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水平及与其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研究

2023-11-22 07:43周丹霞吴多池蔡丽云叶芳丽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肺结核细胞因子炎性

周丹霞 吴多池 蔡丽云 余 杏 叶芳丽

肺结核一直是我国预防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主要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1]。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认为炎症反应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与肺结核有着密切联系[2,3]。白细胞介素-34(IL-34)是一种新型细胞因子,目前认为其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4]。有学者发现,IL-34可能通过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IL-6、IL-8以及TNF-a等炎性因子分泌[5]。肖朗等[6]的研究还发现,IL-34会促进IL-6、IL-8的分泌和表达,起到促炎作用。由于肺结核患者IL-6、IL-8以及TNF-a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故认为肺结核患者IL-34水平也可能升高。探究IL-34与其它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炎性因子在肺结核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海口市结核防治中心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情况下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探究IL-34与其它炎性因子的关系,为IL-34在肺结核中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08-2022-08期间海口市人民医院下属医院海口市结核防治中心接收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n=78),另选取78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18周岁;(2)首次诊断为肺结核;(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耐药性肺结核患者;(2)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3)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4)参与其它研究。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n均=78)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采用2HREZ/4HR化疗方案治疗,口服0.6g利福平(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规格:0.15g/片 批号:国药准字H32021677)、0.3g异烟肼(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片 批号:国药准字H31020495)、1.0g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g/片 批号:国药准字 H33021602),1次/天。口服0.75g吡嗪酰胺(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片 批号:国药准字 H44020253),2次/天。强化治疗2个月,巩固治疗4个月。

1.2.2 分组方法:(1)根据初诊时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不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标准:肺结核经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短期内胸部X线和胸部CT吸收不明显,强化治疗期后肺部阴影部分吸收。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标准:肺结核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感染症状好转不明显,发热不退或再次发热,咯浓痰或痰量多,实验室显示白细胞升高,CRP和PCT升高,联合抗生素使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肺部阴影短期吸收好转,但吸收不完全[8]。(2)根据治疗6个月后疗效情况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疗效判定,治愈:经规范治疗6个月后患者无肺结核临床症状,痰涂片阴性,胸片恢复正常。未治愈:不符合上述标准[7]。

1.2.3 检测方法:肺结核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体检患者于体检当日分别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ml,采用高速离心机[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953052]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双抗体夹法测定血清IL-34、IL-6、IL-8以及TNF-α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IL-34、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1)。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非感染组肺结核患者比较,感染组患者血清IL-34、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见表3。

表3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 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2个月后,与未治愈组比较,治愈组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见表4。

表4 治愈组与未治愈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4 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与IL-6、IL-8以及TNF-α水平的相关性

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与IL-6、IL-8、TNF-α水平的关系

3 讨 论

肺结核疾病发生发展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特定情况下可由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Treg细胞等分泌。IL-34能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结合,使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拥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诱导巨噬细胞增殖和分化,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过程[9,10]。还有研究[11]发现IL-34能诱导免疫耐受,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外周单个核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且IL-34水平在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中明显升高,提示IL-34参与了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过程。本结果显示,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IL-34作为炎性因子,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另外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IL-34水平高于无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目前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炎症反应更严重有关[12]。

免疫炎症反应在肺结核中起到重要作用。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肺部的结核杆菌,产生蛋白水解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具有杀伤结核杆菌的效果,并产生IL-6、IL-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13]。在吞噬的早期,IL-8分泌速度快,IL-8水平迅速升高,在IL-8的作用下,诱导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分泌[14]。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又会导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受刺激,产生更多的炎性因子,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肺组织受到严重损害[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结果基本相符。IL-34还能通过诱导IL-6、IL-8和TNF-α的分泌,增强血管炎性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表明血清IL-34与IL-6、IL-8和TNF-α相互作用,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导致免疫炎性损伤的发生。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多配体蛋白聚糖-1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δ结合衍生出多种效应。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可分泌一系列效应分子,对宿主的巨噬细胞进行调控,干扰宿主免疫反应。IL-34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δ受体结合,促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合成,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重要的免疫蛋白酶,这可能是血清IL-34水平与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的原因。

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明显升高,且IL-34水平与肺结核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有关。

猜你喜欢
肺结核细胞因子炎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