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与策略

2023-10-27 04:42王欢俊
考试周刊 2023年39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

王欢俊

一、 引言

近年来,民间美术因其审美符号表征以及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其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以及多样化形式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是一项创新之举,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及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小学美术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或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缺乏认识,或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策略缺乏成熟的经验。在文章中,笔者就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具体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使美术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 民间美术的概述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中明确指出:“民间美术是一种极具广泛性与普及性的生活艺术。”虽然目前对民间美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以及研究资料可以得出,民间美术是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立足生活需求而创作出来的东西,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出来并延续至今的艺术。此外,民间美术有丰富的类型,学术界对其分类也多种多样。有的按照造型艺术进行分类,将民间美术分成编结扎制、雕刻彩塑、陶瓷器皿、剪纸皮影等类型;有的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将民间美术分为器用类、服饰类、供奉类、贴饰类等。虽然分类方式不统一,但都是互通互融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所以形成的民间美术形式、资源也是不一样的,既有纯粹的美术作品,也有实用性的资源,还有一些由民族活动而衍生出来的美术资源,具体如表1所述。

表1 我国民间美术资源包含的内容

(二)民间美术的特征

1. 地域性

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是源于民间,所以比较“接地气”,其艺术形式、内容等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换言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民风习俗、生活习性等,呈现出来的文化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民间美术形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泥塑,北方和南方就有明显差异。北方泥塑有较大的体态,在制作方面拙朴,对细节的要求一般不是很高,所以呈现出来的形式粗放,泥塑的色彩也相对简单。而南方泥塑通常有细腻的工艺,体态富态,且有着艳丽、鲜明的色彩。

2. 率真性

率真性是民间美术的突出特征。民间美术之所以具有率真性,是因为这些资源主要产自劳动人民劳作间隙,如很多民间美术是劳动者在劳作之余利用田间地头的草、泥土等,通过简单的技术加工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而形成的作品。因为源于身边的实际生活,反映了身边的见闻,所以民间美术是劳动者真实面的一种表达,其中蕴含形象之美、劳动之美、人性之美。也正因为如此,其原生态刻画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3. 广泛性与普及性

民间美术具有大众性特征,所以民众参与度广泛,其艺术形式的受众面广。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被称为具有广泛性的艺术。由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加上民间美术本身就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所以如今在部分领域中得到普及运用,具有普及性特征。

三、 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关联

(一)认知方面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包括想象、思维、记忆、感知等,而这些与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关联。例如,民间美术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而小学美术教学也肩负着传授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使命,这两者具有关联性。民间美术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工艺作品了解地方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而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比如,组织学生学习皮影戏,学生不仅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还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个民族皮影的发展变迁与历史文化。又如,民间美术涉及各种手工技艺,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纵观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的,具有因地制宜的特性。劳动者辛苦制作手工技艺,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智慧和良苦用心等,这是现代社会机械式生产所无法比拟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弥补学生过度依赖机械化的不足与缺陷,使学生手、脑、眼得到和谐与全面发展。

(二)德行方面

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丰富的匠人精神,而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意志力的重要使命,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众所周知,民间美术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通过相应的活动反映出一定的伦理道德,这也是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很多剪纸中的图案传达着扶弱济贫的正义;民间绘画中有丰富的题材,如“二十四孝”体现了尊老爱幼;龙形结、双钱结、祥云结等编制预示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制作皮影以及演绎皮影戏的过程中蕴藏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等。这些蕴藏在民间美术中的道德规范对促进社会和谐、培塑公民修养、维护公共秩序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关爱集体、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德行品质等。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教师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审美方面

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情趣,而小学美术教学肩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使命,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众所周知,很多民间美术是民间匠人制作的,这些手工匠人通常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内心的审美需求去表现。所以,很多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既有规范性、严谨性,又极大地发挥了自由度,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作品既有属于自己特色化艺术内涵又能得到大众的认可。部分民间手艺人常用具象、抽象、变形、夸张、写意、写实等手法,所以民间美术蕴含多重审美内涵,也因此得到很多美术界人才的欣赏。《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探索,以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而民间美术可以为教师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民间美术向学生传达多样、丰富的精湛技艺与表现手段,这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艺术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四、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有多样化的形式,这为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开发合适的民间美术资源,以此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伸,美术教育更具有全面性、针对性。

(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仅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理解并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有效满足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究其根源,民间美术资源类型丰富,有不同的造型、作用、色彩等,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创作,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论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还是未来生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用来寄托热爱生活之情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也体验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美,如艺术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相较于课本上美术资源,民间美术资源富有生命力,更加灵动、接地气,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助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用智慧和汗水逐渐形成的艺术,不论是作品内容还是作品造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劳动人民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精神。与此同时,学生的人文精神也从中得到培养。此外,民间美术资源源于民间,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而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

五、 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民间美术资源营造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精彩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是基础与前提。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资源在创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到显著的支撑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秉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正确文化观的原则,多举措、多渠道地收集民间美术资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的方式渗透到美术课上。具体来说,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然后运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全面探讨民间美术资源的美术特点、内在含义以及所彰显的传承价值等,以此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也让学生能够认真、专注地对待接下来的实践任务与探索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资源如皮影戏、京剧脸谱、陶泥、剪纸等。当然,也可以基于当地艺术特色收集具有传承意义与应用价值的民间美术素材,如具有一定人文特色的建筑、雕花工艺、扎染艺术等。通过多元化整合资源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美术课堂内容结构更加丰富、完善,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感染下具备深入探索课程的内在驱动力,为打造有趣、高效的美术课堂奠定基础。

