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比较研究

2023-11-23 04:22王晓林
关键词:师范生师资俄罗斯

王晓林

(重庆交通大学 体育部,重庆 400074)

俄罗斯自2003年加入《博洛尼亚宣言》后,积极开展高等师范生的学科教育实践改革,主动融入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以此提升本国各学科师资的竞争力。2013年,俄罗斯政府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强调要开展教师专业知识、个人能力、职业操守和职后教师培训。同时,俄罗斯政府为了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颁布了多项学科教师教育政策或制度[1],强调教师教育是俄罗斯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落脚点,逐渐构建了适应本国教育特色的学科教师教育模式,使俄罗斯教师教育水平始终位于世界前列。下面从政策制度、师范生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延续教育和学科评价五个方面对中俄乡村体育师资学科教育进行比较。

一、中俄乡村学校体育师资教育比较

(一)师资教育政策制度

进入21世纪,尤其近五年来,俄罗斯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国家计划、纲要和标准(表1),确立了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和提高师资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现代化师范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2]。这不仅为提升城乡学校体育师资教育质量和走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俄罗斯全面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一时期,我国也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以规范和保障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方向性,这不仅对各级各类高等师范院校培养高质量的乡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也为乡村学校体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由上可见,中俄两国的教育政策已经成为提升本国乡村学校体育师资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专业教育

对比中俄两国体育师资学科专业教育状况(表2)可知,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差异。俄罗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体育院系课程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多学科交叉、多门类交融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3],学科间有效衔接且缩短了学科间差距,培养目标符合本国实际,不仅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而且也为体育师范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城乡中小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我国学校体育学科专业课程中理论类课程比重较大,实践类课程安排多且紧凑,实施过程有序且考核评价严格,注重教学组织、指导纠错、教学设计和讲解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便将来胜任学校(包括乡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表2 中俄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育状况比较

(三)乡村学校体育师范生学科教育

俄罗斯乡村学校体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要求较高(表3),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且针对性强。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不断拓展,如俄罗斯师范生暑期夏令营辅导员实践培养模式、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实施“教育和教育科学”框架下的辅导员国家级培训项目。通过学科教育,绝大多数师范生获得了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成为学校体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4],对俄罗斯城乡学校未来体育质量的保障起到决定性作用。俄罗斯非常重视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设有鲜明体育学科特性的教育见习、暑期教育实习和教育实习3个实践板块(表4),每个板块都有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相较而言,我国体育师范生培养院校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而相应的教育模式研究和应用研究也比较少。

表3 俄罗斯体育师范生学科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表4 俄罗斯体育师范生学科教育实践板块情况

(四)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评价制度

俄罗斯政府为构建高质量的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对乡村体育师资实施有效管理和开展严格的评价制度,要求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职业标准才能取得执教资格,并颁布出台多项评价制度,实施多举措多元化的监督评价手段[5]。例如“补充”和“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实施新的体育教师补充机制、优秀体育教师评选和奖励制度、薪酬制度等,以此激励中小学体育教师,强化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为培育国民体育提供优质教育。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虽对师资队伍建有评价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但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侧重点各有差异,评价方式方法也不同,显现出评价过程形式化、评价内容简单化和评价结果隐蔽化的问题,弱化了对教师从业资格、专业素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中俄乡村体育师资学科教育评价制度比较见表5。

表5 中俄乡村体育师资学科教育评价制度比较

(五)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延续教育

经过多次改革,俄罗斯的体育师资延续教育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体系[6](表6)。《俄联邦2006—2015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对体育师范生后期执教中补充完善职业技能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俄罗斯城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和保障。此外,俄罗斯体育师资职前培养中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体育师资全面掌握中小学安全教育与防控技能,强化职责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素养。我国则依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定期且有选择地开展延续教育,这是乡村学校体育师资职中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学科性不突出,重点在教学技能、教学竞赛、科研能力、师德修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多属于“综合交叉式”的非体育学科师资培训。

表6 中俄中小学体育师资学科延续教育状况比较

二、俄罗斯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一)突出学科教育针对性,以教育政策为保障,彰显乡村学校体育师资专业特色

2010年俄罗斯总统签署《我们的新型学校》(国家教育倡议),提出“新型教师观”,对俄罗斯城乡中小学提出新要求和新任务,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服务的整体水平。2013年颁布新版《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国民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型,构建俄罗斯国民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2020年,俄罗斯实施“泽姆斯基教师”计划,主要是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体育教师到乡村从教,以解决乡村师资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俄罗斯乡村地区的青少年学生获取高质量的教育提供机会,提升乡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7]。由此可见,俄罗斯通过制定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化政策推进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工作。这对我国进一步重视乡村体育教育现代化、制定专门的体育师资政策和明确体育师资培养的目的、任务、要求[8]及打造高素质乡村体育师资队伍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突出学科教育特殊性,创新教育方法手段,彰显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特色

2014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颁布《师范教育现代化纲要(2014—2017)》,明确了师范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确立了“能力本位师范教育观”,要求师范生培养单位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将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创新方式方法,师范生培养要以“能力观”为基准[9]。例如,俄罗斯第三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将“能力素养”纳入体育师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应该注重“全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渗透式”的实践教学,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育培养模式,突出职前职中职后“连续”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构建具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使未来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学科教育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体育教学、管理、训练等体育实践活动需求[10],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我国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突出学科教育常态化评价,形成监督评价机制,彰显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管理特色

长期以来,俄罗斯政府积极探索新型的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监督评价体系,期望通过监督评价机制来提升未来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的质量和层次[11]。《2011—2015联邦教育发展计划》在教师职业要求、职业教育模型、管理机制与评价模式等方面提出诸多要求[12],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这对职业评价、职业技能提高起到了监督推动的作用,也确保了俄罗斯各联邦政府在教师职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遵循体育师资主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建立现代国家体育教师职业评价制度,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研发制定国家乡村体育师资专业标准和构建国家乡村体育师资教育监管体制,对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提出新的目标、任务与要求,通过国家教育机构督查、监管和评价来推动乡村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升国家体育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四)突出学科教育职业性,构建乡村新型体育教师职业标准,彰显教师资格认证特色

俄罗斯政府根据国家教师职业标准,制定了国家教师认证监管框架(2015—2016),确保依据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过渡和实施通识教育教师认证体系[13]。教师资格认证作为资格评估的一种形式,受法规和特殊法规的约束。2022年,俄罗斯各级普通教育中引入联邦州教育标准,要求新的监管机构及金融和经济监管机构在教育机构中使用教师专业标准,即根据联邦州教育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对教学活动、知识和技能及必要的专业教育水平提出客观要求[14]。我国应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建立并完善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将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纳入国家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计划,以确保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的质量。

猜你喜欢
师范生师资俄罗斯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另辟蹊径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