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2023-11-08 08:38赵婉华姜瑞林刘继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围场县塞罕坝攻坚

赵婉华,姜瑞林,刘继祥,甘 健

(1.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邯郸学院 党委,河北 邯郸 056000;3.唐山师范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北 唐山 063000;4.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各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延续,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根基[2]。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重要指示,将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在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上迈出新步伐。

一、围场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概述

围场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县辖14个镇、23个乡,共312个行政村,总人口53.1万人,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面,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 919 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2 175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5 897万元,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1 168万元,增长10.9%。全部财政收入119 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

围场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7亿元、发放金融贷款15亿元,实施产业、科技、教育等各类扶贫项目257个,实现扶贫产业全面覆盖,基础条件大幅提升,全县1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4.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绿色脱贫之路。2020年2月29日,经河北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围场县退出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21年围场县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扶贫政策五年过渡期总体稳定,持续加大产业、就业、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政策扶持,健全完善防贫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二、围场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体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3]。因此,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构建起党、政府、群众、社会和市场五位一体的协同共建体系,协同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实质性转换。

(一)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最基层的工作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三农”工作中重要的政治保障,也是号召发动广大农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核心力量。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视察,围场县人民信心倍增,汇聚起绿色发展、二次创业的强大力量。围场县委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对塞罕坝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具体细化为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示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围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围场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根本遵循。围场县委作为衔接工作的领导力量,积极对上争取支持,累计成功对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84个,现已获得承诺事项41个,承诺资金41.15亿元,到位资金5.43亿元,为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围场县委还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村基层党支部的内源动力,积极引导党员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构建起完善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县无一人返贫致贫,顺利通过国家防返贫实地核查验收。

(二)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政府既是有效衔接的主导者,也是直接推动和保障者,是实现和支撑有效衔接的核心力量。按照我国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划分,县级、乡镇级政府和村委会在衔接工作中是具体政策的执行者,需要按照上级政府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具体落实政策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落地。围场县政府对上级政府要求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和分工,针对存在的重点问题建立了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以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并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和具体村,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地与完成。

(三)注重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在实现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市场作为主体之一是连接党和政府决策与乡村振兴具体发展之间的关键环节,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的资源配置,还可以引导农业实现市场化转型。因此,要遵循市场引导的机制和规律,打通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壁垒,引导农业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中。围场县在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转变政府职能,致力于培育市场的主体力量,推进“拿地即开工”改革,2021年精简项目审批事项9项、消减审批要件6项,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核准、社会投资备案三类项目立项阶段办理时限分别压减3个、3个、1个工作日。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减税降费6395万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市场主体5106户。总体来看,围场县在衔接进程中,破除以往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难题,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使县域经济与国家和区域经济有效对接,确保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流动以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入

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引入各类社会力量可以有效聚集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产业发展资源,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业生产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围场县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视对社会力量的引入和开发,对标国家的“双碳”目标和要求,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多项资源,培育壮强具有围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与清华大学“双碳”课题产学研合作,加快“塞罕碳谷”建设进程,启动一批“双碳”产业项目。围场县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及实训基地,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粮食总产量突破9.1亿斤。

(五)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

农民是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的最直接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实现者。在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内源动力,让农民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真正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围场县在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和参与积极性。一是重视民生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2021年围场县在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省市县三级确定的43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二是确保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事业的良性发展。新建改建校舍5.6万平方米,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履职督导评价。医疗功能园区完成主体建设,创新医疗救治“远程分级诊疗系统”,打造省心省时省钱、病有所医的“围场模式”。三是县党委、县政府制定产业准入支持政策,全方位承接京津资产外溢,建立承接平台,完善项目信息库,引导更多优质资源、社会资本向围场聚集。同时,主动联系对接县域内外企业的用工需求,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强化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 000人次以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 4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围场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4]。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中可以形塑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内容架构,有效衔接的具体逻辑详见图1。

