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比对分析

2023-11-02 03:02佘正昊王继东李景怡
化工时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验室培训实验

佘正昊 李 磊 王继东 李景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44)

实验室是各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实验与推演的重要研究阵地,新时期我国高校实验研究内容愈发复杂化、多样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也正面临着新的难题与挑战。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高危地带,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中,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论落到实处,一直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心[1]。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已经逐步形成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安全管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得到了改善,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隐患未被发现和解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国的部分名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比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寻找差距,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国外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概况

1.1 英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机制

英国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始终将安全环保作为首要原则,所有进出实验室的师生均须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采购实验器材前要求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制定操作规范并进行操作指导,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均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说明,并记录使用情况。同时,设有专人对实验室器材的布局进行指导,定期对设备电源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以剑桥大学为例,针对其化学工程系的实验室,专门设定了CEB安全管理体系[2],涵盖门禁系统、安全培训检验制度、安全管理团队及监督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实验的需求,细化设置分级门禁,形成模块化的实验区域;安全培训涉及实验本身及生活各个方面,同时培训频次保持在每月2次、每周2节的高标准。此外,对于实验设备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循环使用无毒害用品、节约使用实验材料、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3]。因而,英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均具有以下特征:(1)重视实验室建设与合理投入,确保国家投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基本需求;(2)实验室之间开放共享,积极鼓励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程;(3)充分授权科研团队对实验室技术类物质的自主性,通过教学质量与科研专项评比来监督保证教育质量;(4)专业化的实验室工作团队,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1.2 美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机制

美国作为全球科研发展水平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的成果产出也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在美国的各个高校中,实验室安全管理虽然隶属于高校安全工作的一部分,但设有专门的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4]。校内的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性较强,不同安全类别、岗位人员调配、场地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联动,达到遇事快速反应的效果。同时,美国高校除了通过设立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机构来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环境、健康与安全责任意识以外,还明确导师、实验室联络人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安全责任关系,促使教师持续关注实验室安全工作[5]。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学校成立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负责管理学校全部的科研教学工作,为校园安全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6]。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他们认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实验人员养成清除各种危化品的习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而不在于通过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来降低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对于每个独立的实验室,他们均会配备首席科学家、导师、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同时针对不同的角色进行符合角色特征的培训,充分利用多方协同来保障实验活动的有序开展及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需要明确了解安全等级标志卡(涉及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安全手册以及安全保护用品。因而,美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均具有以下特征:(1)在EHS机构的基础上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明确夯实安全责任;(2)安全培训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实验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并保持内容的时效性;(3)建立健全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并以此形成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4)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有效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备案。

1.3 日本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机制

日本社会一直保持着全民环保的文化理念,这也使得日本高校始终将环保与安全紧密结合作为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准则。学校将环保安全教育作为学生课程的必修课,并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体系[7]。同时各个高校形成独具特性的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并由学校高层直接管理指导。日本高校实验室空间普遍较小,但是对于其内部的空间布局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利用,利用伸缩式设备来帮助实验室完善其各项功能[8]。在危化品的管理方面,日本高校内部设置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及时形成安全检查记录[9]。此外,为了防止因设备老化、损耗等阻碍实验进展的情况发生,高校还制定了定期维护制度。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东京大学的实验室分为学部管理实验室与校级管理实验室两个类别,其中,学部管理实验室分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研究型实验室,而校级管理实验室则是针对研究生及教师开放的全天开放式实验室[10]。此外,日本高校对于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一直采取通报批评并要求及时整改的制度。因而,日本的大部分实验室均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并反向作用于社会;(2)实验室布局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并具有完备的安全保障设施;(3)设有安全环保管理机构,积极宣传实验安全及环保信息;(4)设立实验设备维护专项经费账户,建立健全实验室设备定期维护制度。

2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比

近年来,我国实验室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频频发生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科学的发展。鉴于此,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并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差异,分析情况见表1。

表1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在与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标中,虽然国内高校实验室处于逐步建设的过程中,但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在机构设置上,国内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缺乏独立的管理部门,且工作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不明、相互协调较为困难的情况。国外高校则是设立由校领导直接管理的专职部门负责实验安全,并协调各部门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安全责任主体与内容上,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均制定了安全责任人制度,同时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均有相应的负责人,但是国内高校并未将具体的责任要求落实到各级责任人,这也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虽然安全意识到位,但仍难以开展具体工作。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导师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国内高校管理制度的整体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未能够根据实验室特性的不同而完善。国外的高校实验室对于每一项安全管理项目均配有详尽的规章制度,且规章制度与操作指南一一对应,实操性强。

在安全教育与培训上,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学生在入校以后将会进行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学习与考试,并且要求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与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相比,我国仍旧存在培训内容过于单一,且均是普适性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未制定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此外,在培训的频率上,国内高校除了在新生开学时进行首次培训外,基本上每学年只有一次培训,而国外高校实验安全管理类培训均保持在每周1~2次的高频次。

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国外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比国内、国外存在的差距与问题,结合国内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与意见:

(1) 完善分级管理体系,强化责任主体意识。高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项负责领导,分级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切实把握“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责任要求[11],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上,坚持精细化原则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营造重视安全管理的校园氛围。

(2) 提高安全教育,提升监管力度。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课程考核,并要求各实验室设置专项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隐患防范意识。当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普遍存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等问题[12]。因此,实验室定期巡检、随机抽检及定期通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提升实验室安全监管力度的同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普遍限于危化品爆炸、火灾等突发事故,但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应局限于此。在环境安全与环保、安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物品搬运等非实验环节都需要进行普及性安全教育。并且在安全教育的频次上,不应只满足入学教育,而应贯穿于实验室使用与学生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13],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设备及不同的危化品均需要进行精细化安全教育。

(4) 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因素[14]。实验室安全不仅仅是仪器、设备等硬件的安全,更应该从实验人员的角度出发,考虑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实验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实验环境等软件帮助科研人员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让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安全管理中,并为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4 结语

近年来,国内高校愈发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形成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发展理念[15]。在完善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设备与仪器,更加需要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促进高校师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突发事故的发生,助力高校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育。

猜你喜欢
实验室培训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做个怪怪长实验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