,发现贴了标志的桶的垃圾分类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想,这对于接下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会容易一些。

记:调研结束后,你們会怎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陈:我想先用城市来举例。大家回想一下,城市空间是如何监管垃圾分类的?有一个做法是小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同时有人监督。我听过不少人吐槽“定时定点”问题,但如果垃圾桶24小时开放,怎么监控这些垃圾是谁投放的?如何减少垃圾分类投放监管的成本?考虑到这几个问题,你会发现派一个人定时定点进行监管是当前多方博弈下的最优解。垃圾分类离不开监督,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在农村做垃圾分类,就要考虑怎样能让老百姓接受,同时也能进行监督。农村没有小区,我们就在每家每户的家门口放2个桶,一个放湿垃圾,一个放干垃圾。这样,垃圾清运车每次来回收的时候,就能知道是哪个垃圾桶没有做好分类工作。调研结束,得到村委会的支持后,我们就着手给每家每户发放分类的垃圾桶,一边发桶,一边入户宣传,教学垃圾分类的做法,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这次在枫桥镇,我们还进一步推行厨房垃圾干湿分类,实现在源头分类干湿垃圾的目标。

记:村民们分类好的垃圾会被如何处理?

陈:村民们把分类后的垃圾放在家门口的2个小垃圾桶内,村委会会派人来回收垃圾,统一处理。厨余垃圾会进入沼气池或者阳光堆肥房,而其他垃圾会被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在先进村取得一定成果后,我们陆续在枫桥镇其余的村落里逐步推广垃圾分类,从去年10月份开始推广到今年4月份回访,村民们都保持得不错。

记:从2017年开始至今,您已经在1个县、5个乡镇和6个村庄推行了垃圾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您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我们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河北省太行山脉下面的一个村庄。当时,乡村要发展旅游业,负责旅游工作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动找到我们,说要做垃圾分类。这个工作一开始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语言没有障碍,五六十岁的老人跟我也熟悉。但是后来我们也遇到了困难,比如村委会认为这个事交给你办了,配合就有限,后期的治理会遇到挑战。而在江西的东阳乡,我们第一次以乡为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半年时间里,我们在整个乡12个村普及了垃圾分类,但公益组织的规模相对有限,没法做到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在东阳乡持续跟踪垃圾分类工作,摸索考核管理经验,同时开发并完成了7套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教材和综合报告,还拍摄了一部关于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纪录片。

記:怎样维持农村垃圾分类的持续性?

陈:对于村民来说,垃圾分类有便捷的一面,原本要到村口去丢垃圾,现在在家门口放几个小桶就有人回收,倒垃圾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在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80%左右的农户,如果对他们进行持续管理,是可以做到持续正确分类的。但如果我们离开之后,村委会没有持续管理,村民就会觉得不需要进行分类了。假设一条路长期不查酒驾,酒驾的概率一定会变高,垃圾分类与其他公共管理一样,靠的是长期、持续、有效的管理。

垃圾分类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引导

记:农村垃圾分类应该怎样推广?

陈:作为公益组织,我们人手有限,因此更重要的是赋能乡村,找到一个可以推广的经验。在我看来,首先,垃圾分类离不开硬件支持,比如配套分类投放的垃圾桶、分类运输车、分类处理厂,都应该先配置好,再去推广;其次,垃圾分类需要持续跟踪,建立考核管理体系;最后,针对垃圾分类的利益相关方,如企业、学校、农户等,可以分别制作垃圾分类纪录片和教材,对公众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引导。

记:您为什么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推广垃圾分类?

陈:我觉得有两点蛮重要的。一个是价值观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会成为你的信念支撑。另一个就是与自己的成长路径有关系。当时听完廖晓义的访谈后,我做了长达两年的志愿者,参加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可能这在其他人看来很辛苦,但我去垃圾填埋场调研时,就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支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会实现“零废弃”,这是我的梦想。

记:中学生可以为垃圾分类做哪些工作?如果有学生也想从事与环保相关的工作,您有什么建议?

陈: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新时尚,每个成员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孩子们在学校、在家里都应该管好自己的垃圾。此外,在做课外活动、项目的时候,可以尝试将垃圾分类作为自己的一个项目,比如去追踪学校里的垃圾最终都流向了何方,这些工作能让你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类似我们这样的社会工作,这对专业性的要求不太高,更需要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个方向是做技术研发,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这些都和切实的环境治理工程有关。

(整理:夏 堇)

猜你喜欢
厨余填埋场垃圾桶
厨房里的芽芽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飞进垃圾桶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谈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