(二)基于民间美术资源创设灵动多彩的联想情境

与其他常规文化课程不同,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有较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说教式教学方法,即机械地讲解课本上的美术概念与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听从与吸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特征,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于学生未切实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其审美能力、艺术思维等受到明显限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以民间美术资源为载体创设灵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观察与思考,可以获得良好的想象空间。尤其是深度联想,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落实课程教学目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关于水墨山水画的作品,如民间艺术家郑叔方的《江南水乡》《火车来到咱山村》等,并以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创设良好的艺术赏析与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观察边思考,感受水墨山水画蕴含的艺术底蕴与丰富的意境,体会作者寄托在画中的情感以及当时的心境。相较于传统美术课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民间美术资源为媒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与内涵,还能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三)基于民间美术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美术游戏

学生的天性使得他们喜欢有趣的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是教师基于“寓教于乐”原则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游戏教学法是实现美术教学“寓教于乐”简单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需求,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与美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相比,民间美术资源具有灵动性、趣味性,是教师组织美术游戏活动的重要依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合理规划游戏活动,做出科学的安排,以此激发学生深度探索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驱动力,从而达到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推进美术课堂的目的,充分彰显美术课程育人价值。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帽子与头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多渠道收集多元、丰富的民间资源,如少数民族特色头饰、传统民族服饰等,对这些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理。与此同时,根据教学主题与民间美术资源整理游戏材料,如多种样式的珠子、剪刀以及花式独特、色彩鲜明的布料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了解这些民间帽子和头饰等,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然后鼓励学生自主绘制设计图,根据绘制的图案动手操作。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即以团队配合的方式设计并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最后,组织各小组围绕成果分享经验,重点阐述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优秀的美术技巧与工艺。有民间美术资源的介入,美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强,课堂教学也在快乐的氛围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基于民间美术资源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艺术作品

鉴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艺术赏析能力、审美思维的培育,并合理、有效地运用民间美术资源,立足实际搭建赏析式美术课堂,尽可能地营造出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深入分析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在文化内涵,以此启发学生的审美思路与艺术灵感,让学生对具体的民间美术工艺与作品形成独到的见解,在深入的赏析与探索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充分感知民间美术资源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的目的。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青铜艺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与青铜艺术有关的资料,包括经典的青铜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要素,了解青铜艺术的演变过程与历史发展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以多媒体呈现典型的青铜艺术作品,如季传志的《栖画》《毛公鼎》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青铜艺术信息赏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及蕴含的文化底蕴等。为了激发学生赏析动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经验、分享感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成长背景等,所以在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时感知到的美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围绕民间美术资源进行互动、交流,既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还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推动教学目标落地。

(五)基于民间美术资源开展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

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劳动者、匠人热爱生活的表现形式,是生活智慧的体现,是沉淀了各时期人们生活智慧的艺术产物。即使时代发展与更迭,民间美术资源所散发的魅力也并未减少,反而愈发凸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素质教育战略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实践性、生活化特性,立足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接着,让学生秉持感受艺术魅力、传承民族经典的原则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针对优秀民族文化建立正确的感知。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剪纸”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民间剪纸工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通过走访民间艺人、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发掘不同内涵、类型的剪纸工艺作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剪纸文化传承者以及民间手艺人探讨剪纸的具体工艺与要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契机开展实践活动,如春节前夕组织学生开展“剪窗花”比赛,让学生迁移应用自己的剪纸知识与技巧,剪出富有美好寓意的作品,然后选出最好的作品张贴在窗户上。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在真正付诸行动后充分感知到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从而驱使学生自觉地肩负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六)基于民间美术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课堂得到创新与发展。然而,传承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即使是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民间美术资源,也有一些过时的元素,所以正确的传承是去除糟粕、合理创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更加契合时代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秉持这一原则运用民间美术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作,既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优秀内涵,了解并掌握传统艺术工艺,还要大胆尝试、敢于突破、自主创新,在保留优秀民族艺术特色与魅力的同时探索出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手段与美术工艺,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其在民间美术资源传承与创新领域的实践水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美术教学主题引进合适的民间美术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竞赛活动,增强其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使学生认真对待民间艺术创新任务,在发扬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美术潜能。

六、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笔者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而且学生也有了很多喜人的变化。第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以前美术课上,学生虽然对绘画、手工等也充满兴趣,但是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后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加强烈。比如,在美术课上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强,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也非常强,这一点通过课堂上学生提问频率、作品成果的增加趋势可见一斑。部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频繁地提出问题,从中可见其兴致浓郁。第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对笔者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通常是笔者要求做什么学生才会做什么,很少主动去探索美术世界,即过于被动。而在美术课堂上引进民间美术资源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明显变强。比如,笔者在课堂上讲解“剪纸”知识后,部分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或课外时间研究各种剪纸技巧,不断创新,剪出各种好看的图案,作为礼物赠送给同学、家长、教师。第三,学生的文化底蕴明显增强。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陶瓷、木雕、刺绣等,很多学生之前对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一无所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些是古老的艺术品,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而笔者在美术课堂上引进民间美术资源之后,学生不再抵触、排斥这些“古老”的艺术品,不再认为这是过时的艺术,反而从中体验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习俗文化,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七、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创新,是开阔学生眼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美术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民间美术资源并深入研究其应用价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科学的应用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工作中仍需要以谦卑的态度持续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将美术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