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实践与启示

2023-11-02 13:27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馆员学术

杨 敏

(黎明职业大学 图书馆,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随着智慧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与数字学术服务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将数字学术服务列为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之一[1]。“数字学术是指利用数字证据和方法,进行数字创作、数字出版、数据管理和保存,以及学术的数字化利用与重用。”[2]数字学术服务则是图书馆围绕数字学术过程所开展的一系列专业创新服务[3],其中,数字学术空间是图书馆为支持数字学术研究而专门构建的集技术与服务的一体化空间,为学者提供教学、研究与研讨空间。数字学术空间是数字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智慧时代实现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刘兹恒等以空间、资源和服务“三要素”为视角,对数字学术环境下的学术图书馆发展新形态进行研究[4]。介凤、曾粤亮、鄂丽君、李天月、杨友清[5-9]等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的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案例。如鄂丽君选取12所ARL高校成员馆的数字学术中心为案例进行分析,对其兴起与发展、建立方式、服务举措等进行详细分析。蒋逸颖将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布局概括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分散型,即整个数字学术空间划分为多个空间结构,各部分结构分散于不同的空间;另一种是集中型,即各部分结构集中于图书馆某个特定的区域,实施集中化管理模式[10]。

以往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概况,但对集中型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中心的对比分析研究较多,针对分散型数字学术空间的深入剖析较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一直是美国顶尖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在保护文化遗产、知识服务和建设未来图书馆方面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其数字学术空间呈分散型布局。本文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为例,通过网络调研,从空间建设、人员配备、服务支持三个维度对其数字学术空间实践进行分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启示。

1 空间建设:与院系合作组建多学科数字研究实验室联盟

1.1 开辟专门的实体空间——学术创新实验室(SIL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在研究图书馆(Charles E.Young Research Library)一楼的研究共享空间北侧开辟了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实体空间——学术创新实验室(Scholarly Innovation Labs,SILS),由图书馆和数字人文中心共同管理。学术创新实验室由三个空间组成,每个空间最多可容纳20人,提供会议桌、大显示器、高分辨率背投屏幕,可自由组合的可移动桌子等,每季度定期举办主题广泛的会议和活动。学术创新实验室打破了学科界限,为促进学术创新与合作提供空间、资源与社区,不仅是项目团队的实验室和研讨会,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跨学科数字学术的活跃中心[11]。

1.2 共组分散型数字学术空间网络——数字研究联盟(DRC)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还以现有的学术创新实验室(Scholarly Innovation Labs,SILS)、莱克斯实验室(Lux Lab)为基础,与考古学院数字考古学实验室(The Digital Archaeology Lab,DAL)、数字研究和教育研究所IDRE技术沙箱(IDRE Technology Sandbox)共同组成一个多学科实验室网络——数字研究联盟(Digital Research Consortium,DRC),以提供对专业知识的分散式访问[12]。共享设备包括大屏幕演示墙、远程网络会议的移动推车、高端工作站、会议桌和滚动白板等。数字考古学实验室配备了三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构建渲染复杂三维模型与环境所需的软硬件,可以对大型数据集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对考古和文化遗址进行地学重建。数字成像站可以用来对各种媒体进行摄影扫描,包括大地图、照相版画、底片和书籍。数字研究和教育研究所IDRE技术沙箱拥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建模、地理信息系统(GIS)、网页创作、网页编程、图形、动画、图像处理应用程序,是一个跨学科的协作空间[13]。

数字研究联盟起到联结的作用,将教师、图书馆和技术人员以及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计算方法、数据驱动的研究和数字学术[14]。因此,数字研究联盟是一个围绕大数据、可视化、建模、数字学术进行研究的知识中心。它具有强烈的跨学科性、高度的协作性和实验驱动性。通过广泛的合作,数字研究联盟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阶段提供快速原型、实验和数字研究项目支持,致力于推进和发展数字学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依托现有空间资源与其他院系实验室合作开展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的理念和实践,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

