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的影响

2023-11-22 02:00华敏玉丁月平王振兴李丽赵冬梅刘伟严婷婷温珊沈有华朱丽莉0赵兰青杨崇胡秀兰胡官林任素玲史亚平潘阳春徐爱华高宏张涵雪0夏晶晶王文志范丽莉马学超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3年5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百分比

华敏玉 丁月平 王振兴 李丽 赵冬梅 刘伟 严婷婷 温珊 沈有华 朱丽莉0 赵兰青 杨崇 胡秀兰 胡官林 任素玲 史亚平 潘阳春 徐爱华 高宏 张涵雪0 夏晶晶 王文志 范丽莉 马学超 邱艳

1无锡市中心血站,江苏无锡 214021;2泰州市中心血站,江苏泰州 225306;3东莞市中心血站,广东东莞 523930;4淮安市中心血站,江苏淮安 223021;5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河北秦皇岛 066001;6保定市中心血站,河北保定 071051;7九江市中心血站,江西九江 332099;8赣州市中心血站,江西赣江 341001;9上饶市中心血站,江西上饶 334099;10洛阳市中心血站,河南洛阳 471099;11赤峰市中心血站,内蒙古赤峰 024099;12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1;13濮阳市中心血站,河南濮阳 457005;14毕节市中心血站,贵州毕节 551799;15盐城市中心血站,江苏盐城 224055;16咸阳市中心血站,陕西咸阳 712046;17南宁中心血站,广西南宁530003;18淄博市中心血站,山东淄博 255025;19宝鸡市中心血站,陕西宝鸡 721013;20扬州市中心血站,江苏扬州 225007;21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22邢台市中心血站,河北邢台 054005;23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青岛 266073;24承德市中心血站,河北承德 067045;25北京血液中心,北京 100045

2020年1月,中国武汉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1]。随后国内多地暴发,2020年1月20日新冠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甲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直到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解除对其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但在此之前,疫情的防控一度成为中国防治体制、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挑战[3],更是对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挑战。全国范围执行减少外出活动,减少人群聚集,保持接触距离,佩戴口罩以及目标人员隔离等疫情防控要求,这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捐献单采血小板因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高、献血过程时间偏长且复杂,相比献全血大众接受度低[4];而单采血小板相比全血,保存期短、供应量小、库存波动较大,易发生库存偏型等特征,因此,其采集供应极易受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新冠疫情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势必被视为影响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已有报道,国内部分血站在疫情突发初期启动应急措施,通过加强献血者招募应对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的骤降,满足临床供应[5]。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地市级血站在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内,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变化及采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持续新冠疫情下,我国血站单采血小板的应急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信息系统中自愿加入并参与数据上报的27家地市级血站[6](以下简称血站)。数据主要为2018—2021年度即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前后各2个年度,确定所有27家血站数据完整,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采用字母加数字标注各血站[7]。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初次献血者指之前未捐献过单采血小板,在每个统计年度内第一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指在统计年度内至少完成1次完整献血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以EXCEL 2010录入27家血站各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计算公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治疗量÷所有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总治疗量×100%)、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发放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计算公式=供应的单采血小板治疗量÷全部血小板供应量×100%,其中全部血小板供应量包括单采血小板及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供应量。)和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同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统计学方法比对血站各统计年度间以上数据的统计差异性;另外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将以上统计数据单位为人数或单位数的相关数据计算合计、单位为百分率的计算均值,再分析各统计结果2个统计时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血小板均以1成人治疗量为1个单位进行统计,1成人治疗量血小板计数≥2.5×1011/袋。各血站单采血小板发放量仅包括本单位自采量,不包括调剂调入的单采血小板量。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计数法统计数据,计算均值、合计;采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P<0.05为有显著差异;采用可视性柱状图显示统计结果。

结 果

1 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

27家血站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人数每年在100~5 000之间,年度人数最少的血站U5在2020年为137人、最高的血站K2在2021年为5 011人。血站各年度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比较结果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人数绝对值看,2020年较2019年活跃献血者人数下降的血站有9家,其余18家血站献血人数增加;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2个统计时段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比较结果t=-3.512,P<0.05,有显著性差异,5家血站(E4、E5、K1、P3、U5)疫情期单采血小板活跃人数降低明显,其中K1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余22家血站疫情期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增加,特别是11家血站(A4、B2、B3、C1、D1、D4、F1、G1、T2、X5、Z5)人数增加明显。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各年度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统计见表1。

表1 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各年度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统计

2 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及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

