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滨海城市体育主题文化建构下的石狮市体育旅游产业链延伸与新路径探索

2023-11-02 01:44程岩梅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程岩梅

摘要:随着大众旅游业的兴盛,“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旅游+体育”模式在很多城市被开发与运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狮”文化城市品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保护、海峡两岸民俗体育传承、滨海本土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等方面,探究独具滨海特色的石狮市多元多层次的体育主题文化体系的打造路径。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强化并延伸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链,为滨海城市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滨海城市;体育主题文化;体育旅游产业

基金项目:石狮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21SSK004。

全域旅游成为城市完善综合治理与优化社会服务的有效推手,是城市经济打破“自循环”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众旅游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旅游+”新模式和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与体育的融合,早已成为现实,但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从文化定位上探究融合新路径,突出旅游文化内涵,对提升城市全域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相关概念阐述

1.1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根据独有的自然特质、经济特质、文化特质所形成的发展理念和价值标准,是一个城市区别与其他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更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1.2城市体育主题文化

城市体育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了城市体育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城市体育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与其他城市体育产生差异化的核心所在。

2.石狮市体育文化构成分析

2.1构成内容分析

体育文化构成内容分为表层、中层、深层。表层构成内容是体育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指的是体育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外在特征,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健身行为、体育赛事等操作体系;中层构成内容是体育文化构成的衔接纽带,指一些体育相关制度和组织体系;深层构成内容是指与体育相关的思想体系,包括健康观、审美观、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等。表层和中层构成内容反映着体育文化的具体形态,深层构成内容是表层和中层内容的发展原则与方向。

2.2体育文化的表层构成内容

(1)场地设施建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与体育强国建设进程的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石狮市主体场地设施建设包含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园、体育公园、健身路径、乡村体育设施建设等。通过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统计得知,石狮市有13所老年体育活动场地、265片灯光篮球场、193个全民健身站点、24所公共游泳场、242条室外健身路径、13片开放性足球场。由此反映出,石狮市体育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发展县域的全民健身服务文化,满足市民的业余健身锻炼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得知,目前石狮市建有四所体育公园,分别为蚶江体育公园、湖滨体育公园、凤里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公园。蚶江体育公园属于主题文化体育公园,设计突出运动、休闲、健身与生态保护、城镇人文历史相结合的特点,配有篮球场、乒乓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健身广场、表演广场、惜音亭、仿古闽南特色公厕等;湖滨体育公园以足球运动为主,属于街头笼式体育公园,配有五人制足球场地、乒乓球桌、塑胶跑道、儿童乐园等;凤里体育公园属于街头笼式体育公园,以篮球运动为主,配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智慧体育公园的设计以运动、健身、休闲、与生态修复、旅游景观、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智能化服务与管理为主要特色,配有十一人制足球场、排球场、门球场、攀爬网、自行车道、儿童游憩场地、林间步道、休闲廊架、停车场、公厕和淋浴房。智能体质检测仪、环形智能步道、智能健身驿站等。通过四所体育公园的设计特点和配套服设施的建设可知,体育公园的场地分布与设施建设具有较明显的区分度,能够相互补充并具有项目侧重点,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注意结合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智慧体育公园采用了现代科技,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配套设施更加现代。综上所述,体育公园的建设,反映了城市体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大众运动的高层次和高质量转变,这不仅顺应了大众对健身环境的更高追求,更符合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需求。

(2)体育赛事文化

体育赛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项文化展示活动。石狮市除了四年一届的石狮市运动会之外,每年镇级、村级、企业等体育赛事丰富多样,初步形成了县域内全民健身赛事文化品牌。据统计,近五年石狮市大型体育赛事有: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海上丝绸之路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石狮国际龙狮公开赛、第三届海峡两岸狮阵武术大汇演、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舞龙舞狮大赛暨狮阵大汇演、全国啦啦操联赛(石狮站)、象棋国际邀请赛、福建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华东地区男子篮球联赛、沙滩半程马拉松接力赛等。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石狮路段)举办4次;全国啦啦操联赛举办了3次;沙滩半程马拉松接力赛举办了4次,参赛选手多为泉州本地人且为民间协会策划与组织;其他体育赛事首次举办。在体育传统文化的展现方面,仅有舞龙舞狮一项,其他均属于现代体育赛事。由此看出,石狮市举办的体育赛事种类丰富多样,但主体精品体育赛事较单一,在传输城市文化特色方面较不足;特色体育赛事文化推广、宣传度较低,群众参与面不够广,致使体育赛事在城市文化内涵的传播中影响力不高。

2.3体育文化的中层构成内容

石狮市组织体系的构成以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为主导,协会社团为辅助、業余俱乐部为补充的多层次组织体系。石狮市体育协会主要有武术协会、足球协会、游泳协会、篮球协会、自行车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文化体育旅游局负责相关体育制度的制定与传达,协会社团以及业余俱乐部组织具体的单项健身活动并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