2 人员配备:在多个部门设置数字学术服务岗位

数字研究联盟的每个实验室空间都有一名常驻技术人员,作为数字研究联盟的联络点。此外研究图书馆(Charles E.Young Research Library)的用户参与部、数据科学中心、数字倡议和信息技术部、数字图书馆计划部、学术交流部、特藏部均设置了数字学术服务岗位,相关岗位总数达20多个,见表1所示[15]。如在用户参与部设置数字研究与学术馆员、社会科学馆员、公共服务助理、人文社会科学与参考资料馆藏馆员,为用户提供学术创新实验室、网络分析、文本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统计等数字技术方面的咨询;在数据科学中心设置部门主任、空间数据科学馆员、新兴技术馆员、数据科学促进馆员、数字图书馆架构师提供数据服务与3D打印扫描等新兴技术服务。这种分部门设置数字学术服务岗位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细化数字学术馆员的岗位职责,有利于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供深入系统的数字学术服务。当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数字学术服务时,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指派相关馆员组成团队提供系统的数字学术支持。

表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harles E.Young Research Library数字学术馆员岗位

3 服务内容:多举措提供数字学术支持

数字学术服务内容是数字学术空间建设的核心所在,是衡量数字学术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1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依托数字研究联盟(DRC)的实验室与数字学术馆员,通过提供一对一或小组咨询、举办研讨会、鼓励实验室用户发布教程和指南来分享专业知识等方式,为研究人员提供数字学术支持。

3.1 研究工具支持

数字学术研究需要各种软件工具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传统研究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研究效率。学术创新实验室、数字考古学实验室、数字研究和教育研究所IDRE技术沙箱3个实验室配备了实用的数字研究工具,类型多样,互为补充,为数字学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设计(3ds Max/ ArcGIS CityEngine/ Blender /C4D/ Maya/ Mesh Lab/ Mudbox/Photoscan/ ReMake/ Sketch-up /Unity/ Vectorworks)、三维打印(Cura)、图形图像编辑与网络开发(Adobe Suite)、日程管理(Aeon Timeline 2)、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Desktop/ Qgis)、社交网络分析可视化(Gephi)、数据清洗(Open Refine)、统计分析与数据恢复(R and RStudio)、绘图(AutoCAD)、文献管理(Mendeley/Zotero)、办公套件(Microsoft Office/Open Office)、视频会议(Skype/ Zoom)、集成开发工具(Xcode)。

3.2 数据服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采用Dataverse开源Web应用程序,用于共享、保存和使用研究数据。图书馆数据科学中心支持研究人员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活动:规划研究项目和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收集、存储、清洁和使用,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数据出版,数据管理和保存。服务方式包括为研究人员和研究小组提供数据咨询,定期开展映射工具、数据可视化、数据网络抓取与收集、清理和格式化凌乱的数据、网络分析、引文管理工具等各种数据科学技能和基础编码研讨会。通过咨询和教育培养研究人员的数据素养和基础编码技能,培育倍受欢迎的研究社区。

3.3 数字人文研究加速器

为了满足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需求,学术创新实验室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加速器项目(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Accelerator)。该项目将把研究生研究与教学技术顾问(RITCS)以及教师、Humtech、数字研究和教育研究所(IDRE)和图书馆聚集在一起,帮助开发由教师主导的数字研究项目[16],如表2所示。该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作为研究团队成员参与数字学术的机会,为其提供数字研究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包括项目开发和管理、原型开发、计算方法、出版和授权写作等。通过结合教师导师制、技能开发工作坊和每月小组检查,该项目培养了一批在数字人文研究项目开发应用方面有经验的研究生群体。

表2 数字人文研究加速器2019-2020年项目

3.4 项目管理

数字项目需要档案工作者、数字图书管理员、元数据专家、技术人员、教员和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良好的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数字考古实验室和学术创新实验室提供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提供服务,帮助团队控制科研项目进程,确保完成团队工作,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标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使用Confluence和JIRA进行项目管理、协作和跟踪。此外,还开发了图书馆特藏数字项目工具包(DPTK),如表3所示。可提供详细的模板、工作流程和数字项目所有阶段的示例,以方便潜在的项目参与者了解访问,也可供其他机构在规划和实施数字项目时参考[17]。工具包的使用有助于规范数字项目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表3 UCLA图书馆特藏数字项目工具包(DPTK)

