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脑科:超越自己

2023-11-22 10:29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21期
关键词:脑科医疗医院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更稳健、更合规、更规范、更透明,发展成色更足,上市后的三博脑科必须超越自己。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文件发布后,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宗庆后、马化腾、王健林、李书福等17位民营企业家和1位专家发声,其中,三博脑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阳作为社会办医的唯一代表,位列其中。

张阳在《对话》中说,社会办医是民营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想借这个政策东风,快马加鞭”。

用“快马加鞭”形容近年来三博脑科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2023年5月,三博脑科登陆A股市场,成为后者首家以神经专科为主的医疗集团。8月底,三博脑科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和现金流的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三博脑科已在北京、重庆、昆明、福建和河南运营6家医院,在建数家医院,是国内最大的医教研一体化民营神经专科医疗集团之一。

2023 年5月,三博脑科登陆A 股市场,成为后者首家以神经专科为主的医疗集团。

三博脑科的成功上市和优良业绩,无疑为我国民营医疗的发展注入“强心剂”。行业有太多的机构和个人研究过三博脑科的发展之道,但细究之下就会看到,三博脑科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发展模式或许并不具备很强的可复制性。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家相对成熟的民营专科医疗集团,三博脑科仍旧是行业值得借鉴、学习的样板。

超越自己

运营6家医院,开放床位1500张,年住院患者超4万人次,年手术量超1万台,其中神经外科手术超5000台。以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王保国、闫长祥等国内外知名的神经医学专家为核心,形成“老中青”三代医学专家梯队。旗舰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以下简称“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十一临床医学院及神经外科学院三系,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

这是三博脑科集团发展20年交出的成绩单。对一家社会办医疗集团而言,这样的成绩在国内实属亮眼。

故事起源于并不久远的2003年。这一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3名博士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携手张阳,出资创建北京三博投资有限公司,次年成立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从向复兴医院租借100张床位起家,到在香山脚下扎根,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用5年时间,赢得了患者口碑,立足于强手如云的北京。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很快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神经外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些成绩的取得,让三博脑科具备了对外扩张的实力。

2014年,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开业,意味着三博脑科正式开启集团化发展之路。该院由三博脑科投资建设,编制床位150张,开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功能神经科等专科。

同年,乘国企医院改制东风,三博脑科集团收购重庆两家国企医院,成立重庆三博长安医院、重庆三博江陵医院。两家医院共有床位900张,在当地具有一定竞争力,属于优质医疗资源。

2017年,三博脑科集团和福能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这是福建省首家三级神经专科医院,开放床位300张,辐射福建省及周边省份。

鉴于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就诊人群中,大量患者来自中部省份河南,三博脑科集团将资源下沉,在郑州市布局了第6家医院——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该院为三级神经专科医院,与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实行模块化对口运营、同质化管理。

与此同时,三博脑科集团还在湖南省建设湖南三博脑科医院,在西安市建设西安三博脑科医院。前者设计床位数400张,预计2024年2月完成竣工验收;后者设计床位总床位300张,计划2024年4—5月试运营。

此外,三博脑科集团还在洛阳收购了一家央企职工医院,创建成洛阳511三博医院,目前正在推进改造项目。

集团化发展之下,三博脑科集团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招股书显示,三博脑科上市募资用于医院项目、信息化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但在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院长、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医疗官徐向英看来,上市的深层逻辑是,更好、更规范地发展医院。

“上市后,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多少双眼睛盯着医院的发展。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做好质量安全、运营管理,保持良好的治理结构,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徐向英说。

更稳健、更合规、更规范、更透明,发展成色更足。用张阳的话说,三博必须超越三博,这是上市之后的必然要求。

超越自己从来都非易事。“上市之后,对我们高管来说,压力特别大。”徐向英直言。实际上,早在2017年,他就着手为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架构,为日后的上市未雨绸缪。

