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11-24 13:22范隆涛王欢欢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发文心理健康

范隆涛,王欢欢,2

(1.福建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北京 100038)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省市开始以警察为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水平调查,这意味着我国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受到有关部门和学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强调“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对这支特殊的队伍,要给予特殊的关爱,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措施”[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还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2]2023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爱警暖警工作,让“有困难找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第一选择,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3]而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是开展从优待警、爱警暖警工作的重要抓手。

现有关于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国内常模数值进行比较来评估警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许多研究聚焦警察群体内部,探究性别、年龄、警种等人口学变量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4-6],然而却较少有人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基于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关键作者、代表性研究机构等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图谱分析,汇总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有成果,梳理、总结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旨在为未来警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并争取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助Excel 2016软件对下载文献进行整理,对年度发文量进行绘图,并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美超团队研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6.1.R6版本进行数据分析。该软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众多研究的检验,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用于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之间关系的可视化图谱,以便对学科的发展与演化进行探讨。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文献检索范围限定为学术期刊,以“警察”AND“心理健康”,OR“公安”AND“心理健康”,OR“民警”AND“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发文时间不限,检索时间从1999年(1)1999年以前的文献未凝练关键词,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故从1999年开始检索。至2023年3月8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76篇。而后,由两名编码者分别对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等要素进行分析。两名编码者的Cohen′s kappa系数为0.98,p<0.001,表明二者的一致性较高。剔除6篇编码不一致的文献,再通过人工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主题明显不相符的文献180篇,最终共纳入790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均以“Refwork”格式导出。

三、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一)文献概况

1.年发文量

1999—2023年,警察心理健康的文献发文量如图1所示。图中黄色柱子表示普通期刊的年发文量,深蓝色块区域表示累计普通期刊发文量;蓝色柱子表示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上勾选CSSCI、CSCD、北大核心得到的文献)的年发文量,浅蓝色块区域表示累计核心期刊发文量。通过柱子高低以及色块区域曲线斜率大小,可以直观地看出发文量趋势。其中,核心期刊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比例偏小,普通期刊文献发文量和核心期刊文献发文量趋势大致相同,研究发展总体分为3个阶段。

图1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第一阶段:1999—2003年,是研究的起步阶段。该阶段堆积面积曲线图斜率偏低,发文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是在身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保持一个完整良好的生活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身体上的疾患和残弱”[7]。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我国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从1998年开始,我国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开始兴起。2003年4月,公安部通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提出“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8]的奖励原则。该条令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界与业务界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

第二阶段:2004—2016年,是研究的发展阶段。由图1可见,堆积面积曲线图在2004年产生拐点,斜率增大,发文量维持在较高水平,2009年达到年发文量的峰值(70篇)。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2008年发布实施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公安机关开始使用统一的人民警察证,警察获得了基本的职业保障,社会公信力得以提升。二是,2012年公安部启动关爱民警健康基层行活动,进一步完善民警身心健康保护机制。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等文件陆续颁布,加强了精神卫生服务,完善了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工作,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更受重视。

第三阶段:2017—2023年,是研究的震荡阶段。堆积面积曲线图斜率在2017年初开始放缓,发文量呈现震荡趋势。由于2016年修订了《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旨在加强人民警察的执法质量,对人民警察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随后几年的研究更侧重于如何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导致对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度降低。2020年,公安部政治部印发《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关爱公安民警辅警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关心关爱民警辅警工作,始终保持队伍高昂斗志和旺盛战斗力”[9]。在当时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备受关注。警察作为疫情防控贡献极大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亟待解决,但与之相关研究却没有跟上,发文量下降。

(二)发文作者分布

通过分析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利用算法能得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与主要作者。经过CiteSpace软件分析,本研究790篇文献数据中,共包含554名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新疆警察学院的张淼,共16篇。根据普莱斯提出的主要作者计算公式:

N=0.749(Max)1/2。

(1)

发文量最高为16,得到N≈2.996,按向上取整原则,发表3篇及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为主要作者,共有45名,单位大多为公安院校、公安实战部门。在主要作者中再综合考量总发文量、被引频次,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大于100的作者认为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12名。

