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02 01:44徐文杰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文化自信

徐文杰

摘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必须正确看待龙舟运动本身具有的传承价值,从多个角度着手大力发展龙舟运动,而政府部门则需要积极与高校寻求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龙舟运动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利用各方力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先围绕着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价值进行探讨,然后结合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当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路径,旨在不断增强龙舟运动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参与龙舟运动当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编号:T—c/2021/60),2021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13030,0121011。

文化自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龙舟运动十分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积累了大量东方智慧结晶,但是我国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当中,普遍存在对于本民族文化发展不够自信的情况,不少地方采取的是借鉴现代体育管理理念来推动龙舟运动发展,这不利用我国龙舟运动传承发展与传承。作为为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大力推广龙舟运动发展,要充分利用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来锻炼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体功能,要让大学生了解龙舟运动,对于龙舟运动的发展要树立自信,要积极地去传承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打造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

1.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价值

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需要多人进行集体划桨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是在一些喜庆的节日当中举行,是为典型的就是端午节划龙舟。龙舟运动还可以有效锻炼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度等综合素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运动技能,有助于从思想层面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力。最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龙舟运动训练,还有助于锻炼全身的肌肉能力,增强心血管、呼吸以及其他系统功能,同时有效协调机体器官和系统机能。与此同时,龙舟运动作为反映集体力量的重要媒介,在正式的比赛和训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各小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既需要喊出整齐划一的口号,又需要与队员保持良好的默契感。此外,龙舟运动不仅需要完成陆地训练,还可以通过湖面、江面、大海获得不同的体验。实际上龙舟运动的赛事训练场所主要集中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区,而天然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本身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因此高校开设体育课程时必须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为西方体育运动项目,无法使得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文化自信。龙舟运动作为东方智慧与体力凝结而成的产物,其本身具有的健身运动价值不输于西方体育运动项目。

2.高校龙舟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龙舟运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中集结了丰富的龙舟运动文化资源,但我国经济、科技、政治在近代呈现出了明显落后的趋势,而大量涌入的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龙舟运动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到来,一些西方体育文化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地位,这在无形当中也阻碍了龙舟运动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与奥运项目对接,但大多奥运体育项目均来源于西方国家,我国尚未将任何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奥运体育,这也使得龙舟运动很难真正进入到高校体育课程。

其次,龙舟运动主要源于传统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文化,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环境息息相关,并且不同地域文明、经济社会衍生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同。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日益完善与普及,开放的历史环境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困境,而商业文化的侵袭更是加大了原生态环境开发商业价值的难度。特别是部分地区过度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将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旅游小镇,甚至严重破坏了龙舟运动的发源地及周边生态环境,这也是高校龙舟运动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再次,当代大学生群体在西方文化的侵袭下,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的积极影响,由此导致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缺少群众基础以及文化认同。最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高校在当前发展阶段必须着重思考如何吸引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注意力。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朝着社会体育过渡的重要渠道,积极开设高校体育运动课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尽管高校开设的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却很少有高校去开展像龙舟运动这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导致龙舟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发展的并不顺利,阻碍了龙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除了鍛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承担积极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各高校可以尝试将龙舟运动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并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积极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具有当地特色的龙舟运动文化。

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路径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化,积极进行文化自信建设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发自内心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满自豪感和认同感,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而龙舟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项目,不仅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还凝聚了丰富的东方体育智慧,因此高校必须要以文化自信为出发点,来探索符合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传承之路径,具体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3.1激发大学生对于龙舟运动的文化认同

推進龙舟运动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开设高校体育运动课程,经实践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龙舟运动课程,但最终取得的龙舟运动宣传效果较为理想。在当前文化自信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应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对象,他们身上也应肩负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当中,开展龙舟运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也是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将自身所学知识反馈给社会,全面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与传承。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侵袭,已经逐渐弱化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龙舟运动的文化认同,很多的大学生对于龙舟运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也相对较少,不利用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基于此,在当前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应积极向学生科普关于龙舟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从思想层面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龙舟运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不断地丰富龙舟运动的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龙舟运动的积极性。