4 启示与建议

4.1 合理定位,将数字学术服务纳入基础服务体系

面向智慧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提高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中,作为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 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更加开放与积极进取[18],树立数字学术服务理念,将数字学术服务纳入图书馆基础服务体系,作为常规服务来开展。如此数字学术空间服务才能得到持续的人力与财力支持,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以研究促发展,加强整体规划布局。图书馆需要转变角色定位,突破辅助支持型服务模式的限制,以研究者的角色介入数字人文实践,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19]。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对用户数字学术服务需求进行前期调研,向上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将数字学术服务列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给予政策及资金保障。其次,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对已有数字学术服务的完整性和可拓展性进行评估,就发展规划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确立发展目标,搭建服务框架,逐步为数字学术提供全面深度支持。最后,可以选择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作为服务重点。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了特色资源导航,但大量特藏尚未开发或深度开发,它们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关键切入点[20]。高校图书馆可主动与学校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考古学、民族学等领域师生合作,用丰富的特藏资源开发数字人文项目,开展跨界合作研究,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利[21]。

第二,以推广促服务,提升用户数字素养。数字学术服务作为图书馆开展的创新型服务,学者们特别是人文学者通常持谨慎态度,因此初期的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重视数字学术服务栏目建设,可在图书馆主页设置数字学术专题导航,便于用户浏览与使用。其次,定期开展数字学术普及讲座、提供数字技术与方法的培训课程,挖掘用户潜在的数字学术需求,激发使用热情。据调查,无论专业背景如何,对数字项目的参与者来说,数字技术和技能都是一大障碍[22]。

4.2 设置专门岗位,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设置了数字研究与学术馆员、数字项目协调员、数据/元数据协调员、数字图书馆架构师等20多个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岗位,各个岗位成员分工协作,数字学术服务经验较为成熟。据调查,到2015年,拥有数字学术工作人员的ARL大学图书馆的百分比已经上升到93.5%[23]。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目前尚未设立专门岗位与机构,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数字学术空间服务难以深入开展。国内高校图书馆应探索设置专门的数字学术岗位,使数字学术服务成员固定,为数字学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数字学术服务专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促进数字学术服务的专业化。首先,可引进具有数字学术服务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数字课程项目协调员Chris曾是西方学院数字人文中心的副主任,也是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和文化研究项目的数字人文实践教授。数字图书馆数据/元数据协调员Ryan曾担任匹兹堡大学世界历史中心的研究助理,主要负责开发描述建模历史文物、地理和事件的开放数据标准。其次,加强现有馆员的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馆员的“沟通、项目管理、领导技能、了解数字图书馆架构和软件、了解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和质量标准知识”[24]等方面的能力。再次,高校图书馆应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的途径,加强数字学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4.3 建设数字学术空间,培育跨学科数字学术社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以学术创新实验室等空间为基础,与考古学院、数字研究和教育研究所合作共建分散型数字学术空间网络,有效地推动了数字学术研究的发展。相较于独立建设集中型数字学术空间,合作共建分散型数字学术服务空间的模式降低了图书馆建设数字学术服务空间的门槛。教育部高校图工委2021年发布的《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也特别强调图书馆应该在交互式学习、数字学术与协作等方面探索实体空间的功能创新[25]。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经验,在既有馆舍空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与学校其他部门实验室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空间服务深度融合,建设集成数字研究人员、馆员、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数字学术服务空间网络,培育促进跨学科合作的数字学术社区。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契合数字学术需求的数字资源、设备、工具等,为数字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如大屏幕演示墙、高性能计算机、数字学术研究专门软件工具等。其次,创造积极、开放的学术环境,增强图书馆的社交属性。合作是促进数字学术研究进程的关键驱动因素。当前国内高校的数字学术研究大多是以独立、零散的状态存在,数字学者缺乏基本的沟通交流[26]。通过提供专家咨询,开展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提高用户学术社交积极性,鼓励知识分享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培育跨学科数字学术社区。

5 结束语

数字化是当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背景,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探索实体空间功能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研究对集中型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中心的对比分析研究较多,针对分散型数字学术空间的深入剖析较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呈分散型布局,文章通过网络调研,从空间建设、人员配备、服务支持三个维度对其数字学术空间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依托自身空间资源与校内其他部门实验室合作开展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的理念和实践,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借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将数字学术服务纳入基础服务体系,结合自身馆舍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成数字研究人员、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数字学术服务专属空间,促进数字学术合作与发展。

猜你喜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馆员学术
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筹资的表现、策略与启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系外行星可能拥有海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数字医疗之路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