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明继绝学 让传统不冷门

2023-11-20 08:46吴金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绝学冷门甲骨文

● 吴金

何谓冷门绝学?冷门学科主要是指一些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研究群体小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绝学则是指冷门学科中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这一重要讲话突出了冷门“绝学”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为我们从长远角度发展这些学科提供了重要遵循。

冷门绝学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密切相关

1899年秋,清廷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却百药无效,病症久久不得缓解。

这时京城的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个药方,其中有一味极为罕见的药——“龙骨”,据说此物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

家人在北京城内几经寻找,好不容易才买回“龙骨”。博学多才的王懿荣也不知“龙骨”究竟是什么宝贝药物,便命人取来一看。

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看,让他有了一个惊天发现,由此重塑了中国信史的开端。原来所谓的“龙骨”就是古旧的龟甲、骨头片,在这些甲骨碎片上,王懿荣发现了许多似篆非篆的奇异纹络,有着深厚金石文字功底的他当即意识到,这“龙骨”上的纹络很可能是一种来自远古的文字,并且刻写时间要远远早于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于是,王懿荣开始大量收购各种“龙骨”,并对上面的图形文字加以考证与鉴别,自此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王懿荣成为发现、收藏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并由此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在今天,甲骨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冷门绝学。作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甲骨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第一手材料;而目前存世的16万片甲骨中,已被“破解”的文字只占到一小部分,甲骨文仍是研究者心目中的一座“高峰”。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悬赏公告”,每识认出一个甲骨文新字奖励10万元,能确认一个有争议的甲骨文字奖励5万元。

为什么今天我们如此重视甲骨文等各种古代文字的研究?这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有很大关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突出的连续性”。而这种“突出的连续性”与汉字作为持久稳定、绵延不绝的文字符号系统密不可分。汉字是中华文化连续性最确切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甲骨文就是目前我们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距今至少3600年,数千年来汉字虽历经演变,但整个发展过程清晰连贯,没有发生过断裂,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甲骨文在今天传承和弘扬冷门绝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往大了说,冷门绝学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人文交流意义,事关文化积淀、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事关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战略大局。有的学科虽然看起来应用性不强,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释放出独特的转化价值,如边疆学、边海防史等冷门学科考察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历代军民保卫、管理、建设边境沿海历史的发展轨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再从学科层面来看,冷门绝学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价值作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一旦缺少一批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冷门绝学学科滋养,将失去人文精神的引领,也自然失去了学科育人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蕴。

冷门绝学背后有一种宝贵的治学精神

2023年9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成功举办。这一刻,世界目光聚焦敦煌,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齐聚于此,共赴文化之约。

在文博会上,“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成为大家追捧的“明星”,所到之处,都会让一众嘉宾欢呼,争相合影留念。现实中樊锦诗是“学术明星”,在太空中也有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

一位一辈子从事冷门绝学研究的学者,能有如此热的人气、如此高的声望,是樊锦诗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敦煌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冷的学问,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的她西去敦煌,从此便将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在这里60多年,她不为浮华所动、不为物欲所惑,埋首勤学、甘坐冷板凳,终在敦煌学研究上掘出了一口深井。在敦煌的60多年,樊锦诗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择一事,终一生”。

从事冷门绝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有着特别让人钦佩的治学精神,他们苦心孤诣、兀兀穷年,较之急功近利、喧嚣浮躁的部分学人,他们可说是一股“清流”。

冷门“绝学”一般学术门槛高、研究难度很大,可能在很长的研究周期里都出不了成果,没有一定的定力很难坚持下来。如研究古文字不仅需具备古文字学、考古、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还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史料中皓首穷经、爬梳剔抉,有时一个古文字从最初被发现,到最终被破译,可能就要用上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很难坚持下来。季羡林长年从事梵文、吐火罗文的研究,梵文被称为语言学研究的活化石,吐火罗文更是一种失落的语文,是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懂的绝学。但季羡林秉承“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使命,潜心深入研究,直到九十高龄,依旧坚持每天黎明前起床钻研学问,终成“学术泰斗”。

此外,冷门绝学大多都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社会关注度也低,相对比较枯燥,历来从事这些研究的学者都不是太多,尤其是终生以此为业,不计功利、乐此不疲的学者可谓凤毛麟角,因此研究者特别需要能耐得住清贫和寂寞。2022年,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授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个团队历时数十年编写了一部能清晰地展现我国两千多年来汉字字义发展演变脉络的大型工具书——《故训汇纂》。因这个集体项目完成周期长、工作成果未正式出版前,很难在职称评审中认定,当其他教研室很多老师早早就评上了教授、博导,这个团队的老师的职称却只能无奈地“原地踏步”。另外,该项目在收入上也远远比不上其他“热门”学科的老师,大多只能靠基本工资养家糊口。但他们始终靠着“迎难而上,潜心做事,宠辱不惊”的信念潜心治学,为冷门绝学的传承而砥砺前行。

