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在继续教育《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5 03:08黄安群李新正郭良兴肖曙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病防治兽医思政

黄安群,李新正,郭良兴,肖曙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革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积极有效落实。目前,各高校已陆续掀起“课程思政”热潮,课程思政贯穿于不同教育层次、教育阶段、不同课程体系中,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和遵循,也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接受继续教育者获取专业技术知识、提升学历的重要形式,和高等教育一样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培养形式是业余教育,即受教育者通过半工半读形式或网上授课形式接受专业课程学习,与全日制统招学生在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地差别。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更注重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上,未开设思政课或较少开设专业思政课,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对继续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禽病防治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将养殖场安全理念、健康理念、职业素质、环境保护、动物伦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科技创新等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不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更能成为一名有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兽医。

1 《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挖掘

1.1 挖掘具体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的思政元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2019 年12月份暴发以来,学生们经常上“网课”,在能返校上课的班会上,可以让学生观看钟南山院士在母校的演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回到教室里上课?使学生明白“我国有能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危机,都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和优势。通过微视频、图片等告诉学生,我校师生疫情防控时期自我管控、自觉遵守防控要求“宅”在家里学习和工作是爱国的表现;我校师生积极参与防控志愿者队伍,也是爱国的表现;在郑州“7.20”暴雨中那些舍小家救大家,甘心奉献的志愿者也是爱国表现,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线,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在讲授禽传染病防控时,通过案例教学引入2003 年的非典案例和2020 年新冠流行原因分析,引起学生对难忘的“2020”的回忆,分析传染病防控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使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后变成非易感动物,通过专业学习、国内外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及中国取得的阶段性防疫成效,通过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对新冠的防疫信心、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及对生命的珍惜。

1.2 挖掘兽医职业素质的思政元素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是用人单位“挑兵选将”的重要指标之一。职业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工作中轻松获取的,而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培养来的。正确意识引导能让每位兽医工作者明确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和职业道德。作为授课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师德”引导学生的“医德”,在授课教师的潜移默化中,育德于教。授课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既备课程、更备学情。积极探寻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因材施教;授课教师准时上课,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每一节课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和学生沟通,及时反思、纠正课上的不足。通过讲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满足,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先会做人、再会处事”。

兽医在工作中经常会与养殖企业(户)发生纠纷,多因兽医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所致。在课程讲授疫病诊断时通过头脑风暴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对兽医的职业素质的理解及正确的行医规矩。“医者为民,医德为尚”,兽医不仅要会看病,还要做一名有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工作者,对自己职业有敬畏心,做到爱岗敬业。

1.3 挖掘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的思政元素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及工作态度,指对所从事的行业精益求精、严谨钻研、勇于创新、精雕细琢等。本课程第一节课开讲时,向学生介绍禽病防治技术发展史、行业内代表性人物、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等,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从业者不断学习、积累和创新出来的,因此要牢固树立“干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的学习态度和匠人精神,能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知识的无限魅力和科学家的伟大,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热情。讲授禽病鉴别诊断时,通过启发式教学讲述身边的榜样老师,课程组负责人,高级实验师李新正30 多年如一日,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 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不管是双休日还是繁忙的工作时间,只要养殖户有需求,李老师都会穿上白大褂、带上手套、拿起剪刀为养殖户现场解剖,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给以最优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徒弟”在全国各地为畜牧兽医行业奉献着自己。正是李新正老师这种不怕脏不怕累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鼓舞着学生们在行业里越干越好。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扬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和创新的工作精神和态度,践行着工匠精神,磨炼工匠品质。

1.4 挖掘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思政元素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等本专科专业中,动物实验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近年来,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伦理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接受继续教育的畜牧兽医从业者,在工作中面临着实验动物的福利问题。在讲解动物福利的内容时,应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开展实验动物福利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道德情怀。

在讲授病理剖检课时,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入,肯定动物生命存在的意义。让学生自学《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关于实验动物的47 项标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动物伦理对兽医工作者有医德要求:应具有仁爱、同情、谦虚、谨慎、无私、无畏、诚实等美德。对动物生命的人文关怀是医德的现实体现,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医德在兽医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医者仁心”的无私情怀和高尚的医德情操。

1.5 挖掘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人畜安全思政元素

经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解读,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始终绷紧“法治之弦”,帮助学生们系好兽药合法研发、合规生产和安全使用的“第一粒纽扣”。讲授禽病防控合理用药时,引入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以及禁用药、休药期、抗生素的滥用引起的人类健康及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并重视合理用药关乎动物疫病防控,超范围滥用药最终会影响食品安全,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不唯利是图、尊重病情、少用药,用健康药”的原则,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及人类生态健康。

兽医工作者接触动物是健康养殖和疫病诊断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人畜安全教育,尽量避免动物伤人及人感染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狂犬病等)。因此,在做动物诊疗时要对动物进行保定,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不仅是为了正确诊疗的需要,更是为了保障兽医从业人员安全的需要。另外,可以延伸到实验室水电基础安全、消防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危险化学品使用规范、高压灭菌锅使用安全等,以此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1.6 挖掘科技创新思政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医疗模式和人们健康理念,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继续教育学生们,大多是一线兽医工作者或畜禽养殖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意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如讲授禽流感疫苗时,引入禽流感疫苗的发展史、发展速度、质量控制及最新的疫苗类型。通过疫苗的快速发展这一实例,让学生们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创新工作方法,接受新事物并让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逐渐接受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再结合河南省2021年的三波疫情,特别是年底一波,传播速度快,波及多个县市,相关城市特别是郑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了千万人次的有针对性的检测,才使得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疫情防控战胜利的取得,快速精准且高通量的检测技术是“抗疫”的“前哨侦察兵”。面对疫情展现出的郑州速度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由此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要热爱本专业,勇于创新,树立远大理想,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 《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的出台,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禽病防治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是一门价值引导、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一是通过深入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是通过教师团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价值观的引领,在知识的传输中凝集彰显价值的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团队教师的育人职责。使学生在《禽病防治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坚定“四个自信”增添了学生的信心和底气。

2.1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首先应是道德的合格者,在授课时才能以德服人,以德施人,以德感人。《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授课过程,也是教师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修养等过程。教师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首先提升了自己的素养,并通过课程讲授传递给学生;通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正向发展。

2.2 加强课程教学组织 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把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硬性地“广告式植入”会增添学生的反感。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过程中,应让每一个思政元素像产品包装上的品牌logo 富有代表性、新颖性、独特性、显著性;又像产品成分表一样清晰明了、不可缺失,能与产品有机地融合,没有硬性植入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让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2.3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多为成年在职人员,其大多都从事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工作,学习是为了提升学历及技能,以更好服务自己从事的职业,学习目的性很强。因新冠疫情等影响,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只能采取网课形式进行线上教学。然而根据《禽病防治技术》课程特点,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到学校进行线下教学,如在实验室进行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及化验检验实验。课程团队的老师会手把手教导学生禽病技能,并在手把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课程元素,提升学生思政素养和能力,特别是职业道德、爱国情怀等元素,通过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让学生更能感同身受,参与感更强、学习动力更大,效果更显著。

3 结束语

在全国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课《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团队,应紧跟步伐,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教师、课程教学组织及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教学各环节中,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一批批紧跟时代发展、思想政治素养高、职业道德高尚的畜牧兽医接班人。

猜你喜欢
病防治兽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是兽医志愿者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