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中内外空间的协调与优化

2023-11-05 15:48周磊张凡李情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

周磊 张凡 李情情

摘 要: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功能和环境需求的变化,旧建筑改造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在改造过程中,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协调与优化常常被忽视。内部空间的布局设计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同时应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研究内外空间协调与整合的策略,可以实现更合理的建筑设计,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也能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旧建筑改造中平衡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助力未来的建筑改造。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空间设计;未来建筑

旧建筑改造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城市更新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旧建筑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还可以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内部空间作为整体建筑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使用体验。在旧建筑改造中,如何在保留历史特征的同时优化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外部空间作为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连接点,也需要在旧建筑改造中得到充分考虑。如何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平衡建筑形象、社区需求和可持续性原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旧建筑改造的背景和挑战

大量的旧建筑存在于城市中,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和潜在的再利用价值,这使得旧建筑改造成为满足城市居民需求、提高城市可持续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旧建筑改造需要在历史保护与功能更新中达到一种平衡。旧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价值。同时,需要对其功能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平衡历史保护和功能更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

(一)内部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是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保留建筑历史价值的同时,合理优化内部空间布局,可以提升其功能性、舒适性和美学性[1]。在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尊重历史特征: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并保留旧建筑的历史特征和原有结构,突出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以展现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突出功能性:根据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合理规划内部空间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流线和互动可能性,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优化采光与通风: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设计开敞的窗户,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注重材料选择与协调:选择与建筑风格、历史特征相符的材料,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搭配,实现内外空间的协调一致。

考虑可持续性:在内部空间改造设计中,要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2]。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旧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可以实现历史保护和功能优化的平衡,为改造项目注入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二)个性空间的体现

现代建筑对于个性空间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大剧院、丽泽SOHO、设计师李想设计的深圳钟书阁等,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极具个性和创新意识[3]。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追求新鲜、差异化、个性化的空间设计,人们的消费心理、美学理念也在不断改变。

(三)文化氛围的体现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和装饰等方面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传承和展示文化遗产,弘扬传统价值观,还能塑造当代社会的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4]。

旧建筑内部空间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独特的“旧”之美,这也是它们的独到之处和优势所在。“旧”这个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是历史的延续,另一方面是歲月的沉淀。这些特质赋予了旧建筑内部空间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建筑往往缺乏引发人们共鸣的能力,因此在营造建筑的室内空间氛围时,需要意识到这种氛围展示并非静止不动,而是要通过建筑空间要素的巧妙变化和内部空间新旧因素的对比来实现。

三、外部空间的改造设计

(一)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外部空间是建筑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为建筑增添美感,还能给人们提供休闲、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与方法可以指导设计师创造出功能多样、美观和舒适的环境[5]。

优化空间分区: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休闲区、绿化区、交通区等,并通过合理布局和景观元素的组织,保障空间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考虑可持续性: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选择适宜的植被,使用节水和节能设备,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提升美学价值:通过艺术装置、雕塑、水景等元素,创造视觉上的吸引力和美感,以提升外部空间的品质和形象。

促进社交互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如露天剧场、户外运动区域等,鼓励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关注照明设计:合理布置照明设施,营造优美的夜间氛围,强调景观特色,同时节约能源和保护黑夜环境。

综合来看,外部空间设计应该注重空间分区、可持续性、人性化设计、艺术与美学、社交互动、活动空间以及照明设计等原则和方法,以打造具有功能性、美观性和舒适性的外部环境。

(二)城市风貌的体现

对于旧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师应当保留并延续当地的传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能体现这一地区特点的空间进行规划,对能反映周边环境特点的元素进行保留。针对与历史文化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对其建筑体量、材料、立面颜色和外观等方面进行改善[6]。

首先,在建筑体量上,要结合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确定尺度和比例,建筑物的高度、体积和形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过于突兀。其次,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要考虑地区的传统材料和工艺,使用与当地历史建筑相协调的材料,如传统砖石、木材或石料等,有助于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且能够保持地区的独特风貌。同时,在立面颜色和外观上,要遵循历史文化地段的整体氛围和特色。

(三)城市文脉的延续

城市文化会对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城市环境是直接联系的,能够直接体现城市文化,这也是一种历史文脉的延续。城市文化会对建筑的设计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反过来,建筑的外部空间也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展示窗口[7]。

