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2023-11-22 06:56曾雅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机械化

曾雅丽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的农业转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实际上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途径。而现在,我国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需要切实将机械化与农业相结合,进而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具备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政府、农业部门以及研发单位应当联合协作,完成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结合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推动乡村经济长远稳定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点及意义

农业机械化就是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农业机械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农民的负担,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农业机械化带来如下益处:第一,农业机械化对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比如,在遇到大雨的时候,使用电排灌可以将雨水排出,从而保证庄稼的正常生长,以此抵御大量雨水对庄稼的伤害;第二,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生产。传统的种植方式,在播种、施肥、浇水等方面,都要靠人力来完成,由此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机械化则是利用高技术的农机取代人工劳动。比如用播种机、收割机,这样既可以增加生产效率,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三,农业机械化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农业机械在进行操作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因为使用机械设备可以简化生产过程,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

二、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径,都是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继而在农业机械化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而农业现代化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等方式,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所在地区有现代工业支撑,而农业机械化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这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2、农业机械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而农业机械化则是在于提高乡村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比如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方面,结合机械化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地方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应当采取定向化、精细化的管控措施,提高相关区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支撑产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长时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乡村人口数量锐减,使得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给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限制,因此要想进一步发展乡村经济,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率。

3、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建设现代农业,必然要依靠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而农业机械化则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农民在对机械的操作中成长为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现代农民。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而这离不开大量具有高素质农机人员的加入。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他们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是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才使得农业种植由小农户向现代规模化种植方式转变,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踏足现代农业,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发展结构不合理

就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实际状况而言,小型机械的数量多,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数量相对较少。配套机械数量较少,机械设备数量较多,由此将直接造成我国农机配套率较低的状况。但在农业生产中,农牧业所需的机械设备数量相对较少,而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相对较多;生产经济作物所需的机械设备不多,而生产粮食所需的机械设备则更多。另外,当前我国的农机化产业产品技术水平还很低,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不够、装备水平不高、规模偏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目前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能开发出高科技的机械,也就不能适应目前的农业生产需要,从而严重地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机研发投入较低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在环境、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机研发为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应综合衡量环境、农业结构、优势农业产业以及经济等因素。我国农机生产企业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但是大部分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没有根据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此外,由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农业机械的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相比国外农机,国产农机的使用年限、使用体验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考虑到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针对一些经济类作物及我国特有农作物,需要农机生产企业投入研发力量,生产出合适的机械产品,从而增加农业机械种类,填补部分农机种类的空白。

3、生产机械化缺乏规模性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非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较慢。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看,只有极少数的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购买相关的农业机械,而大部分的农民由于经济以及客观原因而缺乏相应的能力购买到合适的机器,尤其对于资金耗费较大的大型机械更加难以进行采购。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相关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机具和农用设备的成本逐步上升,这些都会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农机推广工作滞后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离不开农机推广工作。目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受市场驱动明显,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待加强。由于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且受到传统思维影响,部分农户为了减少成本,更愿意采用人工方式,并没有认识到机械的优势和重要性。部分农机企业在推广中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考虑农民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农机推广中脱离农民进行宣传,导致推广效果不佳。政府部门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缺乏问责与考核机制,政府工作人员宣传形式单一,工作流于表面,也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1、构建标准化的机械设备体系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丢失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并且当前乡村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同时不同区域、不同场地也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为了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广度,有效解决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标准丢失、标准欠缺的问题,制定成熟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的改造,比如在设备研发、参数设定、生产规格设置方面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设备的通用性能、环保性能,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生产零部件的标准化改造,使得设备的升级、优化能够得到相应的零部件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次,区域政府也需要严格参照相关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完成机器设备的推广宣传,构建标准化的推广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区域的农业机械设备使用需求、使用标准,并且在推动管理的工作进程中,还需要优化各项推广管理模式,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效率,确保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带动乡村经济长远稳定的发展。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管理体系,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还需要及时完善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保障体系,比如优化机械设备检修网点,提供更加良好的设备维修服务、升级服务,降低农户在农业机械设备检修、管理、维护保养方面所投入的成本。

2、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要重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促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规范化操作。在具体培训期间,可将农机操作技术、故障维修、安全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不断地提升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把控好农机驾驶操作员培训检审验关,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发放驾驶证;对机车的状况实施动态监管,消除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纠正违章行为,不断地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3、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将向精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对农业机械设备和相关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研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摆脱对其他国家产品的依赖,并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和相关技术。组织科研人员到农村一线了解实际的农业发展情况,建立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4、增加农机研发资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当前,我国农机生产种类较多,功能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农业机械化要求,但是在产品稳定性与新品研发方面还与国外先进农机生产厂家有所差距。首先,科研院所和农机制造企业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深入到农户群体中进行走访,了解农户在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新农机研发;其次,在农机研发过程中,要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环境特点,确保农机设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各种复杂地形下完成作业,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最后,新农机在结构方面要更加精简,便于农民自行维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逐步完善、优化农业机械化相关服务体系

在当今乡村振兴的领域下,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大部分乡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提高生产品质和效率,并且设备的运行成本过高,再加上财政资金存在相应的限制,导致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基础硬件设施不完整、不全面,而为了进一步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实现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领域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应当以生产者、经营者为主体,完成对农机维修人员、研发人员的培训,同时还需要与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进行交流互动,在设备咨询、技术培训、设备检修以及设备升级方面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并且在该服务体系中也需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总体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采取顶层设计,优化各项管理指标、管理要素,提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效率。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机配套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最优分配功能,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机为主要工具,在农机具上进行服务和示范,促进农机具的形成,使农机具变成农业经营者与生产者所共同使用的农机具。促进农村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使各种新的农资机构规范化运作,促进农村机械经营、销售和维修的整合。建设健全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农村机械化和社会化程度,推进农村社会化、工业化。

6、加速农机推广进程

发展机械化生产需要以先进的农机设备作为支撑,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落脚点,通过科学的推广工作,促使广大农户了解农机的生产优势。在农机推广工作中,政府要给予资金扶持,通过给予专项资金的形式,保障推广工作中的人才招聘、工作设施设备投入等顺利完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便利,用信息化平台宣传农机知识,与当地农户开展密切交流,帮助其解决农机相关方面的问题,赢得农户的信任。农机推广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帮助农户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农机操作知识,加深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任关系,便于后续推广工作的开展。

7、加强农机推广队伍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农机推广队伍的建设,相关农机服务人员需要在当今乡村振兴的领域下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重心和方向,学习专项的农业机械知识,并且在推广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向生产者、农民讲解相关机械的操作技巧、操作方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同时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维修技能,确保在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宣传工作中能够将机械设备的整体状况向农民以及生产者进行有效传递。为了提高农机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强与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机械专业的人才参与到机械设备推广宣传工作中,完成人才管理储备。

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目前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有重要作用。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农民、健全农机配套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机械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