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调研与素质提升

2023-11-02 16:17杨东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状

杨东

摘要:体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是高校幼教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助于为其未来幼教工作的适应和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强化对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调研概括了当前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现状,之后分别从强化对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完整性认知;重视培养学生的幼儿体育专项技能;强化体育教学的全程实践化;从总体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与素质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能力;现状;素质提升策略

注: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调研与素质提升》成果。(课题号:2020JDKT055)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采用游戏等方法对其基本动作进行发展,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与户外游戏,增强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促进其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提高。同时,还要对幼儿体育活动参与的习惯与积极性进行培养,促进其体质的增强。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有良好的师资作为保障。然而从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来看,其体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而导致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幼教专业中所设置的体育课与其他专业相同,都是公共通识课,并未结合幼教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而进行专门的培养,这就造成幼教专业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为此,调查了解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育学能力现状,相应地提出其素质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调研的现状

根据对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开展的调研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培养目标为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幼教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假如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就会造成培养内容和方式等缺少明确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然而根据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幼教专业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对幼儿体育缺少科学认知。很多高校都认为幼儿体育属于健康教育范畴,觉得只要学生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进行掌握,就能够很好地在将来胜任幼儿体育教学的工作,而体育游戏则是所有成年人都掌握了的内容,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这就造成在幼教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幼儿体育缺少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没有单独以课程的形式进行设置,也并未针对幼儿体育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而导致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完整的问题。

其次,对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缺少足够的认识。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究。但是在幼儿园当中,幼儿教师通常也要同时兼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因此也应具备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比如要进行体育游戏的组织、队伍的组织以及体育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对幼儿的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和处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等等。然而,对于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方面的探究却较少,这就造成幼教专业对于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准确的理解和科学认知。

(二)现有课程设置與教材难以满足学生体育教学需求

课程设置和教材是否完善,对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从调研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材设置难以满足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育相关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

首先,课程设置缺少足够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尽管一些高校幼教专业设置了和专业有关的幼儿体育课程,然而其所设置的课程并未让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知识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部分高校的幼教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和知识,而开设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幼儿游戏理论》两门课程,但这两门课程所涵盖的并非专业的幼儿体育方面的内容体系,因为不管是就幼儿游戏理论,抑或是幼儿健康知识而言都和幼儿体育知识不能等同。作为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幼儿体育有其自身的教育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和方法、评价等等。课程设置确实,就会让教师难以很好地将幼儿发展所需的体育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尽管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都学过有关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然而所接触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则较少,从而造成幼教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

其次,幼儿体育有关内容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当前,高校幼教专业课程中大部分所使用的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本教材,尽管该书具有不同的版本,然而其中真正涉及幼儿体育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只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左右,只就教材而言,无法让学生系统科学地掌握幼儿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从课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该门课程所设置的学时为36学时,而真正涉及幼儿体育知识内容则仅有七个学时左右,只能做些介绍性的教学,这样的课时对于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

(三)内容缺少全面和完整性

就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内容来看,应该涵盖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动作,以及幼儿球类活动、运动器械和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间具有相应的逻辑性,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与学习的内容,体现了幼儿体育的基础性、全面性与特殊性,只有对这些内容的全面掌握,才可为幼教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从调研可以了解到,有些学校结合本校的软、硬件实际在内容上进行了不同选择,而有的学校则选取了其中的两三个方面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而大部分的学校所讲授的则是幼儿体育游戏及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且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所授课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对幼儿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缺少完整性,同时也没有依照相应的逻辑顺序先后进行,而造成幼教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素质缺少全面性,掌握的幼儿体育知识缺少完整性。

(四)实践性不足,经验获得缺失

实践教学是促进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根据调研可以看出,幼教专业学生不但见习时间不长,且实习时间也通常安排得较为集中和靠后,实习缺少深入性,模式化现象凸显,且实习内容大部分是进行观摩,更多的是对幼儿教师的一些常规进行了解,真正动手实践较少,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实习和见习获得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无法将所学进行有效运用。根据调研可知,不少高校幼教专业学生实践主要都是采取观摩与实习两种方式。有的学校在大三的时候安排观摩实践,平均为十六次,而实习实践则主要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年。还有的学校在大二时安排观摩实践,大三时安排学生进行支教实践,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四上半年。整体来看,幼教专业学生不论是在实践形式还是实践次数上都很好,然而其中的体育教学实践却占了较少的比重,观摩实践中更是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通常在幼儿园担任保育或是生活教师,能够进行体育教师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形式化凸显,而导致幼教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欠佳,难以获得丰富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

二、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与素质提升的策略

(一)强化对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完整性认知

强化认知是确保高校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有效提升的前提,特别是要重视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完整性认知。比如,要設置合理的课程、选用完善的教学内容、保证充足的课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教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幼儿体育教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素养。为此,作为高校来说,除了要设置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外,还应针对幼教专业学生,单独设置幼儿体育相关课程,对幼教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在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要对幼教专业的特点与相关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选取与学生相适合,同时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用到的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体育课程考核方面,可以相应地增设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进行检验。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幼儿体育专项技能

结合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中要重视强化学生幼儿体育专项技能方面的培养。综合考虑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实际,作为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强化幼教专业学生户外体育拓展、体智能、体操、舞蹈以及球类运动等专项技能的培养。在体育项目的开展上,应该结合学生运动能力基础,有选择性地设置,而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所开展的项目上,其技术难度不应该提出较高的要求,重视学生均衡全面发展,并强化学生技术动作掌握的规范性,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其次,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是对动作进行大概掌握阶段。在该阶段,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多向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并确保难度适中,使学生可以构建完整且清晰的动作表征。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对技术动作进行初步掌握。二是动作改进和提高阶段。在该阶段,应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对动作细节进行体会和逐步掌握,并利用自主练习的方式对动作进行完善。三是动作成熟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利用游戏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强化学生的练习,使其可以对各种运动技能更为自如地运用,促进动作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体育教学的全程实践化

实践教学对于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要更好地提升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必须重视强化全程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都得到更好的提高。幼教专业学生一入学,就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体育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全程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在四个阶段当中。首先,在学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引导,使其通过对幼儿园的参观等完成入学实践,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和相关岗位的有关要求以及工作环境等,为自身专业的发展规划打好良好的根基。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保育实习当中,使学生对幼教工作当中保育工作的特征与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促进其保育能力的提高。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积极参加到教育实习当中,即让学生通过对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观摩和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教工作当中的体育教学相关活动及组织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最后,作为高校来说,要积极为幼教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实践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并促进自身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四)从总体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应该结合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需求,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细化,把体育教学能力细分成体育理论、体育专业技能等不同方面的教学能力。其次,应该根据体育教学所包含的思想、知识、方法以及案例等,对项目进行划分,使其和运动能力、合作能力、游戏能力等相对应,由此把体育教学能力细分成能够进行操作的具体实践要素。再次,可根据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有关需求,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汇总出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相关主题,让体育技能教学明确到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层面,让学生所学的各类理论教学能力可以在教学实践训练中进行科学应用,进而为其未来教学创新与教学实践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可以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体育师资力量进行培育,并积极应用校园体育网页等,对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部分体育教学能力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幼教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

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来说,应该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幼教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其未来更好地与幼儿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文存阅刊,2018,(1):69.

[2]万家牧.提高学前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6):78-82.

[3]李海燕.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104+106.

[4]常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7):116-118.

[5]吴军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探析[J].2021,(3):95-97.

[6]朱海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交际,2020,(14): 30-31.

[7]郭华伟,汪超,王学胜.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体育视野,2021,(12上):117-119.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