三博的办医方向是医教研一体化发展,这在国内社会办医中很少见。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重点专科,跟公立医院没有太大的区别。

——徐向英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医疗官

运营为重

三博脑科以技术立身,它成功的核心因素是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神经医学专家,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撑起了三博“博医、博教、博研”的愿景,使医教研一体化得以实现。

与公立医院无二的职称晋升平台、学术任职机会、教学职称体系,让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可以源源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过去20年发展历程中,三博脑科汇聚和培养了一批医疗精英、管理精英。徐向英就是其中的典范。

在圈子里,徐向英是颇有名气的医院管理专家。他与张阳结识于2005年,2017年加入三博后,二人的友谊升华,成为并肩的战友。张阳看重的是徐向英卓越的管理才华。他知道,三博脑科发展到这个阶段,内涵建设和现代化管理已成为重中之重,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去领导。

徐向英1998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一次机缘巧合,让年轻的他走上管理岗位。此后几年间,身为评审办主任的他,负责了医院两个周期的评审,他所在的医院从二级甲等晋升为三级甲等。因为管理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当地卫生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后又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挂职锻炼。

从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从地方卫健部门到国家卫健部门,从医院评审到教学科研,从临床到医改,丰富的履历,让徐向英成为一名医院管理精英。2017年,他跳出体制,加入三博脑科。

“三博的办医方向是正确的,医教研一体化发展,这在国内社会办医中很少见。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重点专科,跟公立医院没有太大的区别。”谈到加盟三博脑科的原因,徐向英如是说。

另一个触动点是三博脑科的体制机制。“和公立医院相比,它本身既是医院又是企业,体制机制灵活。”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医院,是徐向英一直梦寐以求的。

上任第一天,徐向英就提出了新的理念——运营是医院头等大事,管理要为运营服务。

2018年,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成为全国148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之一,以此为契机,徐向英带领医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在管理层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结构清晰的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财务管理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

“一个好的预算就是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徐向英说,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模式,每个科室根据发展规划科学编制预算。医院强调一人多岗,充分发挥人员工作效率和潜能,行政后勤只减不增,临床和一线有序增加。

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的一大特点是实行全责医师制,把成本核算单元最小化到医师组,同时把医疗质量、临床服务、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制度执行等细化到每个小组,真正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

社会办医的最大瓶颈是人才。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分层培养体系,打通了医师快速成长的通道。

针对核心专家,医院为其搭建更多优质平台,以发挥其潜力和潜能。如向集团医院拓展专科中心,从而解决本院床位紧张的问题;针对业务骨干,三博脑科制定了完备的扶持计划;针对青年医师,从轮训、外派进修、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

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三博脑科集团还建立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核心专家和中层给予股权激励。“相当于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徐向英说。

如何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也是三博脑科医院集团着力探索的课题。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三博脑科旗下医院可对医保外项目自主定价、自主收费;与此同时,医院严控药品、耗材占比,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从源头上对药品把关,配备药品品规不超过500种,多年来该院药品、耗材合计占比30%左右,费用结构合理,成本可控。一收一放之间,医院实现腾笼换鸟,使医务人员真正靠技术吃饭。

三博脑科运营

6家医院

开放床位

1500张

年住院患者超

40000人次

年手术量超

10000台

其中神经外科手术超

5000台

集团化之力

三博脑科集团在数年前提出打造“十百千”工程,即拥有位于不同省会城市的10家左右控股连锁医院,与100余家有志发展神经科学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二级脑科医院建立医疗合作核心医院关系,与1000余家二级和一级医院建成双向转诊的医疗联合体。

如今,通过自建、合资、改制等多种方式,三博脑科集团已基本实现了拥有10家左右控股医院的目标;与全国几十家医院建立了神经专科联盟,通过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与支持、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提升合作医院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科研及教学水平;作为国家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每年举办各类全国专业学习班几十期,培训数百名基层医生,为县域神经疾病诊疗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百千”工程推行的重要基础是旗舰院区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的技术实力、人才输送、管理和服务经验。