图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容架构

(一)产业衔接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重点,产业兴旺是产业衔接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扶贫攻坚阶段,主要依靠外部扶持实现产业发展,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从内部发力,对农村现有的一二三产业进行优化融合,尤其是结合本地特色来实现产业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围场县结合自身县域特色,扎实开展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实施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津垦猎苑肉羊迭代育种基地等10个示范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打造“围塞风景线”田园综合体等六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木兰皇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晋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争创省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打造特色产业“五大示范片区”为引领,全面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实施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战略,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谋划一批红色游、生态游精品项目,建成塞罕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塞罕坝建设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旅游沿线为主轴,打造“旅游+农业”八大景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建成标杆村2个、国际村1个,让游客迎得来更留得住;以实现四季游为主线,积极谋划发展冰雪和体育产业,重点打造伊逊河冰上民俗运动带、木兰围场体育公园;以提升基础服务为抓手,推动御道口通用机场升级4C级机场,开通短途运输航线,构建旅游立体交通网。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18亿元以上。做精食品医药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升级、龙头带动、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推进净菜分选加工产业园等11个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9.5%。深化与首农、天津食品集团等京津领军企业合作,支持津垦牧业、天原药业、宇航人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优质品牌,加大“塞罕坝牛”“围场肉羊”特色品牌培育力度,年内新增绿色认证企业2家。做强能源环保产业。实施清洁能源率先突破战略,大西沟风电场等3个风电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装机46万千瓦;推进华能零碳能源示范小镇、中车风电装备制造等4个清洁能源延链项目;力促大西沟风电制氢、航天PEM制氢等一批绿电制绿氢项目开工建设。启动牌楼50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推动金山岭至御道口50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运行,打通绿电输送大通道。

(二)人才衔接

人才衔接应重点关注从农民增收提质到生活富裕,因此生活富裕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也是人才有效衔接的最终落脚点。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首先,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在产业优化发展的基础上从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切实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其次,要确保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最后,要关注农民精神生活,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场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加强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充分发挥扶贫项目带动作用,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落实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精准性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年围场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实施好惠民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在发展中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健全完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均衡化发展公共服务。推进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教育“双减”、随迁子女入学、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二中分校等4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推进医疗服务普惠利民发展,实施农村医疗体系建设行动和医疗康养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县域医疗分中心等5个医疗项目建设,深化医疗救治“远程分级诊疗系统”应用,着力提高医疗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组织“七进”文化惠民活动400场次以上,举办全民健身环城赛、一号风景大道马拉松赛和各类冰雪赛事40场次以上,争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县。

(三)文化衔接

乡风文明建设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文化衔接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在志智双扶工作推进下,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其次,发挥乡村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为广大农民文化脱贫提供精神指引。最后,融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供文化创新的驱动力。

围场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时刻把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作为推动围场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和牢固基石,突出生态优先,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建设塞罕坝生态文明创新研究院,不断丰富拓展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的“美丽高岭”。近年来,围场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民族宗教事业全面进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动塞罕坝精神厚植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深化“四下基层”活动,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善、县城绿化提升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将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四)生态衔接

生态衔接要求从生态发展到生态宜居的质性转换,而其中关键问题就是生态宜居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按照“生态化、智能化、人文化”的要求来进行建设[5]。首先,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次,要提升乡村生态治理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后,要挖掘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开发和地方文旅发展相融合。

围场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矿山综合整治、违章建筑清理等系列行动,科学有序推进清洁取暖,PM2.5浓度19微克每立方米、下降32.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5、下降16.4%,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全年完成小流域治理4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6.3万亩、退化草地治理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25%。

(五)组织衔接

党建引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发挥其政治和组织优势,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实现了脱贫攻坚阶段的目标。在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阶段,党建引领仍然是工作重点,要做好党建由“脱贫”向“振兴”转化过程中的组织衔接工作[6]。

围场县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开展“六治六提”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整顿,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2021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5件,政协委员提案17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8%。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实地为基层群众解决难题4 300余件。人口计生、拥军优属、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总体来看,围场县通过多措并举,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构建起高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四、结语

围场县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中,构建起党、政府、群众、社会和市场五位一体的协同共建体系,并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开展了具体的衔接实践,扎实稳步推进围场县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多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将是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围场县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再接再厉、二次创业,有效破解贫困转化的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

猜你喜欢
围场县塞罕坝攻坚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围场县人大常委会 持续做好联动监督后续工作
生态林业“新发展” 做出扶贫“大文章”——围场县探索“3344”生态扶贫新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浅谈围场县经济林发展特点
塞罕坝点兵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