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整合与利用

2023-11-02 01:44周丽丽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体育

周丽丽

摘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民间游戏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被视为一种重要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引入体育课堂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之新课标中反复强调了游戏化教学要求,所以本文将围绕民间传统游戏资源的挖掘,探索如何用适宜的方式将传统游戏资源或形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体验过程中完成对体育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达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小学体育;资源整合利用;游戏教学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黄河文化视域下中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小学课程研究》,课题编号:2022HHZX274。

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就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推行以及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大量教学实践也表明,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储存量,扩宽知识面与构建正确的文化认知,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导学生自觉涵养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自觉涵养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作为体育游戏主要构成部分的民间传统游戏,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瑰宝。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带领学生通过體育锻炼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收获乐趣、健全人格,让新时代青少年教育朝着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对此,本文将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挖掘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让民间优秀的传统体育游戏走进校园,发挥其传承作用和育人功能。

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民间传统游戏形式简单又丰富,操作性和趣味性强,将该资源合理的整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好的强化学生体能。加之民间传统游戏几乎不受地点、器材和年龄的限制,能很大程度的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匮乏、运动场地不足或专业教师力量不足等问题,不过在民间传统游戏进校园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落地程度不理想,内容碎片化,不系统,不接地气,学生不理解中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课程内容。二是在民间游戏的引入上,学校存在着盲目性,表现为多而杂,全盘照搬,个别游戏项目不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些项目学生不喜欢,也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三是体育教师对中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使用方法存在问题,对游戏的方法、规则不明确[2]。四是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面出现大量乏味、无趣、低效率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以体育人无效果,一厢情愿地无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自上而下地规定学生游戏的项目,学生没有选择权,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在学校整体规划上,也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良好氛围和活动平台。五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没有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现代小学体育课程资源。

2.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社会体育文化重要构成部分,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多样,有拔河、皮条、踢毽子、抽陀螺等,不仅拥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还有悠久的流传发展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对健康体育教学做到了有效补充。

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其在实现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目标与提升青少年体质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有充分了解,围绕这些内容设计科学适宜的体育课程,达成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与掌握体育技能的教学目标[3]。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在机体不具备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时候很容易感染病菌;另外,对于走出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生活中学习内容的增多会让孩子或家长不自觉的将更多精力放在智力开发和学业能力培养上,从而忽视体格锻炼。加之传统体育项目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较为固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情绪,不愿主动参加或坚持锻炼。所以,趣味性和操作性就成为了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点。民间传统游戏在形式设置上相对简单,但灵活多变,对学生而言非常具有趣味性,也容易参与其中。

3.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课堂的准备工作

广泛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传统游戏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每个地域在漫长岁月中慢慢形成的民间游戏有附带了地方特色,在游戏形式与内容上都十分多样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师而言,正好是带领学生领略各地域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树立地域文化差异意识的良好素材,指导学生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的文化认知,同时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并拓宽视野[4]。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那么在体育课堂引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们一起将视线回归到生活,在解除地域限制的条件下多多挖掘、整理各种民间传统游戏资源,为传统游戏与体育课堂的有效整合做好准备工作。

3.1以教师为主体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以教师为主体从生活视角出发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一种锻炼与体现。本就对各种体育项目有一定专业了解的体育教师,可以更加高效的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更加精准的从生活中收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选用与教学需求高度契合的游戏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5]。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基本学情和成长需求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可紧紧围绕学情有针对性的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通过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来实现最大化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目标。

比如,从投掷、跑步、跳跃等几个大的体育项目类别考虑,结合学生成长锻炼需求,收集整理出跳房子、跳皮筋、抽陀螺、掷沙包等传统游戏,在分析、筛选、整理这些游戏活动后,教师再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选择性的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2以学生为主体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实施体育游戏化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每个学生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中,多多少少都接触了一些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包括学生家长,在曾经读书时代里也亲身体验了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游戏可能已经不再被人提及,但还有很多都一直被流传了下来。考虑到学生是所有游戏活动的第一体验者,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整合教学活动前,给学生设计一个联合家长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的从第一视角收集民间传统游戏素材,一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自我体会每种传统体育游戏的特征,二是尊重学生的游戏体验,以便在后期教学工作中更好的满足学生锻炼需求。

比如,某一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展开平衡力训练指导,教师可提前布置一个收集相关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任务,指引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总结生活经历,与父母沟通交流挖掘以往的游戏积累,通过学生自己或父母迁移游戏经验挖掘对应的游戏内容,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斗鸡”等,挖掘收集资源的同时要做到能够详细讲述游戏规则,对每一个游戏的内容、规则与内涵建立正确的认知。大部分学生都会因为有父母记忆迁移而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表示出更大的兴趣。随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挖掘的有关平衡力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自由活动环节就可以让学生只有选择体验。