3.2积极开展与参与龙舟运动竞赛活动

龙舟运动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在社会层面发展龙舟运动时可以营造舆论氛围、制定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政策,而高校则需要站在科研的角度探索龙舟运动知识技能的开发和建设。高校要以文化视域为背景,应与社会共同担任推动龙舟运动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将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美感和智慧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要充分利用龙舟赛事的导向作用,近年来我国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愈发重视龙舟赛事活动的开展情况,还对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龙舟运动已被纳入到了正式的全运会比赛项目,还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参赛机会。即便是在特殊时期的影响下,基层龙舟赛事也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小范围开展了项目宣传活动,真正为龙舟运动的推广与普及营造了正面积极的氛围。在当前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可以利用竞赛促进项目开展,以竞赛的形式激发高校设立龙舟队的积极性。高校也要对龙舟运动发展予以高度重视,要鼓励大学生多体验和感受龙舟运动的独特魅力,高校本身不仅要积极开展丰富的龙舟运动竞赛活动,也要多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当中所举办的一些龙舟运动竞赛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参与龙舟运动的热情,全面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

3.3打造高校龙舟竞渡品牌

龙舟运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的大量历史遗迹、文献资料均可以作为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素材。龙舟运动主要源于古代祭祀、生产生活以及当地人文背景,不同流域孕育的龙舟竞技文化不同,如黄河流域主要盛行黄河龙,而珠三角区域则孕育了珠江龙。基于此,高校应有意识地研究不同区域的龙舟竞渡文化和起源,紧跟新时代发展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龙舟竞渡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塑造龙舟运动品牌来强调这项体育运动的特色,目前仅有北华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开设了龙舟体育运动项目,其不仅在龙舟竞技方面保持着较高的赛事水平,还从思想层面意识到了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围绕着龙舟运动的赛事流程、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打造龙舟运动品牌,

3.4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推动高校龙舟运动发展时,不应仅局限于专家学者的配合和支持,而是需要由文化自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可行的政策指导方针,将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落实到方针、政策文件上,大力宣传有益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政策方针,同时充分利用龙舟竞渡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结晶和文明建设。实际上我国龙舟运动并不弱于西方同类项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将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中。

其次,龙舟运动的仪式、内容以及文化特征可以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域的祭祀风俗以及生活娱乐风貌,而古代龙舟竞技则可以还原当时的民族风情、政治面貌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等,有助于从思想层面引起我国公民的历史共鸣。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必须正确理解龙舟运动的价值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龙舟运动的原始状态,同时凸显龙舟运动特有的文化个性,尽可能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还原古代龙舟运动用到的实物,从而有效拓展龙舟运动传承和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拉动各地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保留龙舟运动竞技属性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传承龙舟运动的实物、精神遗产,确保龙舟运动能充分迎合新时代发展需要。最后,政府作为龙舟运动开展和传承的主导者,其不仅需要针对龙舟运动发展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充分调动民间传承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民间群体制定不同的龙舟运动发展路径、传播方式等,并督促龙舟协会在龙舟运动传承和发展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4.结语

龙舟运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有着显著的传承价值,其本身还可以视为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龙舟运动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挤压了我国龙舟运动的传承和发展空间,使得大量龙舟运动传承资源浪费的同时,我国国民对龙舟运动的文化认同也相对较低。基于此,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执行者,其必须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促使当代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龙舟运动产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李海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9):75-78.

[2]许开鸿. 龙舟运动在湖北高校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汉大学,2022.

[3]叶菁. “十四五”发展规划下安徽省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2.

[4]黄健武,覃春丽,葛双兰.广西高校龙舟运动赛事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精品,2022,41(02):66-68.

[5]马庆,向钗榕.高校竞技龙舟运动风险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22,26(01):71-80.

[6]刘笑,王结春,吕光明.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运动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01):85-90.

[7]黄健武,杨军.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对传承龙舟文化的影响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2):22-23.

[8]黄健武,杨军,葛双兰.龙舟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探析[J].大学(研究版),2020(08):22-23.

[9]孙健,孔庆涛,时霖,王锋,迟焕琪,韩立刚.高校龙舟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成份影响之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1):243-244.

[10]徐煊.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22-123.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