正视冷门绝学面临的困境

2020年7月,湖南耒阳一位叫钟芳蓉的女孩高考分数高达676分,这样的成绩不仅在当地数一数二,在全省也名列前茅。这位农村留守女孩被视为“全村的希望”,成绩发布当晚,村里就沸腾了,燃起了烟花爆竹集体庆贺。

然而在志愿填报时,钟芳蓉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这个冷门专业。这个选择在网上引起了沸腾。“这么好的成绩怎么不选光华?”“学个金融、计算机啊,毕业找个好工作!”……不少人都为她感到惋惜,毕竟一个留守儿童,能考出这样的高分太不容易了,既然是“全村的希望”,那选专业怎能不选个热门的好专业?

钟芳蓉遵从自己的想法所作出的专业选择无疑值得尊重和赞赏,但从网友的讨论中也折射出冷门专业的尴尬,这也正是冷门绝学难以为继的痛点所在。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77—2015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43人;工商管理专业有324人,居第二位。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高考状元人数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9.67%。而选择历史学和哲学的分别仅占0.59%和0.42%。

近年来,一些大学因现实需求和就业状况变化,增设了瞄准市场需求、应用性强的专业,撤销了一些“进口不旺”“销路不畅”的专业。在这一动态调整过程中,那些原本就生源少、毕业生就业面窄或市场敏感性不强的学科,如甲骨文研究、古典文献学等学科越来越萎缩,一些冷门绝学学位授权点甚至呈现任其自生自灭的局面。人才培养失去依托,后继乏人,学科队伍不够完善是冷门遇冷、绝学难继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科研生态的问题,冷门之所以“冷”,一个原因就在关注度不高,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都不明显,甚至经常被质疑研究价值。在过分强调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的科研考核评价导向下,冷门学科在研究经费、科研条件上难以得到保障,面临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等多重困境。另外,科学研究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存在急功近利倾向,许多学者刻意避“冷”,都不愿做看似“无用”的基础性研究。

对此,国家在2018年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该项目的设立,加大了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绝学学科的资助力度,加强冷门濒危学科抢救保护,确保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有人做、有传承。

如何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你知道三千多年前的车祸现场是什么样吗?甲骨文用两个字展现事故惨状。”

“很多人想用甲骨文写情书,让我们来看下真正的甲骨文情书长什么样。”

一头利落的短发,脸上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带着治愈的笑容,女孩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2023年以来,甲骨文专业的研究生李莹以一系列有趣、有料、有态度的短视频,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头、甲骨文的用途。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完全打破了人们对这个专业高冷、枯燥的刻板印象,让这个冷门专业一时成为网络新潮流。

长久以来,冷门绝学之所以少人问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多数学术壁垒较高,难以与大众亲近。但近年来,一批爱好传统文化、擅长新兴科技的年轻人,将传统文化和新潮设计结合表现,用时尚新潮的语言进行“破次元”的沟通,让冷门绝学“潮”了起来,热了起来。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满怀热情投身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这支“生力军”也将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带来很大助力。此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的困境曾引发舆论关注,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其间,或将有助于缓解这种“断层”危机。

要让冷门回暖、绝学有继,除了要加强“人”的保护与培养,加大“物”的保障和支持,最为关键的是提高冷门“绝学”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和大众基础,加强对成果和活动的宣传转化。发展冷门绝学学科专业需建立由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等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推进体系,通过政府出台政策指导、高校发挥育人与研究价值、社会广泛支持的多级联动模式,加快推进冷门绝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有作为。

随着直播、短视频社交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融通直播、短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大传播力度、拓展传播途径,让冷门绝学学科的文化影响力“破圈”“出彩”。其次,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出版物、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打造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的文化宣教平台,共同推进冷门绝学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此外,要注重转化利用,将冷门绝学的传承创新、活化利用融入社会服务,在一些内涵丰厚、附加值高、开发和利用价值巨大,并适合产业化开发的冷门绝学领域,加强相关的文创、文旅产品开发,让冷门学科“活”在当下、“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

只要社会各界广泛认识到冷门绝学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人人传承的生动局面,冷门绝学必迎来新的春天。

猜你喜欢
绝学冷门甲骨文
冷门继续
豆腐是怎么来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
甲骨文“ね”字应释为“書”字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