2.1 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

27家血站年度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在800~30 000治疗量,差异较大。2019年与2020年各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比对结果t=-1.655,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年度比较结果皆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各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合计比较结果t=-4.495,P<0.05,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期各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普遍升高。

2.2 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

2019年与2020年、2020年与2021年数据比对结果分别为t=-2.147、t=2.397,皆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家血站(A1、C1、C4、D1、E3、G1、K1、X1)2020年呈一过性升高、3家血站(B3、H9、T2)呈一过性降低、4家血站(B2、K2、P3、T2)在统计年度呈逐年下降、其余年度间比对结果P>0.05,无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2个统计时段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均值比较结果t=-0.841,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6家血站(D4、F1、G2、G4、H2、Z5)在疫情期间初次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上升较多。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各年度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及初次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统计见表2。

表2 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及初次献血者单采小板所占百分比统计

3 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

研究对象中仅1家血站(B3)未对单采血小板做去白制备,13家血站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100%去白细胞,占比48.15%;1家血站(E5)2018年未开展单采白细胞去白制备,从2019年起单采血小板去除白细胞率皆为100%;其余12家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为55.06%~99.84%,其中7家血站(E3、F1、G4、H9、P3、T2、Z5)单采血小板去除白细胞率逐年增加、G4在2021年度达到100%;在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去白率为100%,后期疫情暴发后取消单采血小板去白制备的血站有3家(B4、C4、D4)。比对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P>0.05,无显著性差异。27家血站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白百分率统计见图1。

图1 27家血站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白百分率统计

4 单采血小板供应情况

4.1 单采血小板发放量

各统计年度间单采血小板发放量比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发放总量比较结果t=-4.017,P<0.05,有显著性差异,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疫情期单采血小板发放量升高明显。

4.2 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

研究对象中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皆为100%有18家血站;其余9家血站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比在91.48%~99.99%,其中K1逐年降低、P3呈逐年上升趋势;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均值比对结果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发放量及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统计见图2。

图2 27家血站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单采血小板发放量及供应占比统计

5 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

统计年度研究对象共有12家血站有过期单采血小板共77治疗量(U),疫情暴发期与疫情期过期单采血小板分别为24 U、53 U。研究对象中2家血站(K1、C4)每个统计年度都有过期单采血小板,且总量最多分别为31 U、14 U;其余10家血站统计年度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低于5 U且仅涉及1~2个统计年度;比对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两个统计时段、各统计年度间过期血小板总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讨 论

我国新冠疫情暴发近几年呈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状态,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防控方案》,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国内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根据本地疫情动态发展加强输入人员及本地居民健康管理,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做核酸查健康码成为日常,这对大众心理弹性提出了挑战,造成大部分人的负面心理影响和较低水平的压力、焦虑[8-9]。国家对血站下发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在做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采供血工作,全国范围内国民新冠疫苗的普遍接种,增加对献血者新冠健康征询内容,虽有研究[10]表明新冠病毒不会通过输血传播,但也有报道[11]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高于全血献血人群,对血站开展单采献血者招募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从本研究结果显示,统计年度间各血站参加血小板捐献的活跃献血者人数无显著差异,但疫情暴发前、疫情期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总人数各血站间差异显著,说明在疫情影响下各血站献血者招募应急能力不同,导致招募效果差距明显。有国内研究[12]表明各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结构具有差异性,需针对性地制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教、招募、保留和召回等策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良好的宣传策略及社会氛围更能激发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政府发挥献血工作的核心指导作用、血站开展预约献血及通过电话和短信招募固定献血者在应急献血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13],而相关报道[14]显示,运用调度系统保持献血者(特别是频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参与度,是保持活跃献血者人数的有效手段。通过政府指导、血站加强多途径宣传及有效的献血者管理,两者有效结合更能使人们愿意加入到单采献血者队伍中来,是在应急情况下成功招募献血者的有效方法。