徐向英介绍,在整个集团化架构下,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定位“三个中心”,即集团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人才培养输出基地和科研转化中心。旗舰医院通过精湛强大的神经专科医疗技术,带动集团各院神经学科发展和医疗能力提升;通过“医教研”综合发展平台,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科研平台和成长空间,为各院发展持续输送先进技术和高端医疗人才;通过在管理、服务、运营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为集团的规模化扩张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下一步,将根据集团成员医院的定位和功能,对其精雕细琢,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徐向英说,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在尊重医院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植入三博脑科的发展文化。

文化的植入载体是人。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作为集团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基地,源源不断地为集团培养和输送人才。如2014年1月开业的昆明三博脑科医院,集团委派张宏伟、张永利、任杰等多位由首医大三博培养的专家驻守昆明,在医疗技术、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对标旗舰医院,强技术、优品质、重服务。

“这些专家是带着使命下去的,要把当地的团队带出来,现在集团医院不少团队已经很成熟了,基本上不再需要总部输出。”徐向英说,不仅如此,集团也要求成员医院员工到旗舰医院进修学习。目前集团内部已形成了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集团内部建立同质化管理体系同样极为重要。目前集团医疗质控部已根据国家质控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医疗质量及业务指标,有效地对各院实现各项指标的管理与监控,定期对各院开展医疗、护理、服务的全方位实地检查与考核;集团统一采购核心医疗设备,确保全集团医疗设备的过硬与先进;集团品牌部对各院患者进行抽样电子问卷调查,确保集团能第一时间抓取和监控到患者对各院的真实反馈及服务满意度……

集团化的优势在药品耗材采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药耗招采中,集团统一谈判,成员医院独立采购。成员医院亦可自行采购,前提是价格低于集团谈判价。徐向英表示,集团采购通常体量都很大,可以把价格压到最低。核磁、CT、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单次采购金额在2亿元以上,供应商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优惠的价格。

未来之路

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三博脑科正建设北京东坝新院区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施工建设。建设完成后,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将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开放床位数预计由现有的254张增加至480张,并将设置高端床位。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将增设放疗、康复等业务。

软硬件全面提升后的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将着力打造成国家级高水平神经医学中心,其他各院则构建以神经医学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周边国际区域的高端国际神经医学医疗服务网络。

作为一家有抱负的医疗集团,医教研永远是其发展的基石和根本。但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三博脑科不得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三博脑科正建设北京东坝新院区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施工建设。

“若从医疗板块争取更多利润或利益,就违背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其自身发展规律。”徐向英和三博脑科的决策者们心里明镜儿似的,三博脑科要想发展得更好,需要拓展新的业务。

“三博脑科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一体两翼发展。”徐向英解释,一体是医疗,这是根本与核心。两翼之一是健康管理,目前三博脑科已往前延伸业务版图,涉足脑病预防、脑健康管理,让更多人不得病,得病后更早知道,减少治疗或诊疗成本,同时扩大服务群体。

两翼的另一翼是科技创新与转化。眼下,三博脑科极为重视脑科疾病治疗领域的前沿科技。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是国家药品和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开展了很多创新药物和器械的临床试验。同时拓展在创新医疗产品和技术领域的业务布局,积极参与科技产品向医疗产品的转化,加强医疗科技产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拓展。如目前正在探索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

三博脑科的目标是,在持续加强神经医学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疗科技融合发展,打造防、治、管三位一体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近期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对社会办医是利好。”徐向英对医院发展大环境持乐观态度。实际上,对走过20年征程的三博脑科而言,政策和环境一直是积极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遵循办医规律前行,这条道路明亮而宽阔。

猜你喜欢
脑科医疗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脑科”专家潘占辉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致力小儿神经外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主任林志雄教授
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及一次性脑科手术巾在剖腹产中的联合应用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