外部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它们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场所。这些空间的布局、风格和功能,往往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例如,一座城市以历史文化遗产为重要特征,那么它的外部空间可能会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古老的街道布局和独特的城市景观,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8]。

四、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协调和整合

(一)内外空间设计的关联和互动

内外空间设计的关联和互动是旧建筑改造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内外空间的设计应该是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的,以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材料和色彩的选择也是内外空间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室内和室外的材料和色彩应相互协调和呼应,以创造一致的风格和氛围[9]。

(二)实现内外空间协调的方法

第一,采用统一的设计理念。确立一个统一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将内外空间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设计。例如,沈阳东贸库在改造的时候就保留了原有的红砖建筑外立面,在内部空间中,各功能性设施如前台也采用了与外部一致的设计风格。前台区域以相同风格的红砖为主要材料,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红砖的质朴和稳重感与文创园整体建筑风格相呼应,让游客在踏入这个空间时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第二,加强室内外景观融合,使其延伸和交融。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保障室内外的连续视野、开放式设计、透明的墙壁或窗户等手段来实现。室内外景观的融合也是沈阳东贸库文创园内外空间实现协调与一体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园区内部的室内景观与室外景观相互融合,营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体验。

在大厅的中央有一座精致的室内温室花园,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带入了室内。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游客可以欣赏到室外的美景,身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中。而在室外,通过与室内景观的融合与延伸,创造了一个流动而连贯的环境,使游客在穿梭于室内外空间时,能够享受到连续的美景和愉悦的体验。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游客都能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由此营造了一个充满灵感和创意的文化园区。

第三,关注空间过渡区域的设计。在内外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创造特殊的设计元素,以弱化空间切换的感觉,使其更加顺畅。可适当布置一些户外家具,如舒适的沙发、躺椅或者餐桌椅组合,为顾客提供一个舒适和宜人的休息区。这些家具可以使用舒适的材质和柔和的色彩,以营造轻松和温馨的氛围,同时为顾客切换室内外空间提供便利。

第四,采用统一的材料和色彩。在内外空间使用统一的材料和色彩方案,以增强内外空间之间的视觉一致性。这可以通过选择相似的材料、颜色或纹理等实现。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沈阳1905文创园就选择了相似的材料和色彩方案,以打造一种独特的风格。钢铁是园区建筑的主要用材之一,其具有历史感和质朴的特点,同时其在整个园区的建筑外墙上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创造出内外一致的视觉效果。建筑内部还运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框架,实现了内外呼应。

第五,强化视觉引导和关联。沈阳东贸库文创园就以巧妙的设计理念和视觉元素来引导人们在内外空间之间流动,并建立视觉上的关联。在园区中,视觉轴线被精心规划和布置,为游客提供明确的导引线索。如图1所示,相同的景观建筑被安排在园区入口处和主体建筑物的入口处,这种一致的设计风格和布局方式让内外空间的视觉一致性得到增强,游客可以在穿越园区时感受到连续且和谐统一的美感。

五、结语

旧建筑改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协调与优化是确保改造成功的关键之一。在进行旧建筑改造时,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的历史价值、功能需求、环境要求和可持续性等因素,以实现内外空间的有机融合。通过合理规划、良好设计和科学管理,能够实现旧建筑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提升,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也为未来的旧建筑改造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月明.旧建筑改造设计[J].建筑结构,2020(17):159.

[2]熊华希.价值评估体系下的旧建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J].居舍,2020(34):177-178.

[3]劉芳冰.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21(23):19-20.

[4]王峰.当今建筑空间改造中“新旧”共生设计理念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5]刘建国.基于人文地域需求的旧建筑改造更新设计[J].建筑结构,2021(21):155-156.

[6]郝韵.既有商业建筑外部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7]毛绪前.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出入口外部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8]王生元.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2(9):83-85.

[9]赵素菊,王志,孟维涛.旧建筑改造视域下众创空间设计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3(1):184.

作者简介:

周磊,沈阳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学。

张凡(通讯作者),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学。

李情情,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学。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
宋亚哲空间设计作品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家居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王洋空间设计作品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