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分析*

2023-10-30 02:35周志娟王同生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阻塞性常规微信

周志娟,王同生

1.信阳市传染病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 是在支气管慢性炎症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外周气道阻塞、通气换气功能下降、肺泡弹性减弱等[1]。我国40 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7%,60 岁以上患病率则为27.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与生活习惯、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存在相关性[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可导致机体血管内皮受损、内环境紊乱,随着病程延长可影响其他脏器功能,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自我护理能力差,出院后容易导致病情控制不良情况。微信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移动新媒体工具,是快速发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短信等的手机聊天软件,具有互动强、成本低、智能定制等公众平台功能优点,可将科学保健理念渗透入人们社交圈子和社会群体中,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本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8 月信阳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3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65 例和微信组66 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6]。常规组男35 例,女30 例;年龄47~76 岁,平均年龄(65.93±7.36)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72±0.35)年。微信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51~82 岁,平均年龄(69.77±7.79)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3.47±0.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预防感染、吸氧、止咳、祛痰等。微信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微信平台和微信群,定期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宣教内容,包括病因、治疗方式、肺功能锻炼方法、自我护理方法等。制作宣传图片和视频,通过微信群发布,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2)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监督,指导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运动方法掌握不佳的,可以进行家庭随访和面对面指导。(3)对病情严重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倡导家属参与疾病管理,并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保健教育和指导。(4)鼓励患者在微信群积极交流,分享日常自我管理心得,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掌握康复知识、康复技能等,如患者连续1 周未在微信群回复,则由护士长单独以电话方式进行沟通。(5)对患者的咨询和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张彩虹等[7]编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能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自我效能等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3)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咳嗽、胸闷、咳痰等症状改善时间。(4)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5)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后微信组患者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常规组比较,P<0.05;b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微信组(n=66)常规组(n=65)干预后微信组(n=66)常规组(n=65)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自我效能20.44±2.47 20.84±2.36 30.41±3.42 30.19±3.94 15.19±2.92 15.21±2.08 30.03±3.22 30.19±3.54 22.31±3.57 22.48±3.18 32.38±3.53ab 25.84±2.84b 45.07±5.02ab 38.88±4.13b 30.43±3.38ab 21.96±2.63b 47.53±5.81ab 35.76±4.75b 37.43±4.32ab 26.48±3.31b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

干预后,微信组患者FEV1、FVC 和FEV1/FVC 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s)

a 表示与常规组比较,P<0.05;b 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微信组(n=66)常规组(n=65)干预后微信组(n=66)常规组(n=65)FEV1(L)FVC(L)FEV1/FVC(%)1.23±0.18 1.29±0.12 1.23±0.23 1.31±0.25 45.72±5.06 45.96±5.83 2.28±0.32ab 1.71±0.28b 3.94±0.62ab 2.33±0.34b 66.84±7.32ab 55.33±6.85b

2.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情况

微信组患者咳嗽、胸闷、咳痰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情况(±s) d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情况(±s) d

组别微信组(n=66)常规组(n=65)t值P值咳嗽症状改善时间6.87±1.05 9.27±2.39 7.460<0.001胸闷症状改善时间6.15±1.73 9.32±2.02 9.652<0.001咳痰症状改善时间8.36±1.14 11.05±2.37 8.298<0.001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情况

干预后,微信组患者PaO2、SaO2指标高于常规组,PaCO2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情况(±s)

a 表示与常规组比较,P<0.05;b 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微信组(n=66)常规组(n=65)干预后微信组(n=66)常规组(n=65)PaCO2(kPa)PaO2(kPa)SaO2(%)5.87±0.69 5.86±0.62 9.08±1.95 9.01±1.23 91.23±2.49 91.32±2.43 5.06±0.45ab 5.37±0.49b 10.35±2.21ab 9.79±1.99b 98.51±2.78ab 94.67±2.59b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微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多数患者均处于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病情迁延不愈,多与生活习惯、吸烟、空气粉尘和细颗粒物存在相关性。其发生发展还与机体存在相关性,如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蛋白酶失衡等,可进一步加重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肺功能进一步减退[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肺不张、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等,严重者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改善肺功能,缓解其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但长期采用此疗法患者治疗依从性会逐渐降低,削弱治疗效果[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不可逆特点,除有效治疗外,还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常规护理仅局限于饮食、用药、康复等方面指标,容易忽视对患者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可实现一对多的高效服务模式,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适应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缺情况[11]。目前,我国慢性病自我管理微信干预主要集中在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炎等,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微信干预研究较少[12]。

微信平台的服务内容与上门拜访、电话回访、信件等方式相比,更加彻底、简单、多样,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明显提高管理效率[13]。借助微信平台,护理人员可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制作成视频、图片等,在平台上及时发送,帮助患者随时随地反复观察和学习。同时,可以建立微信群聊,讲解和强调重点内容,鼓励患者相互交流,达到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目的[14]。

自我管理是患者在长期疾病治疗过程之中形成的一种独有的自我监督、约束和管理能力,它可以影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5-16]。患者通过微信平台掌握如何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锻炼等知识,了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准确方法,且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展和并发症认知也大幅度提高,学会管理自身疾病,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7-19]。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实现护患间的零距离沟通和随时视频聊天,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且有利于评估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问题[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微信组患者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自我效能等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后,微信组患者FEV1、FVC 和FEV1/FVC 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微信组患者咳嗽、胸闷、咳痰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干预后,微信组患者PaO2、SaO2指标高于常规组,PaCO2指标低于常规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功能指标;微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此结果与朱顺芳等[2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功能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阻塞性常规微信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微信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
微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