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为例

2023-11-05 03:08周丽洁张旭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西藏

周丽洁,张旭光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特色及方言的不同,教育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我国国策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就成了攻坚的重点。根据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要求,后文简称纲要,“认真组织实施对内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我们将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来内地留学。”以及《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3~2020 年)》中指出“我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方面,强调了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和研究内地民族班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性。”等国家政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每年计划在西藏地区招生120 名(2022 年外省普高招生计划),涉及到15个专业。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单独成立西藏班,西藏班也是学校的教育重点班级,针对西藏班学生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纲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被提升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职业素养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本校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32 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从个人基本情况、专业意愿、毕业后计划等方面调查,问卷共发出32 份,有效回收27 份,结合平时授课情况与作业成果分析,旨在探究本校衔接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本校衔接教育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1 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 根据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发现,职业素养的概念并不来自于某个具体的文件或法规,职业素养的概念来源于人才培养理念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素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目前,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人才评价、职业发展和职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业培训和人才评估等领域。

本文中的职业素养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创新能力等。

1.2 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2.1 西藏班学生对于职业素养不重视 根据调查问卷,25.93%的学生来自城市,7.41%的学生来自县城,11.11%的学生来自乡镇,55.56%的学生来自农村牧区。深入交流发现,即使是来自西藏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概念也不太清晰,简单认为职业素养就是专业技术。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缺位,使得西藏班学生不清楚将来能成为怎样的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不健全,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难以树立清晰的职业素养目标,除了关注专业技能之外,西藏班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不重视。

1.2.2 专业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不平衡 西藏地区主要使用藏语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在内地课堂上使用的普通话属于西藏学生的第二语言。通过调查问卷,51.85%的学生完全可以用普通话跟教师交流,48.15%的学生基本可以用普通话跟教师交流。通过深入交谈,虽然使用普通话交流基本不是问题,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专业课的难度和专业术语的使用,西藏班学生对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解比较困难。西藏班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即使努力刻苦学习,仍会觉得教师教的知识过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放慢进度或挑选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在每学期有限的时间中,本应该传授的知识大打折扣,西藏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对较差。学校也不得不将教学重心放在专业课程上,而职业素养培育则作为附属课程或非必修课程来安排,这种分化也导致对职业素养的培育与专业课程不平衡。

国家政策倡导大思政教育,应当润物细无声地把职业素养培育通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目前大多数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素质教育的重任一直寄托在思政课教师身上,但思政教师对于专业不了解,专业教师也不熟悉课程思政。专业素养的培育,不仅仅限于诚信、责任、敬业的教育,也不仅仅是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工匠精神等的灌输,而是生动的专业知识和案例结合后,学生恍然并内化于意识中,在实践中践行的教育。在现阶段学校教育中,技能和素养的教育仍不平衡。

1.2.3 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根据调查问卷,37.04%的学生毕业后计划选择回到西藏,62.96%的学生毕业后计划根据工作而定,0%的学生选择留在江苏或其他城市。经过访谈,根据工作而定的学生大多表示不确定是否从事本专业,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没有任何规划,不知道将来去哪里、从事什么工作,这侧面反映了西藏班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一方面,选择回西藏工作的学生将面临相对较弱的西藏地区经济和就业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较少的需求可能导致很多同学被迫改行,不从事本专业或继承家族牧区畜牧业。另一方面,留在内地的西藏班学生,又面临着自身职业素养较低和就业市场要求较高的矛盾,就业困难的问题就会比较突出。

2 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职业素养提升难归因

2.1 文化信仰和认识的不同

西藏人民多数人信奉藏传佛教,西藏孩子成长中的文化信仰大多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而内地的宗教信仰却不普遍且开放性强。另外,根据调查问卷,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学生70.37%是18~20 岁,对于校园生活及饮食不习惯但能接受的学生占25.93%。大部分学生刚成年又远离家乡,缺少了熟悉的环境,心理上会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比较敏感、自卑和抱团。西藏班学生在校期间与内地学生之间专业交流较少,与教师的交流也只限于课堂上,在校外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更少见到有西藏班学生的身影,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职业认识也是制约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难点。

2.2 教育环境和方式的差异 根据调查问卷,西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中专及大专的占29.63%,本科及以上的只有3.7%,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的占18.52%,还有40.74%的家长没有受过教育,不难发现,西藏学生的家庭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西藏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和相对落后致使整体学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也不高,这也使得西藏班学生底子较差,即使在内地学习,职业素养的也很难短时间得到提升。

就风景园林专业受教育的方式而言,西藏地区风景园林设计是基于当地宗教文化和旅游业的需求,学生耳闻目染下认知的风景园林的设计方式以“自然、和谐、生态、保护、传承”为主要特征,尊重西藏地区传统文化,藏式建筑风格明显,几乎风格统一,如藏式庭院、藏式建筑群、藏式水景等,植物群落和搭配固定,多采用适应高原环境的植物如藏松、青杠、红柳等,缺乏多样性。内地的风景园林布局设计更多地采用古建筑样式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如亭台楼阁、现代建筑、多层次的花坛、水轮流水等。植物选择选择各种花卉、灌木和树木等。类似自然景观则选择人工湖、人工瀑布等。西藏班学生对于内地风景园林专业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学习初期很难理解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自然难以提升。