利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得到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谱(图2),显示共有作者554名(节点N= 554),连线E= 377条,网络密度(Density)= 0.0025。图2仅显示大于等于2的节点,节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节点颜色越深代表起始发文年份越早,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越紧密。通过对作者之间连线的分析,发现了几个关注警察心理健康较稳定但范围较小的合作团队,如广州市公安局周沃欢、刘哲、易国喜的合作团队,以周芳珍为首的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合作团队,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邵晓枫与浙江警察学院邵晓顺、倪晓峰的跨校合作团队等。

图2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谱

(三)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得到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图3),共有444个研究机构,仅显示N发文量≥ 3的节点,E连线= 136,网络密度0.001 4。由此可见,在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的程度低,未能形成完善的研究合作团体。将研究机构进行整合后(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归属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文量位居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7篇),第二的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30篇),第三的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5篇),发文量居前10的还有四川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广东警官学院、河南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可见,高校体现出较为强大的研究实力。

(四)高被引文献分析

对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得到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表1)。排名第一的是胡赤怡等人[10]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02年第9期上的文章《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123次)。文章研究了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发现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频次第二的是高北陵等人[11]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03年第7期上的文章《深圳市警察心理素质研究Ⅲ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调查》(91次)。文章探讨了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及其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指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务级别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提高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被引频次第三的是李艳青等人[12]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第5期上的文章《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72次)。文章运用元分析方法,基于SCL-90量表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性别差异、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1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高被引文献表

此外,通过分析高频被引文献发现,这些研究基本集中在分析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探究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面。不同警种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需要从不同维度去考量。从这些高被引文献可知,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广,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风格、组织氛围、社会支持、家庭状况、人格特质等,给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带来一定挑战。

四、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

关键词分析是研究期刊论文主题内容的重要手段方法,关键词反映了文献研究的核心重点,是对文献知识信息的提炼与内容的概括。关键词分析能为本研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研究文献中,某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代表该关键词涉及的研究内容越受关注,研究热度也越高。因此,通过对某一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初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的中心性是分析关键词重要程度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关键词的中心性表示关键词在共现图谱中起到一个中介桥梁作用的大小,中心性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中心研究越多元,研究影响力越大。[13]

通过Citespace软件,以“Keyword”为节点类型的共现分析,时间尺度设置为1999—2023年,时间跨度设置为1,产生节点518个,1 104条连线,得到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其中,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频次呈正相关,连线的粗细、深浅程度呈现出中心性的大小。如图4所示,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依次为:心理健康(330次)、警察(125次)、公安民警(96次)、公安院校(73次)、监狱警察(39次)、民警(27次)、心理压力(26次)、对策(24次)、心理问题(19次)、心理训练(19次)。一般认为,在网络结构中,中心性≥0.1的节点代表它的位置比较重要。[14]通过软件的分析统计,生成关键词共现频次与中心性信息表,如表2所示。中心性≥0.1的关键词共有4个,依次为:心理健康(0.87)、警察(0.29)、公安民警(0.24)、公安院校(0.21)。

表2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关键词共现频次与中心性信息表(前20项)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图5)和聚类表(表3)。从中可见,共生成11项聚类,SSilhouette=0.867,聚类显著;QModularity=0.565,聚类信度较高。软件自动抽取的11项聚类标识包括“心理健康”“公安民警”“警察”“公安院校”“人格特征”“民警”“心理压力”“对策”“基层民警”“人民警察”“心理训练”“心理干预”,反映出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方向。相互交叉的聚类标签较多(表3),也表明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主题具有交叉性和多样性。

图5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谱

综合观察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热点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主要探讨基层各个警种的心理健康状况。例如,监狱警察作为依法执行刑罚、管理监狱、改造罪犯的警种,面对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罪犯。由于工作内容较为单调、枯燥,工作位置偏远、闭塞,工作环境压抑、沉闷,工作制度较缺乏人情味等原因,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职业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生活满意度。他们不能以社会认可的行为进行克服,致使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宣泄,最终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15]

2.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提升

公安院校学生是公安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是公安队伍的未来。公安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校园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与工作、自我管理与情绪控制等方面。[16]现如今,公安院校学生的入警率较高,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研究对象心理数据的追踪,能够用于与他们将来入警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对有利于警察心理的纵向对比研究。同时,可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设,为他们未来参与工作打好健康的心理基础。