2.4体育文化的深层构成内容

石狮市作为一座全国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经济获得了优先发展,物质文明领先于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发展路线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生活逐步走向健康化和休闲化。石狮市不断跟进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逐渐有了新的变化:全民健身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市民具有较强的健身理念并深刻认识到体育文化在展示城市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5存在问题分析

(1)体育资源配置偏向于大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未凸显滨海体育特色。体育资源的配置多为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改变市民休闲、运动、健身的体育环境,但在滨海城市体育旅游产业方面的基础设施较为不足,具有滨海地域特色的体育设施投建较少。体育资源分布較分散,城市文化蕴涵度较低,与滨海城市特色品牌树立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

(2)大型体育赛事未形成连续性赛事,本土赛事较少且品牌文化建设薄弱。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连续性较低,本土赛事举办较少,未形成定期举办的传统体育赛事品;缺乏城市“山海”特色的品牌赛事资源的开发,体育赛事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充分,体育赛事品牌文化建设较薄弱。

(3)体育组织体系中缺乏滨海城市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发。滨海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度不够高,具有本土特色的滨海城市体育项目较少,致使滨海核心体育旅游产品欠缺。在众多的协会组织中,缺少这类项目的组织机构建设。

3.滨海石狮体育主题文化定位

3.1理论依据

城市体育主题文化定位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决定着全域旅游价值链的构建与完善。通过滨海城市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配置,打造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多元体育文化体系,避免城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助推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2定位原则与思想

在全民旅游与全域旅游背景下,明确“文化立城,体育文化兴城”的发展依据。石狮市是2021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全国体育先进市,闽南著名侨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迹中有3处在石狮。滨海旅游是石狮市发展的最大特色。抓住特色求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将体育文化与滨海城市品牌建设紧密结合,突出城市体育主题文化,凸显城市体育特色,不断延伸滨海城市旅游产业链。

4.滨海石狮体育主题文化体系构建的路径分析

4.1活化非遗项目,将“狮”运动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提高城市品牌形象是发展城市旅游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县级市的旅游业,差异化的旅游产品至关重要。狮文化是石狮市历史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石狮人爱拼敢赢,拼搏进取的精神,反映着人们追求祥和安宁的美好心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卢厝狮阵。活化“狮阵”非遗项目,将狮运动文化定位为城市体育主题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探索“狮”城市与“狮”运动的历史文化渊源,以此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和传播,将狮运动发展成旅游特色,吸引游客观赏和体验。

4.2利用“山海城”优势,形成区域性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带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康养意识的增强,滨海城市旅游的热潮将不断升级,单一的观光旅游形式满足不了全域旅游和全民旅游的需求。要不断创新理念,结合“山海”优势,借助体育手段,积极推动体验式旅游的发展。石狮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海洋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精髓。体育主题文化的构建要充分考虑海洋文化的特性,利用“海丝三宝”(六胜塔、姑嫂塔、林銮渡)、十里黄金海岸、六百年古卫城等历史生态文化古迹,连接宝盖山、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等精品旅游线路,采用“4S”体育旅游模式(sea、?shine、sand、sport),以及“运动+休闲”、“运动+康养”“运动+田园”等文化业态,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带。

4.3借助海峡两岸的地缘优势,建设本土体育赛事品牌文化

立足海峡两岸的民族之情,延续大陆与台湾宗亲血缘,使城市成为海峡两岸的感情纽带,这也是石狮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缘优势。传承与发展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传统体育项目,如龙狮运动,龙舟运动、宋江阵等民俗项目,定期进行体育赛事交流,注重对这些本土体育赛事进行品牌文化建设,形成城市体育主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运动员的参赛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赛事,以此延伸体育旅游产业文化价值链,挖掘城市体育文化特色,丰富体育旅游文化内涵。

4.4结合地域历史文化,采用“体育+”模式不断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

挖掘特色的文化资源,整合体育资源,采用“体育+”模式,开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结合传统习俗节日与体育赛事,开发体育文化旅游活动,如闽台对渡习俗与龙舟赛、龙狮运动的结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彰显地域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升级并深化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

5.结论

“旅游+体育”融合业态只在形式上结合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挖掘城市体育主题文化内涵,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延伸并深化体育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滨海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滨海特色资源,从狮文化、历史生态文化、本土赛事文化、传统文化习俗等方面构建体育主题文化体系,将有助于石狮市形成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色,打造高级别的滨海休闲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杨鹏飞 .以鲜明的主题文化塑造城市品牌[N]. 鄂尔多斯日报,2021-10-11(003).

[2]李军凯,张婷.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J].新闻战线,2021(9):86-88.

[3]魏铭泽,袁雷.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促进分析——以奥运会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9(05):18-22.

[4]马肇国,席亚健,薛浩,等.体育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互动效应和风险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64-72.

[5]户良斌.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对城市旅游品牌提升的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3):99-100.

[6]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1):42-46+66.

[7]任枭,何小兰.地域特色体育文化活动促进城市发展的研究——以广元市女儿节凤舟比赛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05):113-116.

[8]贺莉,赵树桐.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困境与破解机制[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4):61-62.

[9]魏艺,陈治.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03):29-33.

[10]李红智.城市体育文化对促进城市文化提升及途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