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3-11-02 01:44梁衷维赵云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壮族校本课程

梁衷维 赵云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分析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工作,以期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壮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中职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GXZZJG2021B38)。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体育法强调: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集娱乐、竞技、艺术、健身于一体的独特体育文化,其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展符合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切实提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1.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1传承壮族传统文化

壮族发源于先秦时期的“西瓯”和“骆越”,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壮族文明史,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特朗(打扁担)、打拐、磨秋、投绣球、舞狮、板鞋竞技、踩风车和壮拳等数十种传统体育项目流传至今,极大的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年轻人之间却受到了冷遇。互联网时代给年轻人带来种类繁多的新鲜资讯,足球、篮球等源自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受到年轻人广泛的欢迎。各个学校普遍开设有相关体育项目的课程,在校外,各种媒体的体育赛事转播也给了学生更多了解相关运动的渠道。相比之下,年轻人缺乏接触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对其没有系统性的认知,更遑论深度参与进传统体育项目之中。

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为15-18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其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近年来,教育部反复强调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各级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仍以田径、球类等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为主,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由于兴趣、身体发育条件的不同,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其中。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便会丧失体育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给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带来极大的阻碍。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地区特色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的多样性,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另外,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例如板鞋竞技运动,其不仅有竞技性较强的板鞋竞速形式,也有娱乐性较强板鞋抢粽子、板鞋秧歌舞、板鞋戏水等运动形式。多种多样的体育形式可以丰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3提升体育锻炼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学习。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体育锻炼时间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壮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壮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實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其符合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因此,这样的运动方式更能与当地学生产生精神共鸣,得到他们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在中职学校内进行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1.4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交流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壮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具有浓厚的壮族文化内涵,具有陶冶情操等精神层面的功能。在中职学校内开设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壮族文化,增强凝聚力,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以板鞋竞技运动为例,其需要多名学生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以协同并进的方式进行竞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交流比赛策略、制定比赛计划、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在潜移默化之间,学生们进行了深度的沟通,消除了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的隔阂,促进民族交流。

2.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

2.1教学内容开发不足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众多,很多项目都具备被开发为校本课程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的中职学校中,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仍然十分单一。教学内容的开发不足,相关教材匮乏,校本课程的开展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收效甚微。

通过对引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仅注重其娱乐性,未能发掘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往往以趣味小游戏的形式开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的体育项目局限于打陀螺、竹竿舞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锻炼效果十分有效,传统体育项目成为“花架子”。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忽略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竞技、健身等方面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传统文化。

2.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便无法获得体育科学知识,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时代浪潮的冲击,具备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知识的人才愈加稀少。

在中职学校中,多数体育教师缺乏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无法对学生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提出指导意见。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中职学校没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客观条件,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候,随意采用“拿来主义”,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2.3评价手段不健全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性、文体性为主要特性,其来自于民间,长期以来在广大壮族人民间广为流传。作为民间运动,在将之引入体育课程时,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有着缺乏系统性的客观问题。

对于大多数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技术规范、器材标准均没有明确可供执行的标准。在教学时,教师无法根据具体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仅通过主观感受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也偏向于参与过程。这样的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体育教学目的,更会因得不到正面反馈,使得学生丧失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2.4体育文化教育缺乏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缺乏文化教育,学生对相关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认知不足,不利于校本课程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交流等意义的实现。

在教学中,往往仅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对于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人文情怀关注较少。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学校体育教学仍然以身体锻炼为主,没有开设相关体育文化课程,学生普遍不清楚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之后的文化背景,无法与之产生情感互动。用普通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进行传统体育的教学,这脱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本意,亟需教育工作者们引起重视。

3.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3.1丰富教学内容的开发

壮举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民间,在广大壮族人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运动氛围。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壮族人民居住区,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现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考查,收集多种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库。开发更多兼顾娱乐、竞技、健身的教学内容,摆脱传统体育项目“花架子”的困境。

2022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在桂林召开。抢花炮、壮圈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比赛项目,各地运动健儿就此展开激烈的角逐。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极佳的锻炼和竞技效果。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做好传统体育项目的收集、挖掘及整理工作,给传统体育教学带来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对传统体育项目有系统性的了解后,利用现代的体育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工作。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传统体育项目,做好适应性改造,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良好体育教学效果的校本课程。

3.2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育

开发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拥有一支对传统体育项目有深入了解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中职学校应发扬“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培养专业的传统体育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应安排体育教师“走出去”,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走访传统体育专家学者,在充分学习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提升其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其次,应邀请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进校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广西自治区隆林县为例,当地主管部门聘请踩风车民间艺人进入校园,开展踩风车培训学习环节,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师生快速的掌握了这一传统体育项目。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提供和决策参与者,在教学目标设定、方案制定、课程设计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育,才能推动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3.3创新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做好针对性的改进工作。在充分了解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改变目前中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困境。

近年来,高杆绣球作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广西中考体育考试内容,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高杆绣球的考核标准是:考生在两分钟内,在折返跑的过程中,将绣球抛进6米外,5米高的高杆上直径1米的球圈内,抛中13个即为满分。抛绣球与折返跑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考核标准的难题。这样的考核方式给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带来启发:传统体育项目的评价考核应参考现有体育考核体系优势,创新传统体育评价体系。

教育工作者应活跃思想,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入到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利用自身丰富的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将其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建立全新的评价考核机制,使壮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

3.4深化体育文化教育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历史及品质。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吸引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壮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身过程的智慧结晶?,在新的时代仍有着现实意义,通过体育锻炼间的亲身体会,继承壮族先辈的精神遗产。例如板鞋竞技运动,学生在通过协同配合的方式完成运动之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解该运动的文化背景。板鞋竞技起源于明朝嘉靖时期,是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练兵之法,通过板鞋竞技,培养士兵团结、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以体育锻炼结合壮族历史的形式,学生便能深刻领会到壮族先辈的优秀品质,从而见贤思齐,促进自身意志的提升。而瓦氏夫人抗倭的事迹,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体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缺乏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在教学工作中引入更过的人文内容,促进中职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

4.结语

壯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传承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锻炼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有着积极意义,开发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可以助力中职学校提升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但在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广大中职学校应丰富教学内容的开发、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育、创新评价体系、深化体育文化教育,切实做好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保护、传承、发展壮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专家解读新修订的体育法[J].青海党的生活,2022,(08):70.

[2]廖琛,农丽颖.职业教育参与共建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J].武术研究,2022,7(06):87-90.

[3]吴颖冰,戴羽.论区域民族体育与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2022年东盟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2:101-102.

[4]陶泓酉.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5]许冬明.民族文化认同下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2):93-96.

[6]肖丽娟.体育强国视域下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探索[J].公关世界,2022,(19):58-59.

[7]邬孟君,万鹏.新时期民族体育教育融合旅游开发研究——评《民族体育教育读本》[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105.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壮族校本课程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传统体育养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综述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