2.3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落后 根据调查问卷,西藏班学生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很感兴趣的占37.04%,希望能学好的占55.56%,觉得课程很容易的占0%。西藏班学生对于专业的归属感和学习意愿较强,但超过一半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且都认可专业课程学习较难。在专业课程实际测试中,西藏班同学的成绩区间在及格分数线附近,努力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及格。

内地风景园林建设的社会需求较为多元化,与西藏地区主要为藏式建筑搭配自然环境不同,这种多元化的需求,要求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要广,发挥设计风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苏州四大园林这样的古建筑形式。由于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学生的专业基础差,使得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习惯的培养较困难。

3 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与策略

3.1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针对西藏班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学校在顶层设计方面,对西藏班同学采取降分评价,在学习上采用鼓励、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教育方式。相关二级学院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也就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问题展开研讨。相关教研室专门制定适合西藏班的课程标准(西藏班)。虽然学校的顶层设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还有改进的空间。

3.1.1 学校顶层设计应给专业教研室更多自主权

自主权指汉藏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关系到学生的职业道路是否“走的动”,职业素养课程关系到学生是否“走的顺、走得远”,这里建议设计比例“2:1”,即制定2 门专业课程需配1 门职业素养课程的设置比例,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兼顾技能与素养的培育。

这里以本校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课程为例,比如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专业课程配一门园林设计伦理与法规课程。风景园林专业是服务性行业,其中涉及到如何服务客户并与客户沟通、如何处理客户或项目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如何防范和化解潜在的法律纠纷等问题。用实际案例同步同学期上课,培养西藏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育了在设计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责任感。

又比如西藏班学生由于地域原因,园林植物、园林植物造景两门课程需配一门关于各地植物群落分布与设计课程,或在专业课程中专门讲解西藏园林植物与内地园林植物设计的异同等内容,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技能,这需要师资队伍应具备一定的西藏地区知识和经验,针对西藏学生设计授课内容,以便提高西藏班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

再比如园林绿地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两门课程需配园林施工管理课程,主要教育学生在设计和掌握工程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知道如何管理施工现场,如何协调各种资源、人员、材料,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创业实践等,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1.2 学校顶层设计应与企业取得更多联系 联系指校企联合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交流、学生企业实践实习等。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实践能力是分不开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与校企合作密不可分。学校实训是理想状态下的实践,虽然能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但与企业真实实践相比,在职业素养的培育速度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故学校应设计更好的校企联动培养机制。

3.2 结合“思政+ 美育”,把职业素养提升贯彻专业课程 (1)学校应在教学思想上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要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西藏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上应结合正反两面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案例讲授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渐进式培育具备爱国、诚信、责任、敬业、创新等职业素养的西藏学生。在美育上,园林美术课程中的素质要求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课堂上学生动手绘制,亲身体验美,亲手创造美,也能在美育中感悟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2)西藏班学生也应在思想上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要鼓励西藏班学生多参加职业规划讲座、读书会等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校内实践课程学习应注重发掘和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多参与项目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特别是提炼关于总结职业素养方面的心得。

3.3 分组以优带学,着重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建设

针对西藏班学生在内地求学时普遍表现出的内向、保守、封闭和排他等的特征,尝试从两个途径予以缓解。

(1)西藏班内分组以优带学。在西藏班班级内,基于成绩差异,采用帮扶式学习,即1 位学习好的学生捉对或带2~3 位学习较差的学生。课程作业采用分组的方式制作,避免单独做作业遇到不会就放弃的情况,大家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布置的作业,一方面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2)专业社团分组以优带学。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以专业教师带团的形式成立了很多社团,社团的目的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论坛、竞赛等,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扩展人脉。专业教师鼓励西藏班学生参加风景园林专业社团,因社团成员包含内地学生,又多数是同专业教师授课,内地学生也普遍能力更强,故也可以组成以汉带藏式学习小组。大家互相认识、交流,可以克服西藏学生心理排他的特性,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团的许多专业性实践项目可以让西藏班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西藏班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3.4 革新评价方式,由结果式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在实际授课中,西藏班学生在成绩表现上不尽人意,通常起不到正向激励的作用,这使得西藏班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就是不管如何努力就是学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建议由原来的结果式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实践表现、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给与西藏班学生短时间可见的正向反馈机制。为了避免学生重平时表现而轻专业成果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实行分年级阶梯式评价,如一年级西藏班学生底子弱、成绩差,评价标准可以把重心放在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上,考试成绩的比重略微下调,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成绩,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这个阶段接触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也会慢慢提高。到了二年级,教师进一步调节过程性和结果式成绩比重,让西藏班学生渐渐也重视结果的呈现,除了过程性把控的习惯外,也能在实践学习中,将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逐渐呈现在课程最后的作业成果里。三年级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西藏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以企业导师的评价为主,专业教师定期与学生联系,评价学习情况。

4 结 语

职业素养的提升要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下功夫,职业素养是否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一套针对性的体系,采用本文的策略经过实践教学后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渠道协同培育风景园林专业西藏班学生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