有报道疫情对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影响[15],本研究(表1)表明各血站在疫情暴发后一年(2020年)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与疫情前采集量无明显变化,仅部分血站呈现迟缓增长或略有降低;而比较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2个时段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各血站间差异显著,大部分血站疫情期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增长明显,与各血站疫情期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增加有关。有报道部分地区在暴发疫情后通过推动团体、军人、医务人员献血来增加血液采集量[16],也证明动员团体应急队伍献血是突发状况下迅速提升采血量的有效办法。单采献血者一般多为定期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所占百分比体现血站的招募能力。从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各血站初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所占百分比无显著差异,说明疫情在长时间内对我国血站血小板采集能力总体影响不大;但在疫情暴发后一年差异明显,说明各血站短期内应对公共事件能力不一,导致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单采血小板采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疫情初期因社会动员及献血宣传力度增大,大部分血站可招募到新加入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初次献血者,故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短期增高,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要求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比较高,对献血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促使献血者再次积极献血[17]。在新冠疫情长期存在下献血宣传和献血服务提升对血站加强献血者招募及保留非常重要,而新冠疫情对血站来说也是对采供血应急预案不断的实践和探讨,促进提升应急能力[18]。通过有目的性的回访,分析献血者流失情况并采取改进措施;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服务,吸引更多的献血者加入或持续参与血小板捐献[19]。本研究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所占百分比年度统计情况看,在新冠疫情期11家血站占比短期上升后下降或持续下降,说明这些血站在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上还存在不足,也不排除当地新冠疫情对献血者健康状况及环境的影响,导致后期招募初次献血者能力不佳。因此各血站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差异取决于应对突发状况应急能力的大小及当地新冠疫情暴发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各血站应根据疫情发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进行血小板采集[20]。

研究结果(图1)显示,大部分血站对单采血小板进行去白处理,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比较无显著差异。有报道在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中单采血小板最高[21],采取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证实[22]。单采血小板去白细胞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输血疗效,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采集血小板时直接去除白细胞,即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去除白细胞后悬浮于一定量的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使白细胞残留量<5×106个/袋。国内单采设备主要为MCS+、Trima、Amicus三种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三种设备在采集速度、采集精准度上各有特点,有研究报道几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采集和制备过程可控,血液产品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质量监测的要求,能为临床提供合格、有效、安全的血液[23],因此采集血小板过程中直接去除白细胞方法可靠,是血站常用的方法。另外可以采用血小板采集完成后用滤盘过滤白细胞,效果同样能够得到保证。本研究中一家血站上报未开展单采血小板去白制备,实际在应用单采血小板采集时因部分使用Trima、Amicus单采设备,采集产品抽检结果符合去白要求,但因产品按未去白成分血发放故上报为0;另外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高低取决于血站使用的血小板采集设备及配套的血小板耗材供应,本研究有3家血站单采血小板疫情期取消去白制备,不排除疫情期间耗材供应短缺的原因,在疫情期间确保单采血小板耗材的供应也尤为关键。根据研究结果疫情期间国内血站基本能提供去白单采血小板,输血安全性不断提升。

研究(图2)显示疫情期各血站单采血小板发放量明显升高,血小板采供能力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与相关报道[24]相符。疫情前与疫情期国内血站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所占百分比无差异,仍以单采血小板为主。本研究显示有9家血站在统计年度单采血小板供应量不足,需要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供应来补充,其中K1单采血小板供应占比逐年降低而P3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单采血小板采集一般为1个或2个治疗量,采集不顺利时会有0.5或1.5治疗量的产品,单采血小板的发放与其采集量变化有关。有研究[25]证实疫情期间在确保血小板质量的前提下,将单采血小板拆分为较低剂量的策略是可行的,血站可考虑该策略以应对血小板极端短缺。近几年对浓缩血小板的功能研究及制备方法的优化,更好地提高了浓缩血小板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6],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不但可以全面利用有限血液资源,而且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完全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供应不足的有力补充,也是满足临床血液需求的有效措施。

根据我国血液制品保存相关要求,单采血小板保存期仅为5天,因此过期报废是血小板成分血的一个重要特点,反应了各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计划合理性及库存管理能力[27]。本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暴发前与疫情期相比单采血小板过期报废情况无显著差异。合理的单采血小板库存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过期报废率[28],而因新冠疫情防控原因,省内血液成分调剂受地区防控措施影响,对单采血小板采集的计划性要求更高,单采血小板过期报废较多的血站应针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持续改进,减少血源浪费。另外,国外有研究[29]生产保质期为14天的冷藏血小板(CSP),应用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活动性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国内也应加强延长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方法的研究,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过期报废率。

综上所述,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新冠疫情长期影响下,我国地市级血站在应对措施上基本有效但效果上有差异,造成各血站疫情期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总人数及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呈大部分增长小部分降低;单采血小板仍为血站血小板成分血供应主体,且基本为去白单采血小板,疫情期供应量持续增长,单采血小板过期报废情况依然存在。新冠疫情期间各血站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应急措施,降低公共突发事件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采集及供应的长期影响,有效确保了临床血小板的供应,今后在单采血小板保存及供应上应加强研究和探索,提高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比例,有效提升血站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致谢: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和北京市采供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本研究工作的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百分比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