3.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警察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内容繁重,基层民警更是要直面生活百态,情绪难免会产生波动,出现消极心理。面对民警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放任其发展,要对症施策,防微杜渐,避免导致更严重的恶果。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维度、组织维度以及外部环境维度,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警种的影响因素略有差异,需要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合理施策。为了促进民警心理健康,要从多维度进行研究,一是需要加强警察心理机制研究,例如警察胜任力模型中的心理素养模块研究,警察教育训练中心理健康培训模块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研究等;二是需要改善组织条件,例如如何更好地制定爱警暖警的有效措施、警察激励机制等;三是需要提升外部环境,例如警民关系的塑造、警察社会信任的建构等。

(三)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能够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发生的重大转向,由此展现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的演化进程,预测研究趋势。[17]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以此预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前沿趋势(图6)。关键词突现图的时间区间为1999—2023年,共有13个突发性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趋势。

1.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对警察心理健康影响重大,研究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保障警察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18]通过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警察的职业特殊性将受到进一步关注。未来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将分别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心理咨询长期有效的提供等方面展开,全方位保障警察心理健康,为提升警察工作绩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案。

2.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关于警察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经典主题,未来研究可以侧重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探讨警察工作满意度、工作获得感、职业使命感等,再通过访谈相关人员收集文本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构建相关概念。同时,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警察日常工作产生大量的内容数据与时间数据,可供研究者进行更丰富的定量实证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的混合研究,构建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理论模型,为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更加有效的爱警暖警措施。

3.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建设研究

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标明确,即培养出能够胜任警察职业的优秀人才。警察职业具有特殊性,工作中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重点培养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一是要探讨公安院校学生在录取过程中是否需要增加心理测试环节,应该如何合理设计;二是要探讨如何构建与公安院校学生适配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三是要探讨在公安联考招录的过程中,心理测试环节如何避免形式化,如何实现有效筛选。

五、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本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对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还不够。一是,文献数量不多,近几年总体发文量相对减少。二是,质量不高。从核心期刊发文量的占比来看,核心期刊发文量很少,总体研究深度不足。三是,不重视团体合作,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四是,研究内容不够丰富,一些研究主题略显陈旧,且与实践脱钩。大数据时代给警察工作带来了许多变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论研究应该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由此指导实践、服务实践。

(二)展望

1.加大爱警暖警的政策力度,提高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首先,要根据警察的职业特殊性建立适配警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测评是对警察心理健康测评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适用于我国公务员群体的心理测验还比较少[19],而警察属于公务员编制,因此,心理测评体系的建设要注意贴近于警察的生活工作状态,要有专业技术支撑,使心理测评更加适用、精准、便捷。基于警察这份职业的特殊性,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咨询的保密制度,充分保护警察的个人隐私,对心理健康咨询档案进行保密。还可以增加社区心理服务体系,使心理服务融入生活之中,切实推进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

其次,要积极关注警察的日常生活情况,从优待警,提高警察的职业幸福感。这不仅包括改善公安民警的生活条件,提高其工资薪金,还囊括了对警察政治上的关心、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励、工作上的爱护。[20]不同主体在为警察赋能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家庭成员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警察更多的关爱、认同与信任,各级组织应给予警察足够的支持,倡导社会给予警察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提振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出对警察职业的热爱与热忱。

再次,公安院校要双线把握业务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帮助学警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当前对学警的培养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实习期间的师徒结对制度是为了提高警校生的业务水平,但他们独立承接案件的机会较少,难以培养处理案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故学校与实习单位可以相互配合,提供适当的实习机会以培养学警的抗压能力与调适能力。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教师在平日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警对警察职业的正确认知和职业认同感,使其在未来能够保持对警察工作的热情与高投入。

2.加强研究合作,打造警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共同体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力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公安院校中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代表,影响力较大,权威性较强。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度低,总体呈现零散式的合作模式。如需在警察心理健康领域不断深耕,就必须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推动跨领域、跨学科、跨院校、跨部门的合作,形成紧密的研究共同体。还要进一步推进校局合作,加强实战部门与公安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为公安队伍工作赋能。

3.拓展研究主题,实现有效应用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新研究方法,促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警察心理健康处于实时变化的状态,需要建立风险累积模型。[21]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将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时时更新,并迭代警察心理健康的计算模型。动态监测警察心理健康状态,以便及时展开心理干预工作。在研究内容方面要聚焦前沿主题与经典主题,不断进行深度挖掘。此外,还要在前沿、热点主题上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寻找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或业务部门亟须回应的主题,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转换和应用。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发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