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林场:山中新天地林间大课堂

2023-10-28 13:23供稿长乐林场
浙江林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长乐林场科普

●供稿/长乐林场

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创办于1910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全场森林覆盖率达85.2%,是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浙江省绿化树种良种繁育中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林区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极佳,被誉为“山中新天地,林间大课堂”。林场怡人的景色、优良的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科普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1998 年,经杭州市教育局批准建立杭州长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现如今是一所集生态教育、科普教育、国防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禁毒教育、法治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依托百年长乐林场优质资源,占地面积1000余亩,现有基地辅导员队伍共56人,其中专职辅导员老师46人、兼职辅导员10人、林业高级工程师5人、教授级高工1 人、副教授1 人,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地全年开放,每期可同时接待学员1200余人。每年接待来自杭州及周边地区100多所学校20万余人次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科普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生态科普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为国家级、省级科普基地,基地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普工作,为了将基地的科普教育工作做长、做足、做深,为了更专业、更全面地向学生科普各类科学知识,基地特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基地科普整体工作,以上级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基地主任为副组长,长乐教育及其他子公司部门配套实施相关科普工作,并下设四个教研组负责相关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活动方案的设计和优化,积极通过志愿汇及学校师生(相关专业)进行志愿者活动联动,保障科普活动安全有效。

基地积极建设各项科普活动开展的固定场所和场馆。依托长乐林场的2.3 万亩山林,开辟了自然教育科普实践场所,包括农事体验区90 亩、茶叶种植园600 亩、现代农业园200亩、中草药基地600亩,以及毛竹林、苗圃地等林地1000亩,单日可接待1500 多人进行自然教育科普实践活动。室内活动场所主要包括2177平方米生态馆、1600平方米非遗传承基地及6个主题手工坊等,可容纳500人同时展开活动。广阔的森林场地为青少年学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场地设施具体可分为环境教育类、文化感悟类、自然体验类、园艺实践类、观测实验类和环境解说类等。

基地在2017 年自筹资金300 余万元新建生态科普馆,专门为传播生态科普知识、森林科普知识和植物科普知识等活动而建。基地还与余杭区教育局、林业水利局等部门合作,投入230 万元,建成由“节水宣传教育展馆”“智慧灌溉示范区”“农田节水示范灌溉区”组成的“一馆两区”科普场所,为青少年科普节水知识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基地的科普场馆常年对外开放。生态科普馆内外种植有近150 种植物,场馆内部主要分成三个区域,为参观学习区、学生活动区、植物栽培区。参观学习区又细分为5个小区块,分别是热带沙漠植物区、热带雨林植物区、中草药植物区、食虫草植物区、蕨类植物区。

森林奇境自然体验园——余杭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点,区域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配备有植物、动物、景观、森林和林业有关信息的学习体验点。整个园区设计有11 个活动小平台或活动小景,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森林科普体验类活动,主要包括种子宝库、入门观鸟、暗夜精灵(蝉鸣蛙叫)、气生根之谜、自然笔记、树叶知多少、猎狐行动、森林定向、土壤的秘密等自然科普活动。

森乐园非遗体验中心场地面积3800 平方米,以“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工匠精神”为宗旨,充分利用林场丰富的“竹、木、花、草、石”等自然资源,挖掘杭州周边非遗资源,还原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利用自然资源而形成的人类文明呈现方式。共建有8 个教室,可提供传统营造、细木制作、陶艺制作、中泰竹笛、西溪花篮、植物扎染、径山茶宴等70余项体验。

现代精品苗木农业园位于长乐林场西山林区和缸梅林区,占地面积约1300亩,苗木种类以乡土树种为主,重点繁育浙江樟、浙江楠、江南油杉、枫香等珍贵彩叶树种。园区内建有苗木繁殖圃200亩,生产设施齐全,建有组培室710平方米、连体大棚5120平方米、自控遮荫棚2.3万平方米,喷灌系统9.1万平方米等。

长乐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7600 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11%,被誉为“色彩的森林”。园内主要有植物种类285 种和野生动物120余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鹅掌楸、杜仲、夏蜡梅、金钱松等。

基地依托百年林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教育为根,总结提炼了“五生”——“生态、生存、生活、生命、生长”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然中实践、探索、体验、交往,领略生态之美、学会生存之能、体验生活之真、珍惜生命之贵、实现生长之乐。基于“五生”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遵循“基于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融入学科知识,学生通过活动中的探索、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项目式学习,从中进行思维及学科启蒙,获得全面发展。

基地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开设“生存与拓展”“生活与劳动”“生态与自然”“生命与安全”四大类课程80 多个活动主题。由基地一线辅导员编写出版的《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凝聚了辅导员们长期积累的课程知识与实践经验,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建设的有力落实。其中“生态与自然”包含森林考察、自然探究、生态保护三大板块30个活动设计。

基地不断创新,结合非遗文化,新开设了森林(非遗)特色自然课程,包含“木篇”“竹篇”“花草篇”“金石篇”“自然膳食篇”五大类70 余个活动项目,可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科普体验项目。

基地科普活动从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延伸,将单次课程延展成主题形式,形成自然科普教育主题营设计,展现生命全周期、生长全过程式的科普教育课程设计,更好地突出林场资源特点。营造一个立体丰富的学习环境,尽量引入实物或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内。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辅导员的引导下靠自己去发掘、去觉察相关信息,并进行系统地整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实践及互动的安排,如观察、实验、小组讨论、模拟游戏、协作解难、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普知识的兴趣。

基地作为浙江省创办最早、面积最大、接待规模最大的实践基地之一,20余年累计接待了1000多所学校350余万人次青少年学生参与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荣誉。

猜你喜欢
长乐林场科普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林场住宅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