4.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整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课程中的整合与利用是有贯穿性的,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竞赛拓展到教学收尾,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很好的整合点。下面就热身准备、技能教学、能力拓展和教学收尾这四个环节入手,谈谈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4.1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课程中的热身准备阶段

从室内学习状态转入室外操场环境中,?学生们投入体育课需要经过心理和身体上调整或“唤醒”才能真正进入体育教学的。那么在热身准备阶段,教师可借助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发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优势快速激活课堂,带领学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6]。热身准备阶段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对学生而言具有新意且趣味十足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可起到“唤醒”学生身体机能与参与兴趣的快速预热效果,同时也避免课中训练出现拉伤现象。

比如,跳绳、跳房子、贴烧饼、赶小猪等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就十分适合整合应用于热身准备阶段,这些体育游戏的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身体各肢体部分且趣味性十足,能发挥很好“唤醒”身心的作用。以“踢毽子”游戏为例,又名“打鸡”,这是一项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的民间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游戏简便易行,一直以来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教师让学生以4人为1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没有限定时间,毽子落地即游戏结束,对比组内连续不间断踢毽子的个数。就这样在熟悉且充满趣味的游戏形式下让学生活动了四肢与各关节,迅速的让学生投入到了体育训练状态。

4.2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课程中技能教学阶段

正式进入教学环节后的重点就是掌握体育技能,这也是整个体育课堂训练强度最大的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陷入枯燥、无兴趣、不坚持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可选用生动、有趣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内容融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基于科学预设,将民间游戏体育形式融入教學内容分支中,或者进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创编,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向学生传授有关“快速跑”的运动技能环节,可将“赶小猪”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整合到教学设计中,准备羽毛球拍与皮球这两个器材即可,让学生手拿羽毛球拍去控制皮球的运动轨迹,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将皮球赶到制定地点,既要维持跑步速度,又要锻炼身体个控制能力,而这就是掌握“快速跑”运动技能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讲解快速跑相关知识后,在游戏中融入跑步运动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4.3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课程中能力拓展阶段

综合能力的拓展发展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是在完成体育知识讲解、技能示范与掌握、常规训练等教学内容后,以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将整个身体机能调节到高速运转状态[7]。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拓展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后半段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整合到竞赛环节,将学生体育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拓展综合能力。

比如在“投掷动作”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难懂的口头理论讲解让学生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打雪仗”这一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改编,锻炼器材用海绵球、毛线球等不易伤人的物品来替代雪球,围绕这一民间活动从用力点、用力顺序、投资角度、呼吸方法等方面,展开性讲解“正确的投掷动作”,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投掷练习,以“打雪仗”的游戏形式来深化、巩固正确的投掷动作。具体游戏规则设定,以小组为单位,一方投掷对方小组成员,5次机会里若成功投中3次,则被投人员出局,交换投掷方,3局之后几个小组保留人员多则获胜。这样的课程形式整合方式,让学生在拓展投掷技能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4.4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课程中教学收尾阶段

教学收尾阶段的学生们身心开始进入放松状态,但心理上的放松并不代表身体机能放松,学生身体状态中的肌肉、关节等无法突然转变状态,要慢慢的从有强度的训练状态过渡平稳状态,否则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那么在课程结束的收尾阶段,需要教师重视放松训练,引入运动量小、运动幅度不大的舒缓类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带领学生机体慢慢恢复,放缓心肺负担。

比如“123木头人”这个讲究令行静止能力的民间游戏,相对而言运动量小且形式简单,由教师当发号施令者,背对着站在远离学生的另一端,用快慢不一的语速念叨着“三三四四,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动了谁就是小黄人!”,学生可自由活动,一旦声停教师就立马回头,观察每个学生的姿势,谁能坚持不动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游戏环节简单有趣,在放松学生机体的同时还能锻炼其定力,

5.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但有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还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创新设计中,要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科学合理的收集整理并筛选符合要求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根据教学需求将其整合到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优势与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文化储备,增强体魄,实现高质量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裴玮.浅析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入农村小学大课间的可行性[J].新课程,2021(48):19.

[2]田鹏飞.改编与挖掘:小学传统体育游戏的创新——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J].考试周刊,2019(91):114-115.

[3]和丽娟,葛锦润.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5):61-62,64.

[4]宋同科.试论传统民间游戏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有效开展的价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1):100.

[5]周亚飞,徐立胜.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引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05.

[6]朱军,袁静.小学体育与健康《传统游戏》优质课程开发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5):23-25.

[7]仇小霞.融民间传统游戏于体育课堂,弘扬民间传统文化[J].读与写,2021,18(33):240-241.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小学体育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