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理论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

2023-11-02 01:44裴桐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学校体育高职院校

裴桐

摘要: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化职校育人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举措与迫切需求。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理论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体育教学及相关活动后,显著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生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主要包括体育文化、运动能力、健康促进、体育态度与体育品格等五个核心要素。提出培养策略: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围绕体育核心素养开展多元化高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开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制定并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监督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学校体育;高职院校;大学生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ZZZ7);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YB161);无锡市软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KX—22—C047)。

新时期下,我国围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进程正在不断发展与深入,逐渐成为当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领域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2014?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2018年1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2]出台,新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22年4月,教育部再次印发新版《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样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标准的核心,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课程教学。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现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针对于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教育部向全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强调应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人的发展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审判思维、创新、沟通与合作等[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要构建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体育核心素养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往研究指出,体育核心素养是通过学校体育或者日常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特殊品质与关键能力[5]。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尚力沛认为学生经过体育课程学习而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与能力[6]。管朝莉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由体育相关的技能、知识、意识、道德修养以及责任意识等内容组成[7]。而朱绮认为行为表现、道德规范、学习态度以及责任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高职院校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依据既有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内接受体育教学及相关活动后,显著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生活,增强自身职业能力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主要包括体育文化、运动能力、健康促进、体育态度与体育品格等方面(见图1)。

2.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分析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围绕核心素养开展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作者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健康体质、锻炼学生坚定意志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担,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潮流下,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应用与操作实践具有特殊意义。其中以塑造和培育学生运动能力、体育文化、健康促进、体育态度和体育品格五个维度为导向的核心素养是当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重要目标与关键内容,这五个维度兼具了学生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习得的关键能力与行为品格,见表1。

2.1运动能力:高职院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运动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最基础、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进行改造、锻炼与调整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体能、技能、竞赛与运动认知等众多内容,对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令人担忧,肥胖、近视、身体虚弱等各种亚健康深刻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基础,不仅要传授专业的运动技能与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学生健康体质,帮助学生锻炼体能,使学生具备健康、强壮的身体,从而为更好的进行职业技术学习与技能操作奠定扎实的条件基础。此外,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健身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健身活动方法,使学生在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质体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依旧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基础与根基,是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

2.2体育文化:卫生高职学校体育的内生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更加重视器械与技术的操作,相对缺少精神文化的熏陶,这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长远发展。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深刻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与实践,不同运动项目蕴含的体育文化元素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学生的文化品鉴能力与体育精神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与精神感知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职业学习中不断深耕自己的专业,进而提升自己的技能与文化感知能力。因此,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的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感知体育运动文化,甚至还能够将体育文化内化到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与感受能力,是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8]。

2.3健康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的使命担当

体育课程的健康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与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约束,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条件。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控力与生活习惯上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体育课程学习能够帮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在高职教育中逐步提升自己。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涵盖相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采用正确合理的准备活动,充分热身尽量避免运动所带来的伤病,即使发生运动损伤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对伤情进行判断,并进一步进行自我处理,最大程度降低伤病对身体产生的伤害。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接受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还要兼顾学生生活方式、营养膳食以及损伤预防处置等健康知识内容。

2.4体育态度:高职院校体育的基本要求

在高职院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不仅更加重视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体育文化营造与健康知识促进,还更加强调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的身心感知,重视学生在多元的体育课程学习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运动快感与进步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角色价值,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体育态度。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角色认知,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只有学生把自己的角色认清楚,态度摆端正,才能够收获更多。态度决定一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体育态度为基本点和出发点,只有学生愿意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中来,才能够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的内涵与实际价值,进而决定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否能够进入深水区,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多元化、趣味化与科学化,决定着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质量的高低。

2.5体育品格:卫生高职学校体育的内核所在

长期以来,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技能与知识的教授与强化锻炼,而忽视了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的落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与品格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身体践行为特点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品质培养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优良的品格在身体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

3.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用的培养策略

3.1明确高职学校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

核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领导与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深刻把握体育核心素养的理念与精神,认真钻研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从思想上重视体育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明确把握新时期高职学校围绕核心素养开展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践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强化学生职业发展与学习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2围绕体育核心素养开展多元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学制特点、学院特色、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框架体系,特别是课程标准、指导纲要、教学内容设置与课程评价标准等制定与实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9]。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阵地,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不能科学的进行课程的内化与转化,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地与实施,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平台也就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围绕体育核心素养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

3.3课外体育开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对于社会发展与国民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更为凸显。在高职院校中除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以及课外体育赛事等课外体育也承担着核心素养的重要培育功能,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扩展层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共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与关键品格的形成。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的同时,要注重职院学生在运动、训练与竞赛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展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品质的展示,借助课外体育这一重要的平台,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质道德,帮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得到高峰深层次的升华,不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更增强了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3.4制定并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监督与评价体系

制定与完善监督与评价体系是有效提升评价质量的关键。首先,学校与高職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学生的学情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高职亚院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案,其中内容应围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紧扣学业质量,主要包括体育文化、运动能力、体育品格、健康促进与体育态度五个方面。其次,高职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依据评价目的、评价情境、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等实际情况,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结合,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最后,教师要用好核心素养评价的反馈、导向、改进与激励作用,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等不同形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高职学生改进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 t20140408_167226.html.

[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3]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 焦岚,徐秋艳,张宝歌,张林.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以心理学专业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01):53-59.

[5] 姜勇,王梓乔. 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征与构成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0):39-43.

[6] 尚力沛,程传银.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 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7] 管朝莉. “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Z2):76-77.

[8] 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04):5-9.

[9] 吴向宁.试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问题与实现路径[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01):72-77.

猜你喜欢
体育核心素养学校体育高职院校
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培养探究
如何在体育微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
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探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